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如果拒绝禅让的话 汉献帝又会面临什么下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献帝和曹丕,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早在衣带诏事件后,汉献帝就已经沦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光杆皇帝,到曹丕即位时,汉献帝不仅失去了权力,也失去了民心。
所以,只要曹丕下定了“篡汉”的决心,无论汉献帝是否答应禅让,都改变不了汉朝“名亡实也亡”的结局。
汉献帝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命运。
那么,如果汉献帝拒不禅让,会面临怎样的结局呢?
有人说,如果汉献帝拒不禅让,等待的他结局只有一个字——死。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老老实实配合禅让的亡国之君都不得善终,比如晋恭帝司马德文。当年,晋恭帝得知刘裕要篡位,竟然主动慷慨地表示:我早就想禅位给刘裕了!结果禅位后,还是不免被刘裕害死。
老老实实禅位的尚且被杀,何况拒不禅让的?
这种观点其实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我们古代社会早期,并没有诛杀亡国之君的恶习。而这个恶习,正是宋武帝刘裕开创。在刘裕之前,正统王朝的亡国之君,大多并未遇害。
刘裕以前的封建王朝,对待亡国之君主要采取两种手段,其一是善待,这主要是对哪些配合禅让的君主,比如刘协、曹奂;其二就是流放,这主要是对那些不配合禅让,或者被武力打败的君主,比如秦始皇灭六国后,六国君主大多被流放。
曹丕是个皇帝,但也是文人,饱读圣贤书,是个很要面子、很在乎名誉的文人。他对曹植那么猜忌,可曹植不过用一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讽刺他不能包容手足,他就不好意思杀曹植了。
所以,即使汉献帝拒绝禅让,曹丕也多半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杀他。那么,曹丕究竟会如何对待汉献帝呢?
解答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妨先看一段史料: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这段记载来自于《竹书纪年》(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西晋年间出土),说的是尧舜禅让的真相:舜的帝位并不是真的来自尧的禅让,而是他囚禁尧后,伪造尧禅让的文书,篡夺尧的帝位。
关于《竹书纪年》中尧舜禅让的记载,史学界其实大多予以质疑。不过,无论这段记载是否属实,它都反映了一个当时王权政治斗争的常规操作,那就是当君主不配合禅让时,不是将他处死,而是将他囚禁,再伪造君主的名义发布禅位文书。这样,既可以保证自己成功篡位,也给前朝君主留下了一点体面。
因此,如果汉献帝拒不禅让,曹丕多半也会效仿《竹书纪年》中的舜,将汉献帝终生囚禁,然后以汉献帝的名义发布禅让诏书。
当然,曹丕还有一种篡位方式,那就是把汉献帝废黜,另立汉献帝年幼的儿子,或者东汉某位年幼的皇族为新君。这种方式可行性很大,因为汉朝有过权臣废黜皇帝的先例,比如霍光废黜昌邑王,而汉献帝本人也是董卓废黜少帝刘辩后所立。
当曹丕废黜汉献帝改立年幼的新君后,就不存在皇帝拒不禅让的问题,曹丕就更犯不着杀汉献帝了。但可能会将他废为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