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想让宗人府举荐人才,为何会受到阻挠?原因是什么
崇祯想让宗人府举荐人才,为何会受到阻挠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
《三垣笔记》记载辽王后裔朱术珣入京授官职的段子,很喜感,这位辽府宗室被荐举入京,授户部主政,主管草场。
然后他写了封奏疏向天子吐槽自己的经历:“我堂堂奉天子之命,亲承天子召对的宗室,一出皇宫,就要被户部尚书指使着去买草!”
谁叫你现在只是一个小小主政呢?还要摆宗室架子。
明初,朱元璋封藩诸子,对宗室参政颇为重视,曾颁布诏令“凡郡王子孙、有文武才能、堪任用者、大宗正院、具以名闻。朝廷考验、换授官职。其升转如常选法”。
朱棣靖难夺位之后,历代明帝对宗室限制愈加严格,亲藩食禄而不任事,不得出仕。但随着宗支繁衍,宗室规模急剧扩大,供养庞大的宗室人口,成为了朝廷严重的财政负担。为了缓解地方民怨,减轻财政危机,对宗室进行的改革声音顺理成章地产生。
万历、天启年间,朝廷开始放松对宗室出仕的限制,开科举设立宗科,以官职换授爵位,令宗室人员出仕自食其力。但终明一代,宗室考中科举者寥寥无几。仅凭科举一途,根本无力补救宗藩制度的弊病。
鉴于此,崇祯八年,烈皇想要恢复朱元璋时期的祖训:令宗人府荐举宗才,朝廷考验后授予官职。然而此举却遭到了很多反对声音。因为,一旦宗人府掌握了推荐宗才的权力,大批宗室直接通过宗人府荐才的方式进入官僚体系,势必会对现有的吏部铨选制度和科举制度形成冲击。
礼部侍郎陈子壮针对此抗疏道:“宗室改授,适开侥幸之门,隳藩规,溷铨政。”陈子壮言辞激烈,礼部尚书黄士俊看了这封奏疏,预感到陈子壮必然怒触天子,不敢署名。果然,疏上之后,烈皇震怒,当即气得摔碎了茶杯(适当御茶,掷茶瓯于地),逮陈子壮下狱。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陈子壮下狱之前,朝中对宗室换授之法议论纷纷的时候,唐王朱聿键,即后来的隆武帝也掺和了进来。引经据典写信与陈子壮争辩,论宗室换授之合理性。
在这场争论中,宗室换授的支持者是:天子朱由检、首辅温体仁、唐王朱聿键。反对者:大部分文官。
支持者一方看似位高权重,实则饱受攻讦质疑。陈子壮下狱后,同情陈氏的众多文官对唐王怨怼不已,唐王也愈发对朝堂公卿产生轻薄之心。结果是唐王受到“群臣交忌之”。
首辅温体仁欲严惩陈子壮以儆效尤,援引太祖祖训“离间亲亲”条例。
而刑部则表示,祖训那是乱世用重典,现在守成之世,应用律例而不必用祖训。刑部意在从宽处置陈子壮,温体仁则坚持从严。几番扯皮之下,陈子壮被从宽论戍。
作为回应,温体仁劝烈皇“颁祖训于学宫”,让天下士子学习太祖祖训精神,以讽刺那些攻击宗室换授之法的官员们。
此时是崇祯九年,虽然烈皇君臣力排众议,将宗室换授之法推行了下去。但这份改革对于积重难返的大明朝来说,实在来得太迟。
明末清初的诸多民间野史笔记,也继承了当时弥漫于整个社会的空谈、党同伐异之风。
几乎没有人去认真探讨宗室换授之法本身利弊、效果如何。
朝堂上围绕着宗室换授改革的这场争论,落于后世官修史书,简化成了这样一种叙事:权奸温体仁又迫害了一位叫做陈子壮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