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同样是被被皇帝刁难,周亚夫与李世勣结局有何不同?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2-23)250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周亚夫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皇帝都是“不讲理”的,会不会杀害功臣,从来都不是区分明君/庸君/昏君的指标。

所谓的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说:皇帝明白你很能干,也很感谢你做出的贡献,但一旦面临某些更大的利益,他会毫不犹豫的把你当成牺牲品,而且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并且,越是英明有为的君主,干这些“缺德”事往往更加得心应手;面对这种情况,身为臣子如何接招,就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

同样是被被皇帝刁难,周亚夫与李世勣结局有何不同?

时常有人感慨,忠心耿耿的周亚夫被汉景帝逼迫而死。但这并不是个例,汉景帝的父亲汉文帝,对待周亚夫的父亲周勃也不怎么客气。在几百年后,史上少见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也这么考验过李世勣。

但结果差别很大:

年老的周勃,及时认怂,幸运的老死家中;毫不退让、硬碰硬的周亚夫,卒;

而服从指挥的李世勣,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春。

周亚夫的家族成色、人生履历无疑是非常让人眼红的。

他的父亲周勃,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先后参与反秦之战、楚汉战争,屡建战功,成为了西汉王朝开国元勋之一;其后又带兵平定韩王信、陈豨、卢绾叛乱,官升太尉。诛杀功臣成性的刘邦,视周勃为心腹、亲信,“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

事实证明,刘邦的眼光没错。吕后死后,周勃联合陈平、刘章诛灭吕氏,拥护代王刘恒即位,为西汉王朝重回正轨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与其父亲相比,周亚夫则有“青出于蓝”的架势。

当初周勃去世后,汉文帝精挑细选,把更具贤能的周亚夫封为“条侯”,以继承其父亲“绛侯”的爵位。

周亚夫首次名噪天下,是由于在细柳营治军有方、严明纪律,甚至连汉文帝亲自赶到,都被守门士兵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为由阻挡在外。

汉文帝不仅不恼,反而大加赞赏。甚至在其驾崩之际,乃拜亚夫为中尉,交代太子:“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周亚夫可以担当领军之任。”

周氏父子二人,被两任皇帝视为值得托付后事的顶梁柱,在历史上极为罕见。

同样是被被皇帝刁难,周亚夫与李世勣结局有何不同?

汉景帝即位后,立即听从父亲的遗嘱,拜周亚夫为车骑将军。两年后,七国之乱爆发,汉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全权负责朝廷军队的平叛事宜。

周亚夫不负帝望,仅仅用时三个月就摆平了叛军。自此之后,西汉诸侯王对中央朝廷的威胁已被消除,可谓名存实亡;西汉的中央集权得到巩固,为后来汉武帝时期推恩令的顺利实施夯实了基础。

周勃与周亚夫这对父子,先后为西汉朝廷立下了匡扶之大功,可谓国之重臣。

但我们别忘了,封建历史上有这么个规律:功高震主、兔死狗烹。越是有能耐的臣子,越是得长点心。

而周氏父子服务的汉文帝、汉景帝,确实是历史上少见的有为之君,他们联手打造的文景之治,奠定了西汉强盛的基础。但在另一方面,熟悉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这两位皇帝各有一个特点:前者是阴,后者是狠。

汉文帝在位期间,孜孜不倦致力于削弱臣权、加强皇权。周勃这种元老级别的自然首当其冲。

汉文帝即位后,周勃就因功被任命为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可谓尊贵一时。

一个多月后,就有人提醒他“高位不可久居”。此时也自我感觉不妙的周勃,麻溜的归还相印、谢罪请辞,汉文帝也不客气,毫不挽留,一口答应。

过了一年多,丞相陈平去世,汉文帝召回了周勃。但仅仅过了十个多月,他又主动劝退这位老臣:“前些日子,我让各位公侯都回到自己的封地,但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走;丞相您德高望重,要不就带个头呗?”

显然这就是公开驱赶。被免去职务的周勃,只得辞别长安这个花花世界、远离大汉权力中心,灰溜溜赶去自己的封地绛县。

但此时的周勃,心里更加不踏实,本就性格耿直的他,脑子越发不清醒。每当朝廷官员来到绛县,他总以为对方是来杀自己的,于是就带领全家上下、全副武装,严阵以待。

这显然就是找抽,如果真的要杀你,就凭这点武装能顶什么事?没过多久,就有人举报周勃意图谋反。汉文帝一声令下,这位老臣被抓进了大牢。

面对狱吏的羞辱,周勃不知如何是好,又是花钱、又是找人,才在薄太后的帮助下逃过了一劫,从此彻底远离了权力枢纽,在封地得以善终。

同样是被被皇帝刁难,周亚夫与李世勣结局有何不同?

