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曹参之间的关系如何?他们之间真有矛盾吗?
萧何、曹参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史记·曹相国世家》
萧何、曹参,俱是西汉的开国功勋,太史公将他俩都列入了《史记·世家》,单独作传。世家的门槛相当高,开国功臣中只有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五人得到了这个荣誉,像韩信、英布这般猛人都只能名列《列传》,而樊哙、夏侯婴、灌婴等人更是只挤在一篇列传里。
秦末,两人都在沛县当差,萧何为主吏掾,管人事;曹参是狱掾,管刑狱,大致相当于公安局长。两人是同事,关系也不错。
秦末,天下纷乱,各处造反。萧、曹就力劝沛县县令向刘邦投诚,后来县令反悔,要杀二人,他俩只能出城逃亡投靠了刘邦。因此二人都是最早的一批创业元老。
后来,萧何为相,一直镇守关中,提供后援支持;曹参为将,四处征战,开疆扩土。
高祖论功,萧何之一,曹参第二。两人先后为丞相,并留下了“萧规曹随”的佳话。
但太史公却说二人之间有矛盾,说:“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以及“何素不与曹参相能。”。颇有些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感慨。
两人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太史公没有明说,只能猜测是因为当初论功行封。列侯皆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之一。”但高祖却坚持萧何之一,曹参次之。
萧何没有推辞,坦然接受了,所以曹参心中不平衡?两人是因为“论功”产生了矛盾?
并非如此。
萧何死了,曹参继位为丞相,这本是革旧出新、布政扬名的好机会,甚至可以把萧何那一套完全推翻。但他却一切都按照萧何当年的法度来,既不搞创新,也不搞改革。一来说明他极其尊崇萧何,另外也表明了他尊崇黄老清静无为的那一套。这样的人会因为区区虚名和萧何闹矛盾?
再说萧何,一辈子小心谨慎、战战兢兢,事无大小都向刘邦汇报,生怕哪里出了差错。那他为何坦然接受了之一的虚名,一点不推辞?
其实,高祖搞论功行赏也是一种权谋。重点不是座次的先后,而是要抑武扬文。萧何因功之一,本来没有争议,但那帮武将却一直推崇曹参,实际是在为自己、为武官阶层挣利益。
天下已定,对刘邦来说,威胁更大的就是这些带兵的武将了。所以必须要借助萧何来贬抑他们,说群将是“功狗”,是追杀兔子的猎狗;而萧何是“功人”,是指挥猎狗的猎人。
不然,曹参得了之一,那韩信、彭越之辈又该如何?
萧何明白高祖“抬升文官,压抑武官”的心思,所以不能推辞。
曹参其实也知道,更不愿被人当枪使。所以天下一定,他就弃武从文,跑到齐国当相国去了,从此再没带过兵。
那他俩之间的矛盾又从何说起?麻布蹲猜测:根本就没有矛盾,不过是做样子给世人、给高祖看的,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手段。
高祖后来大肆剪除功臣,韩信、英布、彭越等异姓王基本被杀完了,所以人人震恐。
萧何,一辈子谨慎,忠心耿耿,又没带过兵,其实是没有威胁的,但高祖还是因为小事,让他去吃了一段时间牢饭。
曹参,是个将才,除了那几个异姓王,他功劳是更大的。异姓王倒台之后,或许就要轮到他了。但他早早跑到了齐国当相国,离开了权力中心,这才没事。
但刘邦会放松对萧、曹的警惕吗?不会的,他太了解这二人的能力了,更知道他俩的亲密关系,其中一个或许没有威胁,但若是两人联手便能够震动天下,足以影响刘氏的江山。
同样,萧、曹也了解刘邦,毕竟打小就认识,一起枪林弹雨几十年了,刘邦的心思他们也明白。
于是,两人就只能“失和”了,假装视对方为仇敌,然后老死不相往来。
为了活下去,他们只能把那份友情埋藏在心里。所以,萧何临死的时候要举荐曹参。而曹参听到萧何去世的消息后,便告诉门人他要接替为相了。这是相知多年形成的默契。
若真是如此,在史书那满篇的阴谋与倾轧背后,至少还有一份真挚的友情存在,虽然并不容易发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