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唐德宗很像崇祯皇帝?背后什么原因?
每当我看到唐德宗上位时的操作,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明朝的崇祯皇帝:他们上台之后都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把把火都烧得大快人心。
比如说,他们一上台,都是严厉打压宦官集团。但是结果呢,他们都是很快栽了大跟头。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崇祯经过一番教科书高度认可的操作之后,就是让敌人打到了帝国都城下面。
然后呢,崇祯皇帝就又开始信任宦官了。看到崇祯皇帝又信任宦官,官员们都急疯了,因为您怎么能这样做呢?
崇祯皇帝的态度很简单,总而言之,不要再忽悠我了。我压制宦官的结果是什么?就是整个帝国好像没有人管了。你们想让我不信任宦官,这个很简单,你们自己争点气啊!问题是,你们怎么看,都好像是王八旦,能怪我信任宦官?
唐德宗一番教科书高度认可的操作之后,就是直接逃出了长安城。
然后呢,唐德宗就又开始信任宦官了。看到唐德宗又信任宦官,官员们都没脸说什么了。因为皇帝压制宦官的结果,就是在关键时候,差点连枪杆子都丢了;甚至差点连命都丢了。
你现在还敢劝皇帝压制宦官,皇帝就算不方便公开反驳你,明天有机会收拾你,肯定是不会犹豫的。
在代宗时代,皇帝有意无意纵容宦官收受红包;甚至有意无意鼓励宦官收受红包。
代宗优宠宦官,奉使四方者,不禁其求取。尝遣中使赐妃族,还,问所得颇少,代宗不说,以为轻我命;妃惧,遽以私物偿之。由是使公求赂遗,无所忌惮。宰相尝贮钱于阖中,每赐一物,宣一旨,无徒还者;出使所历州县,移文取货,与赋税同,皆重载而归。
这种行为,用高大上的理论看,自然是国家败亡的标志。因为皇帝纵容、鼓励宦官收受红包,这叫什么事?
但是从隐秘的权力运行原则看,这显然是加强宦官系统权威的一种手段。
各种军政长官愿意给宦官塞红包,无非是因为两个原因。之一、害怕宦官向皇帝说自己坏话。第二、希望宦官向皇帝说自己的好话。
只要各军政长官有这种心理,他们在各种权力竞争时就会争相讨好宦官。这样一来,皇帝就有机会把各种人事权力收回来。
一切是显然的,一个人想竞争某个职位时,竟然一心讨好宦官,皇帝决定让谁担当这个职务时,就会拥有足够的底层基础。因为谁敢拒绝皇帝的这种人事任命,那个给宦官发过大红包的人,也会玩命反对。因为皇帝有这种任命,是他们给宦官发了大红包的结果。这种人事任命不能生效,他们发过的大红包岂不是打水漂了?
关键是,一个人能不能竞争到某个职务,竟然取决于宦官的态度,在各种职务竞争中,更会 *** 人们争相讨好宦官。
而大家都讨好宦官,皇帝的权力就增强了。
但是用这种手段增强皇权,会让皇帝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各种军政职务的竞争,竟然是依靠讨好宦官才能实现,这叫什么事?至于需要给宦官发红包才能实现,这更叫什么事?
后来,各大军区反对皇帝时,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各大军区的将领,全是通过讨好宦官取得相关职务的;关键是,他们还是借高利贷给宦官发红包才取得相关职务。这种将领遍布帝国各大军区,那还了得?他们当了地方大帅,能不想方设法 *** 吗?
自大历以来,节度使多出禁军,其禁军大将资高者,皆以倍称之息贷钱于富室,以赂中尉,动逾亿万,然后得之,未尝由执政;至镇,则重敛以偿所负。
唐德宗按教科书操作时,还有一项重要的举措,那就是削减了中央 *** 的一部分隐性收入。
在许多历史阶段,都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皇帝、皇后过生日时、过节时,或是官员到中央 *** 报到时,地方大佬都得给皇帝孝敬银子,谁给皇帝孝敬的银子多,皇帝就对谁好。
更有甚者,有的皇帝还留下地方大佬玩几圈麻将,当然了,与皇帝玩麻将,规矩你应该懂的,那就是你只能输,不能赢;甚至而言,你输的钱少了,皇帝还不高兴呢!
上末年尤贪财利,刺史、二千石罢还,必限使献奉,又以蒲戏取之,要令罄尽乃止。
看到皇帝这样玩,用大道理看,皇帝的吃相简直是太难看了。
其实呢,这是皇帝变相让藩镇纳税。因为这笔钱交给皇帝后,皇帝就会放到宫廷库房里。
事实上,中央地方一直在争夺税源。在中央 *** 税收力量不足时,通常只能跟地方 *** 玩大包干的政策,换而言之,每年你给中央 *** 交纳若干两银子,剩下的钱都是你的。
在地方势力巨大时,地方大佬听到“税”这个字,就会非常反感,因为这多少意味着中央 *** 插手他地方事务了。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只能和他们换一个词,换而言之,我是皇帝,你是地方官,你从来不给我交税(或是交的税很少),过年过节时,你给我送点礼,总是应该的吧!我过生日、我老婆过生日、或是我儿子过满月、结婚,你总应该送点礼吧!
看到皇帝天天唱着“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XXX”;人们难免会感觉,这个皇帝真是想钱想疯了。
至于看到皇帝拉着你玩麻将,你不输个百八十万,就不让你下桌,这更是想钱想疯了!
问题是,当你深入思考时,就是另一回事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崇祯皇帝过生日时,如果也玩这一套,官员再哭穷,他也得拿点钱出来吧!而皇帝倒倒手,把这笔钱用于 *** 开销,多少可以解解财政上的饥渴吧。
说到宫廷的库房,人们常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这是皇帝用来腐败的。其实呢,这些钱依然是中央 *** 财政的一部分,只是直接控制在皇帝手里。
安史之后的大唐,这种现象也非常明显,那就是藩镇还得经常拿银子孝敬皇帝。皇帝生日,你得给皇帝献礼;元旦你得给皇帝献礼;端午节也得献礼、冬至还得献礼。
代宗之世,每元日、冬至、端午、生日,州府于常赋之外竞为贡献,贡献多者则悦之。
这种行为,史书自然大力抨击。因为用大道理看,皇帝这就是贪财到了不可理喻的境地。
事实上,地方藩镇反对中央 *** 向自己地盘渗透时,经常用的理由就是皇帝逼自己压榨老百姓。总而言之,我们并不想压榨老百姓,实在是因为不压榨老百姓,就没有钱孝敬皇帝;再总而言之,只有我们实现了藩镇割据,才能阻止皇帝逼我们压榨老百姓。
因为类似的原因,唐德宗上位后,就不能再逼地方大佬过年、过节、过生日时,给自己孝敬银子。
癸丑,上生日,四方贡献皆不受。
总的来说,教科书的操作,通常都是大道理。它永远都会模糊现实中的利益博弈、争夺。
而现实的权力争夺中,皇帝永远相信闷声发大财。换而言之,许多事就是不能端上台面,但是你必须得这样玩。
最经典的就是让宦官掌握军权、财权、人事权力。这放到教科书中,就是错误的行为,问题是,晚唐皇帝都是这样玩的,偶尔想拒绝这样玩,随后也会因为栽了跟头,而变本加利的继续这样玩。
虽然说,宦官、朝臣、军人都是人,很难说哪个系统代表正义,也很难说哪个系统代表邪恶。但是,在舆论的争夺战中,宦官显然永远是以邪恶的化身出现,既然如此,皇帝信任重用宦官,这叫什么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