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邓艾进攻成都 刘禅有兵有将为何还开门投降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禅投降,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面对邓艾的进攻,刘禅之所以要开门投降,最关键的原因,既不是成都守不住,也不是蜀 *** 心不可用,而是刘禅这个人,太过无情,没有一丝血性!最主要的问题,其实就是出在刘禅的身上!不要再说什么大智若愚了,用这个词来形容刘禅,简直是对这个词的侮辱!
当时的局势
不得不承认,蜀汉当时的局势确实是不怎么乐观的!
首先,蜀汉外部有钟会指挥的十多万魏军,而且汉中直接被打穿了,对蜀汉威胁非常大!不过虽然魏军很多,但他们也被姜维牢牢地挡在了剑阁。蜀汉的精兵猛将云集剑阁,这批士兵可是有多年战争经验的,完全扛得住钟会的进攻。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当时的钟会根本没有能力攻下剑阁,十几万人呆在那里,后勤可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所以只要姜维他们再坚守一会儿,钟会必定退兵。
《三国志》: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
钟会迟迟攻不下剑阁,而且他们虽然打穿了汉中,但是并没有完全占领汉中!汉中还有汉、乐二城在蜀汉手中,这里面每个城池都有五千人,他们会对魏军的后勤造成很大的威胁,所以一旦长时间攻不下剑阁,钟会只能率军撤退,不然就有被全军击溃的风险!所以说,单从剑阁这方来看,蜀汉的局势虽然严峻,但也并非没有胜算!
其次,蜀汉内部杀入了一支偏师!这支偏师便是邓艾的魏军了。当时邓艾见钟会迟迟攻不下剑阁,便萌生了另一个想法,从阴平小道杀入蜀汉。虽然这条路非常难走,但是邓艾最终还是通过了,成功地进入了蜀汉。面对邓艾的突然出现,蜀汉朝堂派出了军队前去阻击,领头之人乃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古人都相信虎父无犬子,诸葛亮那么厉害,这个诸葛瞻想必也不差吧。不过事实证明,诸葛瞻确实没有乃父的英名,竟然不抢占险要地势,放弃城池,跑去和邓艾打阵地战,最终落得个大败的结局,令人遗憾。不过诸葛瞻虽然能力不行,但是在气节上,还是有亮点的,至少人家选择了死战以全名声,没有主动投降,也算是值得钦佩!
诸葛瞻战死,成都直面邓艾兵锋,大家都慌了,似乎成都马上就要被攻破了。可事实上,成都乃是一座坚城啊,只要好好防守,邓艾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攻破城池!当时的成都局势虽然危险,但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往大了说,蜀汉还有姜维兵团,若是他们听说成都被围,肯定会派援兵前来。况且南中、永安都还有不少的援兵,只要刘禅下诏,这些援军都会不断前来勤王;往小了说,成都城池高大,城内人口众多,粮食充足,撑个一年半载完全不是问题,倒是邓艾,远道而来,兵士疲乏,他们其实是更怕打持久战的!
所以说,就当时的情况来看,成都城危急,但还没有到最险的一步!刘禅完全可以坚守待援,而且蜀汉这边的胜算其实更大,因为刘禅是有兵有将有援军,粮食也非常充足,只需要好好守下去即可。而邓艾那边,远道而来,根本没有大型攻城器械,完全不可能短时间内攻下成都城,只要蜀汉的援军一到,邓艾大军将变成瓮中之鳖!说实话,邓艾的这次军事行动完全就是冒险,只不过他赌对了,遇到了刘禅这种懦弱之人,要是换个厉害点的君主,邓艾必败!
综合来说,蜀汉当时的局势确实是不容乐观的,但还远远未到山穷水复的地步!当年刘备都被打成什么样了,人家可没有投降啊?再看看刘禅,真是一言难尽啊!
刘禅投降
诸葛瞻兵败后,刘禅召集群臣开了一次会,当时的许多朝臣都建议弃守成都,去南中或东吴避难,可以看到这批人虽然勇气不足,没有守城的信心,但至少他们也没有想过投降,至少还有一丝男儿的血勇。但接下来一个人的出现,直接打乱了众人的思路!
《三国志》:周曰:“方今东吴未宾,事势不得不受,(之受)〔受之〕之后,不得不礼。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众人无以易周之理。
当时群臣大多建议撤退,继续抵抗,但是谯周直接站出来力排众议,劝告刘禅投降。众人反驳谯周,说刘禅投降不会有好果子吃,结果这谯周直接保证,要是魏国不裂土封赏刘禅,他谯周亲自去到洛阳和司马昭辩论,要为刘禅讨个公道!
