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从外戚做到隋朝开国皇帝 杨坚是怎么夺权的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1-01)39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杨坚夺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杨坚是隋王朝的开国皇帝,而且还是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他不仅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乱世割据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原王朝,而且励精图治,文治武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开皇之治”,因此后世史学家将其看做是文治武功的圣明君主。

大家在说到杨坚的时候,大多是讨论他如何开创盛世局面,很少有人去关注他是如何灭掉,或者说篡夺北周政权的,那么这其中他是如何做到步步为营的呢?

从外戚做到隋朝开国皇帝 杨坚是怎么夺权的

图片:杨坚篡夺政权后剧照

一、北周后期的政治局面

1、没有一个好皇帝

平心而论,昔日强大的北周政权之所以覆灭,除了杨坚自己的本事之外,北周帝王们自己的“作死”行为也不无影响。

公元577年,被称为一代雄主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成功歼灭了北齐政权,这标志着常年动荡割据的中国北方再次完成了大一统。

可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仅仅过了3年的时间,如此强大的北周政权就面临着分崩离析,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来自于武帝的接班人,也就是北周宣帝宇文赟。

虽然老子宇文邕对儿子管教的非常严格,但事实证明并没有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公元578年宇文邕驾崩后,儿子宇文赟就开始人生的报复性反弹,什么意思呢?

从外戚做到隋朝开国皇帝 杨坚是怎么夺权的

图片:宇文邕与儿子宇文赟剧照

首先,在父亲还没有入土为安的时候就开始沉迷于酒色之中,除了杨坚的女儿,也就是原配妻子杨氏之外,他还先后立了4个皇后,一朝5个皇后,这在中国封建历史上绝对是独一份的。

其次,宇文赟开始大开杀戒,范围波及到宇文皇族和朝廷的一系列重臣,比如说齐王宇文宪、宗室里的宇文神举、宇文孝伯,将军王兴等等。

他还在全国颁布了《行经圣制》,防止大臣们进谏,派出大量密探监视朝中大臣,一旦大臣们有什么异常举动就会立刻被治罪。

后来宇文赟为了享乐,直接把皇位禅让给7岁的儿子宇文阐,这一系列的操作,令强大的北周政权立刻衰弱。

从外戚做到隋朝开国皇帝 杨坚是怎么夺权的

图片:7岁的宇文阐坐上皇位剧照

2、宣帝暴毙和杨坚的脱颖而出

周宣帝宇文赟无疑是个昏君,但是他的岳父杨坚在当时的北周朝内可是极具盛名,杨坚的父亲是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功勋顶梁之臣,在仕途上一路高歌猛进成为隋国公。

有这样的老爹影响,杨坚小时候就天赋极强,能力出众,

据说杨坚样貌宏伟,有真龙之威怒且心思缜密,连南陈的后主陈叔宝,看到杨坚的画像之后都惊吓到说不出话。

当然了,说杨坚的样貌多么威武霸气只能算是个噱头,他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得到了当时北周统治阶级的认可。

宇文赟虽然是个昏庸的皇帝,但是在政治皇权方面的基本敏感度还是有的,他看出了自己的岳父不是个简单人物,为了保证宇文家族的繁荣昌盛,多次想把杨坚铲除掉。

从外戚做到隋朝开国皇帝 杨坚是怎么夺权的

可是常年沉迷酒色之中让宇文赟的身体状况非常糟糕,还没有真正对杨坚造成威胁就草草死掉了,公元580年,宇文赟临终前想让郑译等亲信帮助自己完成心愿,可当时的病情已经不允许他交代完后事了。就这样北周中央权力立刻进入“真空期”。图片:宇文赟暴毙剧照

二、杨坚的崛起之路

1、被众人捧出

杨坚是典型的贵族出身,而且自身有眼光有格局,最重要的是他很会办事,把各种关系都维系的非常到位。可以说,当时的北周朝堂不管是奸臣还是忠臣,不管是皇族还是普通官员都对杨坚非常称赞,甚至宇文赟的一帮宠臣心腹们,对于杨坚更多的也是佩服,而不是强烈的敌意。

宇文赟原本的头号宠臣是郑译,他和杨坚的关系是同学,由于溜须拍马的功夫了得,在宇文赟死后不仅没有对付杨坚,反而在多种场合声称杨坚是德高望重、天下归心,

杨坚的人际关系和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北周政权出现真空的这段时间里,几乎所有的人都想到了杨坚,希望他能够出来主持局面,于是郑译、刘眆等人就合起伙来,劝杨坚尽可能早点去当辅政大臣。

甚至还调侃杨坚:“你要是再不快点,我们可就自己来了。”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杨坚再故作姿态也没什么意思了,于是就假装无奈的答应了下来。

从外戚做到隋朝开国皇帝 杨坚是怎么夺权的

后来杨坚担任了总知中外兵马事一职,彻底掌握了北周政权的军事和政治大权,此后他又兼任左丞相,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图片:杨坚在朝廷剧照