有父亲的前车之鉴,周亚夫应当更小心才是,何况他面对的汉景帝,在杀掉自己忠心耿耿的心腹晁错时,眉头都没皱过一下。

不过周亚夫也许继承了父亲耿直、不转弯的性格,他通过下面三个步骤,逐渐把自己推到了皇帝的对立面:

其一,平定七国之乱时,汉景帝曾命令周亚夫救援自己的亲弟弟梁王。但周亚夫拒不奉诏,故意让梁王生抗叛军;其后待叛军疲惫时,自己以逸待劳,将对方一网打尽。此计虽妙,但无疑却得罪了梁王。从那后,梁王以及母亲窦太后,少不了在汉景帝身前说周亚夫的坏话。

其二,当汉景帝拿定主意要废掉太子刘荣、改立刘彻时,身为丞相的周亚夫公开反对。这就罢了,过了些日子,汉景帝想封皇后的哥哥为侯,周亚夫又以“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的高祖遗训给怼了回去。

干预皇帝的家务事,向来没啥好下场,况且周亚夫还用了“击”这个杀气腾腾的字眼。说这话,要看对象,他这是要“击”汉景帝本人吗?

其三,后来,五个匈奴小王向汉朝投降,汉景帝想封他们为侯,以吸引更多的匈奴贵族前来归附。周亚夫再次不服:“这些人背叛主人,陛下如果封他们为侯,怎么鼓励人臣坚守气节?”

这话道理上没错,但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在当时,面对匈奴日益紧迫的威胁,通过中原的荣华富贵离间对方,无疑是个靠谱的路子。

见汉景帝不听自己的建议,周亚夫则发起了脾气,他干脆称病辞职,撂挑子不干了。汉景帝也不惯着,欣然同意。

此时的周亚夫,其实已经没有机会留在西汉朝廷的权力中枢了。但他之所以连告老还乡的机会都无法享有,则完全是由于自己的继续作死。

接下来的汉景帝,给了周亚夫一个机会,但却得到了最糟糕的答案。

不久后,汉景帝在皇宫中亲自设宴招待周亚夫,其实跟当初项羽招待刘邦的鸿门宴差不多。

君臣相对,汉景帝让人给周亚夫摆上了一大块熟肉,但既没配餐刀,也没给筷子。这一场景,跟当初项羽扔给樊哙一个大猪腿有点类似。

面对这种情况,连莽汉樊哙都明白,即使是刻意刁难,那你也得甘之如饴、欣然接受,连这点小小的委屈都受不了,让领导怎么放心?何况周亚夫面对的,好歹还是块熟肉。

同样是被被皇帝刁难,周亚夫与李世勣结局有何不同?

周亚夫不愧是个硬汉子,脸色一沉,毫不客气地回头让人给自己双筷子。他也不想想,宫里的人,是他有资格使唤的吗?汉景帝面带微笑、话里藏刀:“此非不足君所乎?”连这也不能满足你吗?让你吃块肉而已,就把你难住了?

周亚夫的应对是灾难级的:他道歉后,起身走人。汉景帝盯着他的背影说:“此鞅鞅,非少主臣也!”在我面前,尚且如此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我的儿子上位后,岂不被他骑在头上?!

这是充满了杀气的八个字,自此之后,周亚夫之死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至于找理由,从来都不是什么问题。

其实这是不能怪汉景帝,封建王朝是家天下,为自己的儿子铲除一切潜在威胁,每个头脑正常的皇帝在晚年都会这么干。历史上的标杆性明君、从未屠杀功臣的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不能免俗。

公元648年4月,几乎奄奄一息的李世民对儿子李治说:“李世勣才智有余,但没有享受过你的恩德,恐怕以后不会服你。我现在把他降职,如果他立即动身,等我死后,你可以重用他为仆射,视为亲信;如果他有一丝犹豫,就把他杀掉!”

李世勣,是当时仅次于李靖的文武全才名臣,一生战功赫赫、出将入相,而且为人城府极深。当初玄武门事变时,他和李靖俩人,曾明确表态两不相帮。这样的能人,如此不受掌控、不听话,无异于一颗不定时炸弹。

而李世勣的表现,则堪称教科书一般。

一个月后,时任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就是宰相)的李世勣被贬为叠州都督。诏书下达后,他立即动身,甚至连回家打个招呼、取件衣服的动作都没有。

同样是被被皇帝刁难,周亚夫与李世勣结局有何不同?

