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苍为什么继任西汉丞相?他有哪些作为?
对张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人生七十古来稀,然而就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之际,出了两位年逾百岁的著名人物,一位是南越武王赵佗,一位是汉文帝时期的丞相张苍。
张苍是阳武人(今河南省原阳县),生于战国末期(公元前256年左右)。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76年),丞相灌婴去世,年约80岁的张苍继任为丞相。
张苍被任命为丞相,史书未载明原因,结合张苍履历及汉初朝政,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功绩。在反秦战争时期,张苍就以宾客的身份跟随沛公攻打南阳。楚汉战争时期,张苍先后担任过常山郡守、代相、赵相等。汉定天下后,又跟随高祖平叛燕王臧荼的谋反。更重要的是,在诛灭诸吕后,他和陈平、周勃一起,迎立了文帝。文帝前元四年时,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的功臣宿将大多已死,而长寿的张苍相对资历较老,军功较丰。
二是职位。高祖时期,张苍就担任计相,辅助相国萧何负责管理郡国考核、审计等事务。吕后崩逝后,他担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文帝任命灌婴为丞相后,不再设立太尉,所以,张苍在大臣中的的地位,仅次于灌婴。由御史大夫入相是依次升迁,是承平时代下政治稳定和制度化的表现。
三是才能。他早年在荀子门下学习,与李斯、韩非等师出同门。他本来就非常喜欢读书,在秦朝时担任柱下史和御史,掌管宫中的各种文书档案,使他得以遍览群书,精进学问。他通晓经学,是《左氏春秋》的主要传承人;他擅长历法,在汉初绪正律历;他精通算术,修订了《九章算术》;他音乐造诣很高,尤其擅长吹笛,甚至超过宫廷乐人的水准。他担任汉王朝计相、诸侯国相二十余年,在政治上也非常成熟。所以,他才能上很适合丞相之职。
四是身份。张苍是功臣集团之一员,任他为相,符合汉初“非功不侯,非侯不相”的传承制度,抚慰了在当时势力依然强大的功臣集团,有利于政局稳定。但张苍又不同于周勃等攻城掠地的武将,他在军队中的影响很小,身处丞相之高位,也不会对皇权形成大的威胁。他身上具有士吏和儒生的特质,可以调合老资历的功臣集团与新晋的贤能之士之间的矛盾。
张苍任丞相十五年之久,是文帝朝担任丞相时间最长的。但史书上对他担任丞相期间的记载很少,他的政绩似乎配不上太史公对他“为汉名相”的称赞。这是因为当时的政治崇尚“清净无为”,总的治国理念是于民休养生息。在这样的治国理念之下,因循既定章法,使民安居乐业就是有所作为,而张苍可以说是大有作为。
一、初为章程。《太史公自序》中言“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这里的章程是指音律、历法和度量衡等。张苍在这些方面为天下订立了标准,可以说,在巩固汉初政权方面,张苍与萧何、韩信一样厥功甚伟。初为章程,正是进行了经济制度上的建设,使得社会可以“循规蹈矩”地向前发展。文帝时期经济作物的种植扩展、纺织业发展以及工商业兴盛,都同经济制度的建设密不可分。
二、废除肉刑。汉文帝最被后世称颂的功绩之一,就是废除肉刑。文帝十三年,时任齐国太仓令的淳于意因犯罪,被押解到长安处以肉刑,他的小女儿缇萦写了一份陈情书上丞汉文帝。汉文帝看过之后大受感动,于是下诏废除肉刑。此诏得到丞相张苍等一班大臣的认同,立即按照诏书要求,提出改革方案,在改革方案中,他还开创性地规定了服刑期限,这对后世刑法制度影响深远。
但在文帝后元二年,他却被免相,免相的原因有二:一是荐人不德,一是治历不明。
我们先来看荐人不德。《史记张丞相列传》记载,张苍曾保举某人作中侯官,但这个人利用不正当手段大谋私利,皇帝就此责问张苍,张苍就告病退职了。张苍荐举的这个人,史书不载名姓,可见并非大奸大恶之人;中侯官不是高官显爵,非法谋私也不是大案要案,交由廷尉依法办理就行,追究丞相的荐举之责似乎小题大做。而面对文帝的责问,张苍自我检讨一番就行,就此辞去相位,似乎更不合情理。因此,我认为荐人不德绝不是张苍罢相的主要原因。
再来看治历不明。文帝十四年,鲁国有个叫公孙臣的,他上书给皇帝,说汉朝属于土德,其征兆是不久将要有黄龙出现。皇帝下诏把此议交给张苍审鉴,张苍认为并非这样,罢黜了公孙臣。一年之后,黄龙果然出现在天水郡的成纪县,于是文帝就把公孙臣召到了朝廷,并任命他为博士,让他负责草拟顺应土德的历法制度,同时改定元年。丞相张苍也因此被贬斥。
改正朔在封建社会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大事情。张苍在汉初即绪正律历,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而秦时本以十月为岁首,所以因承秦制,以为水德,尚黑如故。国为驳斥公孙臣的异说,使他和文帝产生大的分歧,张苍由此自绌,谢病称老,似乎合情合理。
但这里有个问题,“黄龙见成纪”发生在文帝前元十五年,而张苍罢相在文帝后元二年,若因治历不明而罢相,为何相隔了近三年时间?
张苍罢相发生在文帝改元一年多之后,如果仔细分析文帝改元前后发生的重大事件,我们会发现,张苍罢相决不是因为一件事,而是新旧政治势力之间斗争的结果。
上文提到的公孙臣是政权新贵之一,紧接着登场的方士新垣平也是。新垣平以望气见文帝,屡献祥瑞,文帝借以立祠郊祀,封禅改元,想要开创新的政治局面。但新垣平的所作所为很快就引起了朝中大臣的强烈不满,最终被人揭发弄虚作假,夷灭三族。
其实除了公孙臣和新垣平,当时文帝的周围已经聚集了一大批非功臣集团出身的博士。十五年九月,文帝颁发求贤令,要求有司、诸侯王、三公九卿及主郡吏,举荐“明于国家之大体、通于人事之终始及能直言极谏者”,这些被举荐的贤能之士,逐渐成为西汉官僚之一员。这对以张苍为代表的功臣集团是很大的挑战,新旧政治势力之间激烈冲突,最终在文帝的主导下,以张苍的罢相而落下帷幕。从此,功臣集团的势力不断衰落,以士吏、儒生为代表的新的政治势力,逐渐在汉王朝的官僚体制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