2、文武兼用栽培势力

当时的朝廷里有三股政治势力,之一是亲信派,也就是支持杨坚的,除了上面提到的郑译等人,还包括不少的宇文氏皇族,比如宇文神庆、元谐、宇文忻、宇文述等。

第二是中立派,他们之前就对鲜卑人的统治不满,杨坚上台后态度也没有改变,很多事情只是处于观望中。最后就是杨坚的反对派,主要就是和中央权力利益挂钩的皇族和外戚,这个时候杨坚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他顺应天下形势废除了很多之前的弊政,还以身作则改正北周皇族的奢靡之风,一系列操作下北周百姓压力锐减,赢得了汉民族的广泛赞誉。

其次,对诸多的中立派贵族,比如神武公窦毅等人进行联姻,成功收买到自己账下;最后,他对反对者进行武力打压。

从外戚做到隋朝开国皇帝 杨坚是怎么夺权的

在杨坚掌权之后,镇守灾邺城的总管尉迟迥联合外戚司马消难等人,率领20万大军公开作乱,杨坚对此毫不手软,直接启用名将韦孝宽,带着梁士彦、崔弘度、杨素等人起兵讨伐,双方在邺城大战,尉迟迥大败自杀。图片:出兵平叛剧照

这一仗成功镇压了北周政权内的反对派崛起势头,给杨坚后来篡夺北周政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说到底,杨坚本人深知“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硬道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11/28972.html

“从外戚做到隋朝开国皇帝 杨坚是怎么夺权的” 的相关文章

杨六郎是什么人?他最后郁郁而终的真相是什么?

杨六郎是什么人?他最后郁郁而终的真相是什么?

杨六郎不仅是个小说角色,也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杨家将是国人喜爱的历史英雄,杨家将的故事家喻户晓,而给杨家将故事撑起主要骨架的是杨六郎抗辽的经历。杨六郎,本名杨延朗,后改名杨延昭,他是北宋名将杨继业七个儿子中的长子。至于大家...

关羽失荆州真的是大意吗 关羽就没有防备东吴吗

关羽失荆州真的是大意吗 关羽就没有防备东吴吗

对关羽真的是大意失荆州吗?他有没有防备东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名将关羽镇守荆州,在出兵攻打曹操期间,盟友孙权乘虚而袭荆州,导致荆州失陷,后人以“大意失荆州”来形容这段历史,《三国演义》小说更是把荆州丢失归结于关羽一时大意,而大意失荆州”已经发展成为民间俗...

汉中之战中魏延的表现怎么样?

汉中之战中魏延的表现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双方展开大战,打的难分难解,非常激烈,刘备必须要夺汉中,曹操死活不想退步,就看谁能笑到最后了。这里只讨论演义。在汉中争夺战中,魏延表现的非常出彩,魏延勇猛善战,两次大战庞德,还一箭射中曹操,将曹操的门牙折断了两个,差点送曹操上...

刘焉:东汉末年宗室、军阀,入主益州,担任益州牧

刘焉:东汉末年宗室、军阀,入主益州,担任益州牧

刘焉(?-194年),字君郎(《华阳国志》又作君朗)。江夏郡竟陵县人。东汉末年宗室、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焉初以汉朝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因益州刺史郄俭在益州大肆聚敛,贪婪成...

马超背叛张鲁投靠了刘备,为何却不得重用?

马超背叛张鲁投靠了刘备,为何却不得重用?

马超背叛张鲁投靠了刘备,为何却不得重用?即使他后来成为了蜀汉的骠骑将军,但是,马超却没有掌握什么兵权,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其中原因,给大家一个参考。一首先,在古代历史上,存在 “金吕布,银马超”的说法,对于勇猛无敌的马超,经常被人们拿来和吕布这位将领相提并论。众所周知,吕布被称之为...

历史上孙权有几个女儿?分别都嫁给了哪些人?

历史上孙权有几个女儿?分别都嫁给了哪些人?

孙权,吴太祖大皇帝,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读《三国志》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孙权有三个女儿,却有五个女婿,这到底是为何呢?孙权为宝贝女儿们选的女婿都是谁?孙鲁班,先嫁周循,后嫁全琮据《三国志嫔妃传》载,孙权的夫人步氏,是临淮郡淮阴县人,跟东吴后期的丞...

早年间曹操能吸引众多人才,靠的是什么?

早年间曹操能吸引众多人才,靠的是什么?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马援是东汉著名的伏波将军,也是说出“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的老将军。他本是割据势力隗嚣的大将,后来先后见了公孙述和刘秀,马援说出了上面那一段话。马援所处的时代,正是王莽代汉之后,...

韩信打仗那么厉害 韩信的师傅到底是谁

韩信打仗那么厉害 韩信的师傅到底是谁

对韩信为何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的师父是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起楚汉时期的韩信,我们可谓是老少皆知的。韩信指挥的军事战争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西汉王朝的大半江山都是韩信打下来的。韩信是军功赫赫,也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战绩的一位战神般的人物...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