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待蒙古人的政策有何改变

历史文化9年前 (2016-01-19)380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

朱元璋是一个草根出身的皇帝,但此人似乎是天生的皇帝,说到这,或许有人就要说了,哪有什么人天生就是皇帝,朱元璋不过是生逢其时,对于这点,笔者不予否认,但在当时为何偏偏是朱元璋当了皇帝,而不是其他人呢?

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继续说朱元璋,朱元璋是在元末农民起义中起家的,当时中原有很多势力,诸如陈友谅和张士诚,都是不可小觑的割据力量。

但朱元璋最有权谋,最终先后兼并了陈友谅和张士诚等势力,平定了江南,继而开启了北伐元朝,建立明朝的艰辛历程。

在北伐初期,朱元璋的志向是彻底推翻蒙古政权,对于蒙古人自然也是打击和驱逐,正如《元史》中记载的朱元璋在《讨元北伐檄文》中的口号: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在这篇檄文中,丝毫看不到朱元璋招抚蒙古人的影子,而在朱元璋北伐战争中取得成功,而攻占了元大都之后,这种打击和驱逐的政策就发生了变化。

随着不少蒙古贵族退出了中原的舞台,朱元璋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和元朝的对抗和推翻元朝的统治了,而是如何稳固自己的政权。

不过此时对于朱元璋威胁更大的,还是元顺帝带领北退的北元政权,因为当时元顺帝是被明军逼迫,主动撤出元大都的,这也就是说,元顺帝的军事力量并没有被耗尽,再加上北方本来就是蒙古人生活的地方,这也就导致了北元有反攻明朝的可能。

元政权的领导人物

在这些因素的叠加下,让朱元璋不得不改变对蒙古人的管理策略,而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是朱元璋之一步要做的。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待蒙古人的政策有何改变

承认元朝正统的地位。

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臣父子及孙百有余年。——《明太祖实录》

封建王朝的朝代更替,无不以正统自居,统治中国近百年的蒙古人也不例外,在北退漠北之后,还在时刻想着恢复大元,这点朱元璋看得也很清楚,为了降低蒙古人的敌视,朱元璋承认了元朝在中原的正统地位。

正如上述记载,则是朱元璋一再强调的,这也就是说朱元璋认为华夷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因时而异,至于是否正统,并不在民族,而在于是否能接受和信奉华夏传统纲常伦理,只要能,就是正统。

朱元璋的这步棋可谓走得极其之高,不仅让自己的明朝有了名分,而且也承认了元朝故民的正统身份,正如《明太祖实录》记载:朕(指朱元璋)既为天下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字如一。

为了让蒙古人众进一步认可自己,朱元璋还多次公开赞誉元世祖的功绩,并且还为其立庙致祭,他说:元自世祖,混一天下,宽恤爱人,亦可谓有仁心矣。

此外,朱元璋还尊崇元朝的明君贤臣,对于坚决不降明朝的福寿等人,朱元璋也大加褒扬,这些无疑都增加了朱元璋的“戏份”,也更进一步地让蒙古人认可这位推翻元朝的始作俑者。

朱元璋对待蒙古人的具体政策。

昔帝王得天下,得大功垂成之际,尤必广示恩信,虽素相仇敌者,亦皆收而并用之,所以法天地之量而成混一之业也。——《明太祖实录》

明朝对于蒙古人的招抚和安置政策是在朱元璋夺取了元大都之后就被确定的,虽然这种政策并不是所有的明朝人都能理解接受,朱元璋又岂会对于臣子有所妥协,他认定的事,很少有人能更改。

不过朱元璋也并不是不讲道理,对于说服朝中大臣,也是有理有据,比如上述记载,就是朱元璋的看法,即抬出先王为自己的政策正名,并且宣扬要广示恩信,以安民为重,不能单单只看着曾经的仇恨。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待蒙古人的政策有何改变

也正是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朱元璋开展了大规模的对蒙古的招抚行动,当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首先,对于投降明朝的蒙古人,无论是被俘还是主动投降,都给予肯定。

