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曹操为拉拢关羽许下丰厚条件 关羽为什么会拒绝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1-08)400

对曹操和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看过三国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关羽和曹操约法三章的事,特别是《三国演义》把这件事夸张化描述,让人真的以为关羽是为了大义,为了保护刘备的家眷才勉强为曹操做事,但还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后来斩颜良诛文丑报答曹操恩情后果断投奔刘备,又上演一出千里走单骑的好戏。

曹操为拉拢关羽许下丰厚条件 关羽为什么会拒绝

实际上关羽那时候已经投靠曹操了,而且离开曹操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大义,而是为了一个女人。恰好这个女人都被曹操、吕布看上了,实在让人瞠目结舌。

下邳兵败被俘

事情发生在公元198年,这一年是刘备掌控徐州的第二年,刘备本以为可以凭借徐州作为基地争霸天下,结果一个吕布就把刘备打回原形。吕布趁着刘备领兵攻打袁术时偷袭徐州并夺城,刘备腹背受敌只能依附吕布并承认吕布对徐州的统治权,请求吕布把小沛让给他驻守,愿意帮徐州看守西大门。

曹操为拉拢关羽许下丰厚条件 关羽为什么会拒绝

徐州是三兄弟创业十几年才打下的基业,就这么被吕布夺走自然不甘心。为了夺回徐州,刘备特意邀请曹操一起攻略吕布,承诺事后一定给曹操重酬!曹操等这个时候已经很长时间,他看重的不是报酬而是整个徐州,点齐兵马就朝徐州杀去。吕布能力再强也无法抵御曹操、刘备两大集团的攻势,从小沛开始节节败退,最终在下邳被曹操斩杀。

曹操为拉拢关羽许下丰厚条件 关羽为什么会拒绝

刘备眼见吕布已经兵败身死,想到自己名义上还是徐州牧,只想给曹操一座小沛城打发曹操。刘备的小九九如何瞒得过 *** 湖曹操?曹操攻破下邳之前已经派遣夏侯惇两兄弟以朝廷的名义占领徐州各个郡城,现在只剩下邳城没有接收。曹操把实话告诉刘备,结果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两兄弟和曹操发难,曹操退出城外领兵围困下邳。

曹操为拉拢关羽许下丰厚条件 关羽为什么会拒绝

刘备在徐州有足够的人脉,他原以为徐州百姓、士族会支持自己,凭借下邳的防御足以耗到曹操退兵,结果被曹操部署在下邳城的暗线背叛,这个间谍趁着刘备和曹操在城外作战时从城北开城迎接曹仁围歼刘备。刘备腹背受敌无奈制衡退兵,关羽在城西和张辽作战时听闻刘备已经溃逃,经不住张辽的劝说果断停战。

夺";妻";之恨

曹操早在虎牢关之战就非常欣赏关羽的神勇,得知抓到一个活生生的关羽后曹操大喜过望,亲自呵斥了几个看守关羽的士兵并为关羽解绑,当天夜里在下邳设下宴席邀请关羽和城内的大户人家赴宴。一是庆祝朝廷成功接收下邳城,二是想要制造气氛拉拢关羽。

曹操为拉拢关羽许下丰厚条件 关羽为什么会拒绝

酒过三巡后曹操对关羽抛出橄榄枝,关羽以刘备对他很好,能力不足等借口多次拒绝曹操。 *** 湖曹操自然知道这是请人才的必要流程,随即又让关羽的好友张辽、其他曹营众将一起邀请关羽加入曹营,还表示官职随便关羽挑选,等天亮后就请皇帝给关羽封爵位。关羽感叹曹操真是大手笔,随即表示金钱官职我都不要,可以的话请把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妻子杜氏赏赐给我,关羽愿效犬马之劳。曹操听闻关羽愿意投诚开心表示赞同,整个宴会非常开心。

曹操为拉拢关羽许下丰厚条件 关羽为什么会拒绝

等第二天曹操酒醒后准备派人送杜氏给关羽,曹操突然间想知道杜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竟然能迷住关羽,特意让人先把杜氏请来过目。结果军士刚把杜氏送到曹操眼前,曹操一看杜氏的容颜便惊呆了,天下间竟然还有这么漂亮的女人!曹操突然间忘记了对关羽的承诺,赶紧把杜氏收到自己的后宫,后来还顺便把杜氏和秦宜禄的儿子秦朗接到家里抚养长大。

曹操为拉拢关羽许下丰厚条件 关羽为什么会拒绝

关羽连续盼了两天都没见曹操把杜氏送给自己,派人一问才知道曹操已经霸占杜氏。一时间关羽怒发冲冠感觉被曹操耍了,提着青龙刀就要找曹操的麻烦!曹操自知理亏不让人绑关羽,只是和关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关羽能提别的要求。关羽铁了心要杜氏,见曹操不给当即离开曹营。关羽脱离曹营后很快找到刘备的消息,赶紧投奔刘备。而不知情的刘备还以为关羽是为了一起才投奔自己,一时间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只怪杜氏太漂亮

