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夺得天下之后 刘秀为何还要用汉作为国号
刘秀要用的国号汉,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西汉末年到东汉建立这个阶段,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刘氏家族天下失而复得,背后是整个社会对“汉”从摒弃到再度拥抱的过程。
西汉王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毋庸置疑:
秦王朝建立了大一统的框架,但在西汉时才真正变成了现实。华夏不仅实现了地理上的统一,更在文化、心理上完成了彻底的整合;以前的秦人、赵人、齐人、楚人。。。。。。从此以后成为了“ *** ”;无论经过多久的战乱和分割,统一都成了从上至下各阶层孜孜不倦的追求;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武力强盛的西汉王朝彻底消化了岭南、西南,首次占据了河西走廊,首次打通西域,抢回了河套地区,奠定了其后上千年封建王朝传统疆域框架,明确了华夏文明在东亚的绝对领导地位,那时的 *** 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
到了汉宣帝时期,中国古代达到了一个新顶峰: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各阶层各取所需,那时的汉朝子民,内心是充满骄傲的,对于汉王朝的凝聚力、向心力毋庸置疑。
但从汉元帝开始,制度逐渐败坏,西汉开始走向衰落。外戚与宦官势力擅权,公开买官卖官,政治腐败;地主豪强势力无限扩张、土地兼并情况恶化,既给 *** 财政收入造成冲击,又滋生了大量失去土地的流民。
对于当时的局面,《汉书》中曾用了两句话来形容。一是统治阶级“各从其欲,欲所无穷”,无穷的欲望得以空前释放,可谓权贵的天堂;二是“国家空虚,度用不足。民流亡,去城郭,盗贼并起”,国库亏空,朝廷没钱,出路就是找老百姓加收;在变本加厉的压榨下,穷苦人民只能沦为流民,甚至不得不落草为寇。
除了少部分权贵豪强之外,那时的西汉社会涌现出了一股浓烈的“厌汉”情绪,汉成帝、汉哀帝时期,曾经有谷永、甘忠、贺良等人陆续上书朝廷,认为:“汉运已经中衰,应当重新接受天命”,也就是说:西汉刘氏已经被上天抛弃了,赶紧顺天应人、让出天下吧。
当然了,这些人的下场自然不会好,但这一理论却逐渐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汉哀帝曾对董贤表态:“吾欲法尧禅舜,何如?”
在这种舆论环境下,出身外戚、却处处以儒生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王莽,得到了以刘歆、陈崇为代表的儒生集团的拥护和支持。为了表示自己与腐败不堪的外戚集团的不同,王莽甚至刻意加强了对以红阳侯王立为代表的王氏集团的打压。
此外,他还严格要求自己及家人,他自己“振施宾客,家无所余”,他老婆“衣不曳地,布蔽膝”,他的好几个亲儿子因为违法行为被他逼死。。。。。。
而对于不相干的穷苦百姓,王莽则是另一副面貌,他给予退休官员终生领取原俸禄1/3的待遇;积极赈灾,甚至拿自己的钱帮助有困难群众;优待老人妇女,照顾鳏寡孤独,在长安修建免费住房;他扩充太学,修建上万间宿舍;在郡、县、乡全方位推行儒家教育。。。。。。
通过数十年如一日对名儒言行的模仿,王莽逐渐被当时的儒家集团视为传说中“圣君”的象征。在这些人的支持下,王莽利用天下人对汉朝刘氏的失望,处心积虑实现了基本和平的改朝换代。
王莽登上皇位后,按照自己的思路推行了一系列的改制计划。具体操作办法虽然繁杂,但本质上很简单:恢复儒家推崇周礼,来解决西汉末年以来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流离失所等危机。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废除土地私有、恢复井田制。
但事实证明,王莽的改制不可能成功。
首先,王莽以和平方式实现改朝换代,只是对西汉朝廷的上层统治者进行了更换,但基层官员群体仍延续了旧体系。那些腐败的人还在,改革怎么可能推进?所以在王莽颁布新制度的过程中,基层基本没得到执行,反而“郡县赋敛,递相赇赂”;其带来的结果很严重:“愁法禁烦苛,不得举手。力作所得,不足以给贡税。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钱挟铜,奸吏因以愁民”,也就是说,老百姓横竖都要被压榨、欺辱。
其次,王莽得罪了大量的地主豪强。废除土地私有、严格限制名下耕地数量、不准买卖奴婢、实行盐铁酒专卖、国家出面提供低息贷款、施行平价贸易。。。。。。这些无不是针对豪强地主的政策。所以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揭竿而起的反王莽势力,主要就是地主豪强,比如下文会提到的刘氏宗室。
其三,王莽不仅没有改善流民问题,反而使这一情况恶化。如上文所提,持续整个西汉晚期,由于土地兼并、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了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流民的现象。而在王莽篡位后,由于强行降低匈奴、高句丽等附属国首领的爵位(由“王”降低为“侯”),对外频繁爆发战事;
加上这一阶段自然灾害不断,流民规模比西汉末期更加严重,“四方皆以饥寒穷愁起为盗贼”,饥寒交迫之下,老百姓只得干一些打家劫舍的非法勾当。但王莽没有意识到底层百姓的诉求,反而以简单粗暴的镇压加以应对,最终逼迫这些饥民转化为有组织、有攻击性的“流贼”。其中最知名的,就是绿林军、赤眉军。
更戏剧的是,对比王莽时期的情况,各阶层又纷纷怀念起当初汉朝刘氏的好。以至于出现了纷纷拥戴刘姓宗室为帝的现象。这一时期,在当时最有实力的起义军中,先后涌现了四位刘氏宗室领导者:
之一位,刘秀的哥哥刘縯,南阳蔡阳(湖北枣阳西南)人,汉景帝所生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他个性刚毅、慷慨豪爽,曾是更具帝王相的刘氏宗室。公元22年,他带领弟弟刘秀发动起义,号舂陵军,随后与绿林军结盟。后来因屡立战功、威名赫赫,遭到更始帝(见下文)和绿林军将领的共同猜忌,其后惨遭杀害。东汉立国后,刘秀将其追谥为齐武帝。
第二位,我们最熟悉的刘秀,他曾在昆阳之战力挽狂澜,击溃了王莽的42万大军;哥哥刘縯被害后,他忍辱负重,成功麻痹了更始帝等人,并获得持节治理河北地区的机会。公元25年,他公开与更始帝决裂,在河北即位,正式光复汉室,随后经过长达十二年的战争,再度统一天下。
第三位就是更始帝刘玄,南阳蔡阳人,刘秀族兄,也是长沙定王刘发之后。绿林兵起事后,他前去投靠。在与刘縯等人合兵一处后,因为相对软弱、易控制,他被被绿林军拥戴为皇帝。后来他投降赤眉军,最终被下属杀害。
第四位,刘盆子,泰山式县(山东泰安)人,朱虚侯刘章之后,他被赤眉军立拥立为皇帝,后来兵败投降刘秀。而对这位同宗兄弟,刘秀也给予了善待,“赏赐甚厚,得食税终身”。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刘氏宗室在那个时期享有先天的政治优势,即使愚笨如刘玄,也能被一众穷凶极恶的叛军拥戴为皇帝。这说明一个道理:在当时,“人心厌汉”早已变成了“人心思汉”;能否打起汉室正宗的旗帜,几乎关系到了起义是否合法,大事能否成功。身为正牌汉室宗亲的刘秀,正是依靠自己的身份才得以统一天下,他有什么理由不沿用“汉”这个国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