比如李文忠在应昌大捷中,俘获了元政权里的诸王官僚数百人,朝臣就认为应该举行献俘仪式,以彰显朱元璋的声威,但是朱元璋却不这么认为,他要求“礼部榜示,凡北方献捷至,尝仕元者,不许称贺”。

此外朱元璋对于那些终身与明朝为敌的蒙古将领也以礼相邀,极力争取,比如说北元政权的支柱王保保,朱元璋就曾七致其书,劝他归降,并且把他妹妹立为了秦王妃,并且多次公开称王保保是“大丈夫”。

其次,对投降的蒙古人,在物质上给予优厚的待遇。

朱元璋对蒙古人,不仅在在身份上给予了肯定,对于投降的蒙古人,在物质上也给予优厚的待遇,只要投降,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不管人数多还是少,都给予赏赐,并且妥善安排他们的生活。

甚至还会分配给房屋,按时发放粮米财物,让他们拥有一个安定的生活,正如《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洪武九年九月,河北塔滩达达将校掌家奴五十五人来降,命礼部分三等赐衣物有差。

再次,对于归降的蒙古首领给予官爵,让他们可以在明朝为官。

朱元璋意识到,在蒙古人中,首领的作用非常大,为了争取这些首领,朱元璋在告天下诏中就表示,只要蒙古首领来降,一律按才能选用为官,即:只要率众来归,一体量才擢用(出自《明太祖实录》)。

这也就导致了投降的蒙古人在明朝当官的大有人在,甚至有些人还曾与明朝激烈对抗过,但朱元璋都不管这些,可以说真正做到了唯才任用。

最后,对于投降的蒙古士兵编入军籍,并给予优待。

由于蒙古士兵在作战中的勇猛表现,对于归降的蒙古士兵,朱元璋也主张“充实卫所编入军籍”。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待蒙古人的政策有何改变

明军攻下元大都之后,曾经以北征军留守,最初设置了6个卫所守卫北平,而到了洪武八年,北平都司管辖已经发展到了18卫3所,而卫所数量的快速增加,很显然与蒙古士兵的编入有关。

需要格外指出的是,这里被编入卫所的并不单单只有蒙古士兵,其中还有其他族的归附人,包括色目人、山后人以及滞留于中原的故元军户等等。

而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也实施了更为人性化的政策,即:归附鞑靼及边军为军,无男丁者除其役(出自《明太祖实录》)。

这些归降的蒙古士兵中,有些甚至被委以重任,也给与了他们优厚的待遇,当然也是有职责的,主要有两方面,即戍守和征调出征。

这些职责和明朝士兵也没有什么差别,正是因为这种无差别的对待,导致了归附明朝的蒙古人众,尽自己所能效忠明朝,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明朝的对外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过归附的蒙古人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忠心耿耿的,也有投降之后再次反叛的,而对此朱元璋也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

发生此类事件,坚决镇压。《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即明军攻破元大都之后,元臣迭里迷失等留守大都的数人,被迫投降明朝,但是之后就与同僚金刚奴等人密谋谋反,结果被人揭发,这些人全部被斩首。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蒙古归降的人中再次发生反叛,主要是在赴内地的途中,而叛逃的原因,多为强迫迁徙所致,为此朱元璋又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措施,即愿意南下的送入京师,对于不愿意去的,那就就地安置,以减少和避免反叛的事情发生。

由此亦可看出,朱元璋虽然用怀柔政策招抚蒙古人众,但是却一直没有放松对他们的戒备,一旦谋反或者密谋谋反,那就会以最严厉的手段进行打击,不得不说,朱元璋的帝王权谋之术,确实厉害。

朱元璋以怀柔政策产生的影响。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待蒙古人的政策有何改变

我祖开基,虽延揽英雄不问其类……而为万世人臣立极。——《明代蒙古汉籍史料》

在朱元璋怀柔招抚政策的影响下,大批元朝故臣携家眷归附明朝,史料所记载,单单在洪武二十年,几乎每个月都有蒙古人(包括贵族、大臣和平民)南下降明,正如上述引用,则是明人严从简对于朱元璋这种政策的高度赞扬。

