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邓艾来袭刘禅明明有四种选择 刘禅为什么偏偏选择投降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1-20)290

对邓艾投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263年8月,司马昭三路伐蜀,东路钟会十余万主力大军攻入汉中,西路蜀汉大将军姜维迅速摆脱邓艾追兵,一路退守至阴平并且和赶来支援的廖化、张翼、董厥等援军汇合奔赴剑阁挡住了钟会主力,尾随而来的邓艾没有选择和钟会汇合,而是奇兵偷渡阴平小道,连续突破江油、涪城、绵竹兵临成都城下,当时后主刘禅有四个选择:一是坚守待援,等姜维主力大军从剑阁撤回;二是东入投靠盟友东吴;三是南下南中延续国祚继续抵抗;四是投降,按理来说投降是下策,可是为何他却偏偏选择了不战而降?我们一个个来看看这四个选择。

邓艾来袭刘禅明明有四种选择 刘禅为什么偏偏选择投降

之一个选择:等姜维主力回师

这个估计是希望不大了,因为姜维手中也才几万兵马,钟会手中有十几万大军,兵力远超过姜维,姜维能不能成功摆脱钟会的追击还是两说;何况邓艾当时手中虽然兵力不多,但是其后续3万兵马正陆续赶来,等到姜维的援军到达成都的时候,邓艾后续的3万兵马也赶到了,姜维很可能会被钟会和邓艾堵在中间。

邓艾来袭刘禅明明有四种选择 刘禅为什么偏偏选择投降

第二个选择:投靠东吴

这个其实也不靠谱,谯周有句话说得很对:“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寄人篱下的日子岂能好过?东吴和蜀汉虽是盟国,但早已貌合神离,只是因为有曹魏这个共同的敌人双方才保持了表面的和平,要不然蜀汉也不会设立永安都督防备东吴,刘禅一旦东入东吴,想要再出来就难了,和投降曹魏其实没多大差别,而且东吴迟早被灭,最终还是免不了投降。

邓艾来袭刘禅明明有四种选择 刘禅为什么偏偏选择投降

第三个选择:向南突围

向南突围到南中七郡还有一线生机,当时镇守南中七郡的是霍峻之子霍弋,霍弋和刘禅的关系非同一般:霍峻驻守葭萌关为刘备入主益州立下大功却英年早逝,所以刘备把其子霍弋养在府中和刘禅作伴,刘禅被立为太子之后霍弋出任太子舍人,是刘禅的近臣,刘禅立刘璿为太子后,又任命霍弋为中庶子,可以说霍弋绝对是刘禅心腹中的心腹。

自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虽然南中时有反叛,但仍在蜀汉掌控之中,而且南中地理形势复杂,如果刘禅真能突围到南中至少能坚持相当长一段时间,那时东吴援军已到,还有姜维的主力仍在,钟会和邓艾立足未稳,蜀汉复国的希望其实不小。

邓艾来袭刘禅明明有四种选择 刘禅为什么偏偏选择投降

既然如此,那为何刘禅权衡再三之下还是选择献城投降呢?更大的原因恐怕在于两点:

一是民心已失,蜀汉立国之后一直存在荆州派系、东州军和益州本土派系之争,刘备和诸葛亮时期荆州派系和东州军联手打压益州本土派,但是随着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等一大批荆州派系人物的去世,益州派系崛起,甚至隐隐有压过荆州派系的趋势,益州派系的利益诉求就是不想益州陷入战火之中,他们本来就反对姜维频繁北伐,对他们来说效忠于刘禅和投降司马昭没什么区别,邓艾兵临城下的时候,刘禅身边大部分都是主张投降的益州本土势力,如果刘禅真的向南突围的话,说不定他们就敢裹挟刘禅投降。

二是军心涣散,邓艾那么点兵力就能一路打到成都城下,绵竹之战后邓艾筑京观更是让成都军民不愿再战,就算刘禅向南突围估计也摆脱不了邓艾的追兵,被俘和投降待遇可不一样,倒不如干脆投降算了。

