在汉末三国时期,两位较为著名的刘岱分别是什么结局?
在汉末三国时期,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单字,比如刘备、张飞、赵云、关羽、马超、黄忠等。在此基础上,重名,也即同名同姓的情况,自然是难以避免了。比如当时的东吴和蜀汉,各有一位名为马忠的武将。对于东吴的马忠来说,大家都很熟悉,因为不管是在正史中还是在演义中,都是他俘获了关羽父子。
而就蜀汉的马忠来说,建安末年,马忠被推举为孝廉,任汉昌县令。曾被刘备称为贤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任马忠为门下督。建兴三年(225年),马忠出任牂牁郡太守,讨平牂牁叛乱。后任庲降都督,剿灭豪帅刘胄叛乱。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刘岱来说,同样出现了重名的情况。在汉末三国时期,共出现了两位较为著名的刘岱,一个为曹魏效力,并曾被刘备击败,另一个则和曹操、刘备一样,都是东汉末年的一方诸侯。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方面,刘岱,生卒年不详,字公山,沛国(治今安徽濉溪西北)人。从出生地上来看,刘岱可以勉强说是曹操的同乡。按照介绍,魏武帝曹操(155~220年),姓曹(一说本姓华),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对于曹操这位诸侯,显然对同乡比较信任,比如曾经护卫曹操的武将许褚,就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在此基础上,曹操担任东汉司空的时候,任用刘岱为司空长史,也即此时的刘岱,主要帮助曹操处理司空府的事务。
后来,因征战有功,刘岱被封为列侯。建安四年(199年),车骑将军董承建立衣带诏谋反集团,刘备加入。 建安五年(200年)春季,衣带诏事发。对此,曹操派遣刘岱与王忠一起前往袭击徐州的刘备,但被击败。自从被刘备击败之后,在《三国志》等史料中,就没有刘岱的相关记载了。换而言之,对于刘岱这位武将的最终结局,我们自然无从知晓了。
另一方面,刘岱(?-192年),字公山,东莱牟平(今山东福山西北)人,汉室宗亲,刘舆之子,刘繇之兄,汉末群雄之一,官至侍中、兖州刺史。东汉末年,刘岱的伯父刘宠曾经担任过东汉的太尉,刘岱本人则在汉朝历任侍中、兖州刺史。公元190年(初平元年)正月,在董卓篡夺东汉朝廷的大权之后,各地诸侯起兵,打出讨董的旗号,当中包括: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其中,就兖州刺史刘岱来说,和刘备一样,都是汉室后裔,所以,他们自然不能接受董卓继续篡夺东汉王朝的大权。
当时袁绍与王匡屯兵河内,张杨亦率数千人投靠;张邈、刘岱、桥瑁、袁遗与鲍信屯兵酸枣,曹操则属于张邈军下;袁术屯兵鲁阳,孙坚从长沙赶往与袁术会合;孔伷屯兵颍川;韩馥则留在邺城,给予联军军粮。在此基础上,曹操等诸侯都推举袁绍为盟主。后来刘岱与东郡太守桥瑁不和,最终刘岱杀了桥瑁,改任王肱为东郡太守。因为各个诸侯之间的貌合神离,所以,讨伐董卓的行动,实际上没能真正取得成功。
在讨伐董卓的行动之后,刘岱作为割据兖州的诸侯,又与袁绍、公孙瓒和亲,袁绍让自己的家眷居住在刘岱的居所,公孙瓒也派部下的从事范方率军协助刘岱。此后袁绍与公孙瓒有了矛盾,公孙瓒在击破袁绍军后便让刘岱与袁绍断绝来往,又对范方说:“假如刘岱不把袁绍的家眷赶走的话,你就率军回来。等我灭了袁绍,就要攻打刘岱了。”刘岱为此连日不能决断,他的别驾王彧告诉刘岱不如去询问程昱。于是刘岱召见了程昱,向他询问计策,程昱劝说刘岱不如帮助袁绍,刘岱听从了他的计策,果然不久之后公孙瓒就被袁绍打败了。在东汉末年,兖州人士程昱曾经是刘岱麾下的谋士。
到了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黄巾军攻打兖州,兖州刺史刘岱打算派兵迎击。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济北相鲍信劝阻说:“目前黄巾军有百万之众,百姓惶恐震惊,士兵毫无斗志,不可抵挡,我看对方兵眷混杂,前后相随,黄巾军中也没有辎重粮草,只是以掠夺维持生计。如今对策,不如让部队养精蓄锐,先采取坚守,贼众想战不得,想攻又不能,等其气势低落,然后选拔精锐士卒,就能打败他们了。”
对此,在笔者看来,鲍信的这一建议,无疑是比较合理和正确的。如果兖州刺史刘岱听从这一劝谏,很可能就不会阵亡了。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兖州刺史刘岱不采纳鲍信的意见,坚持出战,结果兵败被杀。在兖州刺史刘岱兵败被杀后,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当年冬天,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自此之后,曹操接替刘岱,得以获得了兖州这一地盘,这解决了曹操势力的立足问题。从这一角度来看,兖州刺史刘岱的阵亡,甚至影响到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