其实这真不怪关羽,毕竟杜氏是出了名的美貌,连拥有貂蝉的吕布都无法拒绝杜氏的美貌。杜氏出生于河东郡一个小户人家,自年少开始就因为美貌闻名乡里,家里差点被提亲的人踩破门槛,但杜氏的父亲一直希望她能嫁个好人家,多次拒绝亲事。而秦宜禄原本是河东郡一将领,背后的靠山是和河东太守,正值当年却没有妻子,凭借前程成功娶到杜氏。

好景不长,董卓掌控洛阳后河东太守被杀,秦宜禄的靠山倒了,一时间有很多人打杜氏的主意,包括吕布本人。秦宜禄知道这一劫自己肯定躲不了,狠下心把杜氏献给吕布并请求吕布庇护。吕布发现秦宜禄还挺识时务,果断招秦宜禄为部下,随即动用自己手上的权力帮秦宜禄谋到一份好差事。哪怕后来吕布被西凉兵赶出长安,万难之际吕布还是没放弃杜氏和秦宜禄,为此多次和自己的原配丁夫人,和董卓的侄女董夫人闹矛盾。

小结

其实《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已经被过度神话了,作者为了彰显刘关张三兄弟的英明伟岸形象,为了体现刘关张三兄弟的感情,为了标榜关羽的正义,不惜把很多不属于他的战绩强加在她们身上,刻意把关羽塑造成一个完美、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可世上哪有这种人?况且那个时代还是个大乱世,所有人为了各自的利益可以奋不顾身,是最能体现人性中的恶的一个大时代。

都说英雄爱美女,关羽、曹操、吕布的反应才符合人之常情。毕竟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例子,从古至今都没有变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01/40810.html

“曹操为拉拢关羽许下丰厚条件 关羽为什么会拒绝”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崔浩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崔浩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崔浩(381年-450年7月5日),字伯渊,小字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人,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曹魏司空崔林七世孙、北魏司空崔宏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崔浩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智谋过人,时常自比张良。他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太...

张绣作为三国二十四名将之一 张绣水平如何

张绣作为三国二十四名将之一 张绣水平如何

你真的了解三国二十四名将中的张绣,在三国演义中,到底属于什么水平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二十四名将》是民间流传的一首串联三国名将人名的打油诗。诗中有一句“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将张绣和颜良、文丑并列,同居二十四名将之列。说起来在《三国演义》中颜良、文丑虽然最大的作用...

李嗣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

李嗣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李嗣恩是五代时期的前晋名将,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征战天下,对抗后梁。李嗣恩在战斗中十分勇猛,即使受了重伤也死战不退,让李存勖感动地亲自给他上药。那李嗣恩是如何随李存勖征战的呢一,李克用义子李嗣恩原本姓骆,是...

阎立本:是画家也是宰相,他用画笔记录下众多重大事件

阎立本:是画家也是宰相,他用画笔记录下众多重大事件

说到阎立本这个名字,很多人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画家。的确,他擅长绘画,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的作品有《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历代帝王图卷》《萧翼赚兰亭图卷》等,《步辇图》更是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由于绘画水平太高、画名太盛,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都有意无意忽视了阎立本的政治地位,他...

廖化: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以果敢刚直著称

廖化: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以果敢刚直著称

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人。三国时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廖化曾为前将军关羽帐下主簿。关羽败亡后,归属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被刘备授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转拜丞相参军,后为广武都督,迁阴平太守,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官至...

徐夫人:吴大帝孙权第二任妻子,她有着哪些事迹?

徐夫人:吴大帝孙权第二任妻子,她有着哪些事迹?

徐夫人,吴郡富春人,吴郡豪族徐琨之女,又称徐妃。在谢夫人卒后成为讨虏将军孙权第二任妻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无宠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被废黜。除了吴主权徐夫人以外,其弟孙翊之妻亦姓徐。前者多称徐夫人或徐妃,后者则多称为徐氏。人物生平徐氏最初嫁予吴郡陆氏...

有哪些与潘皇后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她的?

有哪些与潘皇后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她的?

潘淑(?-252年),会稽句章人,是吴大帝孙权的皇后,吴少帝孙亮的母亲。和孙权是中国历代帝后中年龄差距较大的一对。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潘淑少时与姐姐俱没入织室,后得宠幸拜为夫人,其容貌和宠爱流传到后世,世称神女、江东绝色。太元元年(251年)、立为皇后。神凤元...

孙皎: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轻财交友,谋取民心

孙皎: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轻财交友,谋取民心

孙皎(?―219年),字叔朗,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昭义中郎将孙静第三子,武烈帝孙坚之侄,孙权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任护军校尉,领兵二千多人,号称精锐部队。后升任都护征虏将军,接替程普都统夏口,曾随吕蒙平定荆州。219年,孙皎病死,孙权追录...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