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想要迁都洛阳?山川之险而欲迁都的说法又是怎么来的?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2-08)310

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关于宋初太祖曾想迁都洛阳这一件事,可以说是非常出名了。但是具体的历史材料与历史事实,却有一些扑朔迷离。因此我搜集了一些史料,就这个问题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太祖为什么想要迁都的问题。

据《长编》记载:“上(太祖)生于洛阳,乐其土风,尝有迁都之意。”

宋太祖生于洛阳长于洛阳,喜爱洛阳的风土人情,因此想要迁都于此。这是官方记载中所给出的解释。这种解释可不可信呢?从人情上来说,太祖西巡洛阳是开宝九年(976年),也就是他于五十岁上去世的那一年。

在古代,五十岁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年龄,同年他在拜祭父亲的陵墓时,就指定了自己归葬之处。所以,对于一个知天命之年的老人来说,渴望落叶归根、回归故土,是可以理解也能说得过去的理由。

那么,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宋太祖以洛阳有山川之险而欲迁都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想要迁都洛阳?山川之险而欲迁都的说法又是怎么来的?

此说也见于《长编》:

晋王又从容言曰:“迁都未便。”上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王叩头切谏。上曰:“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王又言:“在德不在险”,上不答。王出,上顾左右曰:“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据《长编》的作者李焘所作的注释可知,这段话并非出自宋代的官方正史或实录,而是出自一本笔记小说《建隆遗事》。在这里我不想花功夫去论证《建隆遗事》这本书到底有多少史料价值(事实上学界很多人都认为它的史料价值很低),只就这段话里太祖所言极不符合常理者略做分析。

上面这段话里宋太祖说:“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这段话看起来很有道理,既有山川之利,就不需要那么多军队去驻守了。但是,若放到宋朝的具体情况下,便极可疑。

众所周知,宋代的基本国策,便是强干弱枝,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政策,便是收天下之精兵于首都开封,以达到强干弱枝的目的。这意味着,无论首都在什么地方,都会驻扎着全天下的精锐部队。换言之,军队的多寡并不以首都的地理位置为决定性因素。

宋太祖正是这项制度的建立者与严格执行者,又怎么会主动推翻这项制度呢?其次,宋太祖时期国家初立,内外政治都不稳定,怎么会有裁军之意呢?只有到宋太宗雍熙北伐失利之后,国家乂安,内外稳定,冗兵的问题才会渐渐地凸显出来。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宋太祖与宋太宗的对话,是后人伪造,其伪造的目的,或许就是为去除冗兵寻找大义上的依据。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想要迁都洛阳?山川之险而欲迁都的说法又是怎么来的?

其次,既然上文说明了宋太祖迁都洛阳全以山河之险是后人伪造,那么宋太祖放弃迁都全因太宗一句:“在德不在险”,也站不住脚了。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长编》记载太祖到洛阳后便不想离开,群臣莫敢谏。独有武将李怀忠进言说:

“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見其便。”

李怀忠所强调的,就是东京开封有卞河水利之便,几十万禁军与天子百官,所食全赖从汴河输送而来的江南粮食。而且开封作为五代梁晋汉周四朝的首都,“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对于李怀忠的进言太祖的态度,《长编》记载为:“上亦弗从。”

但是,考诸《宋史·李怀忠传》,其记载为:“上嘉纳之。”考虑到《长编》在此问题上对史料选择的盲目性,所以,个人认为《宋史》的记载更为可信,宋太祖正是采纳了李怀忠的建议,放弃了迁都洛阳这一不切实际的想法。

南宋学者吕中在论及宋初建都事情时,曾有以下这番议论: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想要迁都洛阳?山川之险而欲迁都的说法又是怎么来的?