邓艾来袭刘禅明明有四种选择 刘禅为什么偏偏选择投降

其实蜀汉本有一次自救的机会,那就是绵竹之战,如果诸葛瞻能坚壁清野、坚守不出,等到霍弋、罗宪和东吴援兵的到来,兵力不足、粮草不济又缺乏后勤补给、士卒疲惫不堪的邓艾十有八九撑不住必败无疑,可惜没有实战经验的诸葛瞻偏偏选择了出城和邓艾野战,给了邓艾一击而中的机会,绵竹一失,蜀汉的败亡其实已经无可避免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1/42822.html

“邓艾来袭刘禅明明有四种选择 刘禅为什么偏偏选择投降” 的相关文章

钱谦益和瞿式耜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评价有何不同?

钱谦益和瞿式耜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评价有何不同?

瞿式耜,字起田,常熟人,万历年间进士,是钱谦益的门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明崇祯十年,赋闲在家的钱谦益和瞿式耜(sì,同“四”音)师徒两人,因被人告发贪赃枉法,被抓到北京,师徒两人一起做了好几个月的牢房,《明史·瞿式耜》中记载:常熟奸民张汉儒希体仁指,讦谦益、式耜贪肆不法...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皇帝 两人谁的治国才能更高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皇帝 两人谁的治国才能更高

同样都是开明的君主,赵匡胤和赵光义相比,谁的治国才能更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赵匡胤、赵光义作为兄弟,两人都是大宋朝较为开明的君主。对于治国来说,两人相比,赵匡胤更突出一些,更优秀一些,是大宋王朝体制的建立者,奠基人,并基本完善了有宋一朝的治世...

袁绍曹操原本是盟友,二人的关系为何会恶化?

袁绍曹操原本是盟友,二人的关系为何会恶化?

官渡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我们对于官渡之战耳熟能详,但是导致袁绍、曹操这对本来的盟友直接对决的直接导火索是什么呢?董卓进军洛阳后,废掉...

有哪些与崔浩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崔浩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崔浩(381年-450年7月5日),字伯渊,小字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人,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曹魏司空崔林七世孙、北魏司空崔宏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崔浩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智谋过人,时常自比张良。他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太...

高韬:西晋时期将领,参与诛杀司马越,事败后被杀

高韬:西晋时期将领,参与诛杀司马越,事败后被杀

高韬,字子远,晋朝官员,官至右卫将军,后参与诛杀司马越,因事情泄漏而伏诛。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人物生平高韬字子远,放纵不检点。高光任廷尉时,高韬收受贿赂,有关官吏奏报此事,而高光不知道。当时的人虽然批评高光不能防备自己的儿子,但因为他平素用心,就不以这件事...

明朝后宫中的妃子和皇后中 她们为何大多数都是平民

明朝后宫中的妃子和皇后中 她们为何大多数都是平民

还不知道:明朝后妃为何大多出身平民?不需要政治联姻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权威最高的人物,作为皇帝的嫔妃也应该有一定的家世衬托,比如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宋仁宗的曹皇后都是有着极高的家世。但是仔细看中国历史就可以发现,明朝的后妃甚至皇后的出身其实并不...

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怎么样?曹操为何会如何信任他

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怎么样?曹操为何会如何信任他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晋升魏王,汉朝百官都改用魏国的官号而非汉朝的官号,只有夏侯惇仍用得是汉朝官号。夏侯惇对此感到不安,于是向曹操提议让自己也改用魏国官号。曹操听了说:“你是我的朋友,我怎么能委屈你做我的臣子。”由此可见曹操对夏侯惇...

第二代黔国公沐斌是怎么索要反贼思任发的?有沐英当年的风范

第二代黔国公沐斌是怎么索要反贼思任发的?有沐英当年的风范

沐斌的原名叫作沐俨,自父亲沐晟正统四年去世之后,他本人便于第二年,成功承袭了黔国公的爵位。那么上位之后的他是怎么索要反贼思任发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洪武十年,他的三叔沐昂也去世了,在这一年的七月份,就被朝廷赐予了一个新名字为沐斌。到了八月份,正式佩戴征南将军的印前往云南,继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