多么的可笑!你谯周只不过是蜀汉的臣子,你凭什么保证魏国会好好对待刘禅,还“裂土以封陛下”,若是不封赏,他亲自去找司马昭掰扯。试问,司马昭认识你谯周吗?人家凭什么见你?还要去和司马昭“以古义争之”,真的穷酸腐儒之言论,耽误了蜀汉啊!
最终,众人都辩驳不赢谯周这个腐儒,只能听从谯周的投降言论,选择了投降!
原文: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馀人面缚舆榇诣军门。
在谯周的建议下,刘禅率领太子诸王和大臣共计六十余人,把自己绑着、抬着棺材去往了邓艾大营,请求邓艾放条生路。多么悲惨的画面,多么的滑稽可笑,要是刘备知道此事,估计棺材板都盖不住了,他刘备一世英雄,堂堂正正地做了一辈子人,结果没想到生出了这么一个儿子,竟然软弱至此,毫无血性至此,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公元263年,蜀汉灭亡!
刘禅为何要开门投降?
前文我们说到了,当时的成都虽然形势危急,但并未到山穷水尽的一步,刘禅其实还是有有兵有将有援军的,相比起刘备他们当年面对的境况,刘禅的局面要好得多,那么为啥刘禅会直接选择投降呢?
实际上,刘禅之所以开门投降,并不是因为成都守不住,也不是因为蜀 *** 心不可用,而是因为刘禅这个人太过软弱、太过无情、太过没有血性!关于这一点,司马昭曾给出过这么一番评价!
《汉晋春秋》: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司马昭宴请刘禅,派人演奏蜀中乐曲,旁人听到这些音乐都非常感伤,唯有刘禅怡然自若,一点都不悲伤,搞得司马昭都不得不感叹,刘禅竟然一点也不怀念生活了数十年的蜀地,这人简直是太无情了!这种无情之人,就算是诸葛亮都没法辅佐他,何况是姜维啊。
不得不说说,司马昭的这番评价,简直是太精准了,刘禅这人就是太过于无情,太过于没有血性了!很多人为刘禅找借口,说他是大智若愚,此时之所以表现出开心模样,乐不思蜀,其实是担心司马昭借此杀他。实际上这完全是过分解读了,当时的东吴还没有投降,司马昭是不可能杀刘禅的,他需要刘禅这个人做吉祥物,瓦解东吴的斗志。司马昭此举,其实只不过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羞辱,结果刘禅的这番表现,让人一言难尽啊……
还有很多人找借口,说刘禅当年之所以开城投降,其实是为了保全蜀地百姓的性命。可事实上,当刘禅投降后,成都可是发生了规模不小的骚乱,许多人丧生魏军刀下,这是保全吗?作为一国之君,对百姓更好的保护,就是避免百姓不受外敌的侮辱,投降是简单,刘禅是可以活命,可蜀汉老百姓就惨了!纵观历史,可见过哪个胜利者对失败者有过同情?尊严都是靠打出来的,而不是投降出来的!
刘禅之所以开门投降,说白了,就是因为他这个人太过于无情,太过于没有血性!而他之所以有这些特点,其实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刘备这一生,颠沛流离,但也正是这些经历,造就了刘备坚毅的性格,无论面对何种失败,刘备从未服输!无论是被吕布偷家,还是被曹操打得大败,亦或是夷陵全军覆没,刘备从来没有认怂,他就呆在那里,时刻准备着反击,也正是他的这种品德,团聚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可是刘禅呢?他这一辈子其实并没有经过什么大风大浪,完全是温室中成长起来的花朵!
刘备前半生的颠沛流离刘禅并未经历,长坂坡之战时,刘禅还是个婴儿,之后的刘备基本打得全是顺风仗,所以刘禅根本没有看到刘备惊险的一面,没有体会过真正的战乱,他从小的生活还是比较安稳的,顶多听身边人说一说战场之事,可听说之事又怎么可以和亲历之事相比呢?在安逸氛围中长大的刘禅,缺少坚毅的性格,不知道他他老爹这辈人创业的艰难,长大后又有诸葛亮、蒋琬、费祎等一大批人帮他打理朝政,他基本可以当甩手掌柜,这就造成刘禅的一生,并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除了最后一次的邓艾进攻。也正是在这一次进攻中,软弱的刘禅选择了投降,选择了苟且,而不是坚守城池或者身死殉节,令人不齿!
结语
在有兵有将有援军的情况下,刘禅为何要开城门投降?司马昭一番话给出了答案!刘禅之所以开门投降,并非是因为成都守不住,也不是因为蜀 *** 心不可用,而是因为刘禅这个人太过无情、太过没有血性!而他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特点,其实和他一生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刘禅一辈子顺风顺水,一直有人相助,没有经历过挫折,所以在面对邓艾大军的威胁时,他选择了躲避,选择了投降,令人不齿!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汉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