不久后,李治登基,立即把李世勣召回了长安,其后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即宰相,也如李世民所愿成了李治的忠实心腹。无论是对内册立武则天为皇后,还是对外远征高句丽,李世勣都成了李治的忠实拥护者、执行者。(这跟周亚夫完全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表现)

公元669年,李勣病逝后,李治为之痛哭,下令停朝七天,册其为太尉、扬州大都督,赐谥号“贞武”,陪葬昭陵。下葬之日,太子李弘亲自送葬哭灵,李治则登上宫楼、望着灵车送行。李世勣的坟墓,参照卫青、霍去病、李靖的标准修建。

巧合的是,在当初李世勣被发配后,李靖也病逝在家中。。。。。。

周勃、周亚夫、李世勣的经历,其实对我们也有参考意义。如今虽没有家天下的帝王,但有利益、有权利的地方就有江湖;不招人妒是庸才、能力是柄双刃剑,在一些体系下,对于一些掌握利益分配大权的人而言,下属有没有能力也许很重要,但是否受掌控、听指挥,在一定程度上则更加关键。不要期待你的上级比汉景帝、唐太宗更英明,人生多艰,还是低调些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12/38014.html

“同样是被被皇帝刁难,周亚夫与李世勣结局有何不同?” 的相关文章

徐邈:三国时期曹魏重臣,秉性高洁,持之以恒

徐邈:三国时期曹魏重臣,秉性高洁,持之以恒

徐邈(172年-249年),字景山。燕国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徐邈早年历任丞相军谋掾、奉高县令、尚书郎、陇西太守等职。曹丕称帝后,任谯国相、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每任一官,皆政绩卓著,被赐爵关内侯,迁抚军大将军军师。后被委以重任...

面对贪官胡惟庸的挑衅,朱元璋只说了五个字

面对贪官胡惟庸的挑衅,朱元璋只说了五个字

众所周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穷苦出身,童年过得极其痛苦,常常饱一顿饥一顿的,这种悲惨经历直接导致他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他坐上帝位之后,面对贪官,可以说是铁腕铁拳铁石心肠,曾经有一位贪官挑衅他,朱元璋只说了5个字,就震慑了所有人。那么,朱元璋是如何治理官员腐败的呢?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思想有些局限。...

关羽在兵败被困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没有及时派人支援

关羽在兵败被困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没有及时派人支援

对关羽兵败被困时,刘备为何不派人支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曹魏势力最大,吴国经济最繁荣,而蜀国综合国力最弱。其实刘备也曾有过一段短暂的辉煌期,只是关羽丢掉了荆州,后来张飞又死了,接着刘备又在夷陵大败,蜀国这才损失惨重,蜀整体实力才严重下滑了。换句话说,关...

刘备如果带七十万大军取得夷陵之战胜利的话 刘备能不能灭掉东吴

刘备如果带七十万大军取得夷陵之战胜利的话 刘备能不能灭掉东吴

还不知道:如果刘备七十万大军取得夷陵之战胜利,他能灭了东吴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趣谈答案:刘备70万大军即便取得了胜利,也绝对不可以灭掉东吴,也没有办法灭掉东吴。刘备的小心思简单来讲,刘备突然之间率领着70万的大军进攻东吴,并且发动了夷陵战役,最开始的时候绝对...

董袭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董袭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与孙权爆发濡须口之战。江东十二虎臣之一的董袭负责守卫濡须口,阻挡曹军来犯。结果吴军在夜晚遇到风暴,战船有倾覆的危险,董袭明知乘船会沉没,但拒绝逃跑,结果落入长江淹死。为何董袭宁愿翻船被淹死,也不弃船逃命呢一,追随孙策...

杜琼: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学者,受到蒋琬、费祎等人器重

杜琼: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学者,受到蒋琬、费祎等人器重

杜琼(?-250年),字伯瑜,蜀郡成都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学者。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杜琼学识渊博、沉默少言,自幼时跟随任安学习,是三国时期著名学者。初仕刘璋,为从事,刘备割据益州后,任为议曹从事。后主时期,拜谏议大夫,迁左中郎将。丞相诸葛亮去世,后主刘禅使杜琼追赠丞...

黄权: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他为什么降魏?

黄权: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他为什么降魏?

黄权(?-240年),字公衡。巴西郡阆中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黄权年轻时为郡吏,后被益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曾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因而被外放为广汉县长。刘璋败,才降刘备,被拜为偏将军。建计取汉中,拜护军。刘备为汉中王,仍领益州牧,以黄...

汉景帝一共有十四个儿子 最后为什么是汉武帝继承大统

汉景帝一共有十四个儿子 最后为什么是汉武帝继承大统

还不知道:汉景帝共有14个儿子,汉武帝为何能继承大统,其他儿子结果怎样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明】杨慎汉朝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前后历时四百余年,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汉武帝作为一名雄才大略的皇帝名垂千古,他的事迹广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