据统计,明初曾接纳过数十万故元归附官兵和自愿内迁的北方各族首领,并且得到了明廷的妥善安置。

归附明朝的蒙古人,经过与汉族的常年交流和交往,也逐渐融入了当地的社会生活,再加上明廷给予的生活保障,大多数蒙古人也都过着安定的生活,这也让朱元璋和明朝获得了蒙古人的进一步认可。

可以说,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朱元璋争取到了大多数蒙古人的民心,实现了瓦解元廷残余势力,化敌对力量为己所用的目的,也正是由于大批蒙古人众的投奔,加速了北元政权的灭亡进程,对安定明朝北部边境有着重要影响。

正如《朱元璋的蒙古观探析》中所述:(朱元璋的怀柔政策)一定程度上逐渐减少了蒙古人对明朝汉族政权的抵触和对抗,有助于快速稳定秩序,这一做法也有效改善了蒙汉民族关系,为明代各朝皇帝树立了楷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1/42695.html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待蒙古人的政策有何改变” 的相关文章

陈尧佐:北宋宰相、书法家、诗人,在水利上颇有成就

陈尧佐:北宋宰相、书法家、诗人,在水利上颇有成就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郡人,北宋官员、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节度使陈尧咨之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

历史上麹义的真实本领怎么样?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上麹义的真实本领怎么样?最后是什么结局

所谓乱世出英雄。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说起袁绍手下的猛将,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颜良、文丑。但有一员猛将,却要远胜二人,他不仅以八百步兵大破公孙瓒四万大军,还创造了以步兵克制骑兵的奇迹,他就是麴(qu)义。那麴义是如何以步制骑的呢,又为何会被袁绍处死呢。一,投靠韩馥麹义...

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到底有多漂亮?

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到底有多漂亮?

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到底有多漂亮?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据说,武则天的出生地四川广元在武周时期就建有她的祀庙“皇泽寺”留存有一尊唐代石刻“武后真容像”,雕凿的是武则天身作比丘尼装的晚年坐像,完全是一个垂暮老者难状其美。流传如今的有...

历史上洪承畴会判明投清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洪承畴会判明投清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洪承畴,字彦演,明末清初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松山战役中,洪承畴战败,被清军俘虏,一开始,洪承畴宁死不降,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决心,谁劝降都不听,为何后来洪承畴轻易地就投降了清朝?洪承畴为什么改变主意,选择投降?其中,一个细节,说明了洪承畴成为叛徒的重要原因。洪承畴...

古代十大美男之一,宋文公是怎么当上国君的?

古代十大美男之一,宋文公是怎么当上国君的?

古代十大美男之一,宋文公是怎么当上国君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宋文公名叫公子鲍,春秋时期宋国的第24任国君。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宋襄公,父亲是宋成公,哥哥是宋昭公。由此看来,宋国大多采用父传子的继承方式。可是到了他这一辈,却是兄传弟,这是为什么呢?他的国君之位是抢来的,而且是祖母帮...

三国时期音乐家杜夔简介:继承并复兴了前代古乐,且有所创新

三国时期音乐家杜夔简介:继承并复兴了前代古乐,且有所创新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杜夔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杜夔,字公良,河南人, 擅长音律,聪明过人。 管弦等各种乐器,他无所不能。他长期总管歌舞音乐,精心研究,继承...

历史上真实的娄昭君到底有多传奇?她的子女是什么结局?

历史上真实的娄昭君到底有多传奇?她的子女是什么结局?

都说古代中国是男权社会,但有许多女性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 精彩的传奇。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女子的社会地位是比较低下的,而评价她们人生的优劣的标准也一般是夫君和孩子。倘若按照这个标准来看的话,娄昭君必然算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女性,她甚至可以被称为中国古...

司马德戡简介:隋朝将领,与宇文化及发动兵变并缢杀炀帝

司马德戡简介:隋朝将领,与宇文化及发动兵变并缢杀炀帝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改革。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强化了政府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改革政治,兴建隋唐...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