“国初所以不都关中而都汴者,以灵武、燕蓟之地未复也。然洛与汴皆河南之土,洛之险犹可恃,而汴则无险可畏也。欲为四方有事之备,则当都洛阳,高城深池,坚甲重兵,以杜诸夏不虞之备,伐北夷深入之谋。若已都汴,则不得不以守四夷为说,此我太祖所以有都西京之议也。然都汴固不得已,都西京亦不得已也。使太祖收灵夏、复燕蓟,则必都长安矣。”

这段议论甚有见地,其中心议题,就是指出,在燕云未复的情况下,建都河南,开封与洛阳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假如北方的骑兵南下,没有燕山山脉阻挡的河北平原,就是一马平川,可直接打到开封城下而无阻隔。开封一旦被攻破,南方北上的粮道被断,那么即便洛阳有山川之险可以守住,也坚持不了多久。

事实上,北宋的灭亡,也怪不到不迁都洛阳头上,并且事实上,在金人南下的浪潮中,洛阳是比开封先沦陷的。所以,宋初的开封与洛阳相比,开封的优势(漕运,数代经营的宫室、宗庙、官署、城墙,发达的商业等等),洛阳全都没有,而洛阳的优势(山川之险),也不是决定性因素。所以个人认为,宋初定都开封,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12/35333.html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想要迁都洛阳?山川之险而欲迁都的说法又是怎么来的?” 的相关文章

袁涣是谁?他为何会拒绝吕布写信辱骂刘备的要求?

袁涣是谁?他为何会拒绝吕布写信辱骂刘备的要求?

袁涣作为三国时期的官员,他的名气并不是很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吕布是汉末割据诸侯之一,在演义中是三国第一猛将,天下无敌,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美誉,但是,不管是正史中还是演义中,吕布却都有个致命的缺点,见利忘义,反复无常,这一点与小人何异...

历史上朱棣为什么没有传位给朱高煦?

历史上朱棣为什么没有传位给朱高煦?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根据历史记载,朱棣是一度想传位给次子朱高煦的。说他想传位给朱高煦,是有根据的。在“靖难之役”中,他亲口给朱高煦这样说过。而且为了让朱高煦相信,朱棣还说,当时作为“世子”的朱高炽常常生病,活不了...

曹参有何才能?历史上他都有哪些作为?

曹参有何才能?历史上他都有哪些作为?

曹参是西汉时期的当朝宰相,以“萧规曹随”而闻名。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曹参和萧何都是秦朝沛县的县吏,曹参是狱掾(狱曹的下属官员),萧何是主吏。刘邦在沛县起事,就有萧何和曹参的帮助,之后曹参开始了他的征战生涯,他最开始跟随刘邦和秦朝作战,楚汉相争之时,被刘邦派去做韩信的副手,直至天下平...

雍正下令处死自己时,年羹尧为什么没有举兵造反?

雍正下令处死自己时,年羹尧为什么没有举兵造反?

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是清代康熙雍正时期著名的将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年羹尧是抚远大将军、陕甘总督,手握陕西、甘肃、四川等地的军政大权。也就是说,基本上整个西部西北部都归他指挥。而且陕西和四川还是鱼米之乡,出产非常丰富。有枪,有炮,有粮,有人。如果年羹尧想造反,可以说,他的成功几...

年羹尧与和珅都是权臣 巅峰时期的两人孰轻孰重

年羹尧与和珅都是权臣 巅峰时期的两人孰轻孰重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年羹尧和和珅,巅峰时期谁的权利更大?,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年羹尧和珅都是清代有名的权臣。他们曾经盛极一时,但是最终都难以善终。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只是皇家的奴才罢了。狡兔死,走狗烹,皇帝用你时,百般宠爱,一旦失宠,又或者新皇登基,留给他们的,大多只...

朱友恭为何会被朱温除掉?他做错了什么?

朱友恭为何会被朱温除掉?他做错了什么?

朱友恭为晚唐名将,对朱温忠心耿耿,在助其扩张地盘的过程中立下大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天祐元年(904年),朱友恭奉义父朱温之命,杀害了唐昭宗。随后朱温就以朱友恭怠慢军政为由,将其贬官处死。朱友恭是朱温义子,对他忠心耿耿,还奉他之命弑杀皇帝。那...

历史上纪晓岚在嘉庆登基掌权之后,是什么下场?

历史上纪晓岚在嘉庆登基掌权之后,是什么下场?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纪晓岚与和珅都是乾隆身边的宠臣,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去世后,嘉庆却立刻赐死了和珅,那么,纪晓岚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其实,纪晓岚与和珅完全是不一样的两种臣子。1754年,才华横溢的纪晓岚31岁高中甲戌科进士,从此进入仕途。纪晓岚最...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人,明遗民,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学者王朝聘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崇祯五年(1632年),考中秀才,组织“行社”、“匡...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