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一年,评价为何如此高?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中写道:“文王日俭德,俊乂始盈庭。”封建时代下,帝王乃一国之本,国家兴衰与生死,与一朝帝王息息相关。明君开创盛世,名垂千史后人颂,暴君葬送一国,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回首中华五千年风雨历程,从秦朝建立起,帝王成为时代象征。从之一位皇帝嬴政,到最后一任皇帝溥仪,这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出现了明君也诞生了昏君。不难发现每逢盛世,背后皆有世人歌颂的伟大帝王,他们一心为国为民,进行诸多改革,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国家发展之路。这些明君的出现,是国家的幸事。
在唐朝时期,李世民就是世人传颂的伟大帝王,其开创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贞观之治,让唐朝国力大增,屹立于世界的顶端。社会上,每家每户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民安居乐业,一幅繁荣昌盛的局面,这些功绩皆是李世民和其麾下文武百官的功劳。到了明朝时期,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清正廉洁,极力打击贪腐作风,让全国上下的百姓皆能享受安定的生活,拉开了大明盛世的序幕。
在明朝统治的276年中,诞生了十六位帝王,除了朱元璋外,还有诸多世人熟知的明君。其中有一位皇帝,在位不到一年就成为了历代皇帝的标杆,他就是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出生于1378年,其父亲是朱棣,外祖父是徐达,这两人可谓是明朝时期世人皆知的人物,为明朝征战沙场斩杀敌人。可惜朱高炽并未继承两人的基因,从小体弱多病,并且身体肥胖,据说朱高炽难以独立行走,必须依靠两个太监搀扶才能勉强行走。
朱高炽体弱多病,无法跟随朱棣一同征战沙场,所以朱棣并不看好朱高炽,但朱元璋却十分疼爱这个孙子。有一次朱元璋让他去审阅部队,不到十分钟,朱高炽就返回朝中。朱元璋十分惊讶,问其为何早早归来,朱高炽说到,士兵们尚未吃饭,应当让他们吃过早饭后,在进行审阅。听闻朱高炽之言后,朱元璋倍感欣慰,他年纪尚小就懂得体贴将士,日后必定能有所作为。
某日朱高炽在朝中整理奏折,他将文官和武官奏折分开,极大提升了审理的速率,让朱元璋刮目相看。这两件事情,让朱元璋更加重视对朱高炽的培养。到了靖难之变时,朱棣率领大军出征,他让朱高炽留守京城,建文帝看准时机,派出大军攻打北京城。
朱高炽见敌军来势汹汹,下令死守北京城,最终在其出色的领导下,士兵们抵挡住了建文帝大军的猛烈进攻,成为了建文帝和朱棣争斗最重要的转折点,这一战让朱高炽名声大噪,获得了朱棣的喜爱。1402年朱棣成功坐上皇位,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当时朱棣意图立朱高煦为太子,朱高煦能征惯战,在靖难之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朱棣能够称帝的更大保障。
但朱高炽被朱元璋立为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并且朱高炽在朝廷之中,获得了众多大臣的喜爱和支持,在众人的呼声下,朱高炽成为了太子。在1424年,朱棣出征蒙古时,不幸在途中病逝。当时为了防止朱高煦作乱,随行大臣们决定不对外公布朱棣死讯,一直到大部队回到京城后,众人才得知朱棣离世的消息。
最终在各路大臣支持下,朱高炽成功登基。上位之后朱高炽以宽厚仁慈著称,朱高煦屡次冒犯,但其皆宽恕了手足兄弟。在其执政期间,朱高炽主张休养生息,降低了百姓的赋税,并且广纳贤士,释放了之前入狱的吏部尚书,采纳了其建议。
另外他赦免了诸多靖难之变中建文帝的残党,以礼相待以德服人,这些措施极大程度上,平定了靖难之变造成的影响,在朱高炽的努力下,朝廷上下的矛盾被一一化解,他的仁慈被世人歌颂。不仅如此,朱高炽对自己手下部将一视同仁,给予他们更大的帮助,在全国一同努力下,明朝迈入了全新的盛世局面。
但是因为朱高炽一直被疾病困扰,上位不足一年,朱高炽就死于宫中。这位明朝皇帝,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他却用自己的能力,带领着明朝人民,迈入了全新的阶段,为明朝的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功绩被世人传颂,同时也成为了明朝皇帝的标杆,后来即位的帝王,皆以朱高炽为榜样,学习其治国理政方针。
世人对于这位帝王,评价如此之高,皆是因为其仁慈宽厚,有着独特的治国方式。所以封建时代下,开明的帝王,能够让国家繁荣富强,吾辈要铭记他们的威名,学习其经验,为建设祖国而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