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中耿精忠为什么率先投降 耿精忠投降的原因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藩耿精忠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朝康熙十二年(西历1673年),康熙帝宣布撤销之前顺治朝廷所册立的吴三桂等藩王。这一决定,导致驻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起兵造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藩之乱”拉开序幕。
吴三桂戎马一生,战阵经验充足。加之清廷准备不足,因此叛乱刚开始,清军被吴三桂打的猝不及防,大清国半壁江山一度落到吴三桂手中。
之前处于观望的靖南王耿精忠以及老平南王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也卷入到叛乱之中。这个过程中,耿精忠的态度则值得玩味。
耿精忠出身
吴三桂和耿精忠是不一样的。
吴三桂属于大明朝的官二代,并且,得蒙明朝朝廷赏识,做了大明朝的山海关总兵。因为崇祯帝被李自成逼死,吴三桂不愿意投降李自成,于是勾结满清,由此开始了为满清效劳的履历——即吴三桂属于大明朝的叛臣,对于吴三桂,清朝也未必真正信任。
耿精忠不一样。耿精忠的祖父耿仲明,原本在毛文龙麾下当差。毛文龙死后,耿仲明归顺了后金汗国。当时努尔哈赤尚在人世。之后耿家历代为满清效忠,在满清和明朝作战,乃至入关打江山的过程中,耿家人立下战功无数,因此得以被封为藩王。换而言之,满清多少是把耿家当自家人看待的,这一点何吴三桂截然不同。
对于耿精忠来说,耿精忠平生没吃过明朝一粒粟米,没拿过明朝一文饷银,并且自己生来就有大清朝给的荣华富贵,因此,耿精忠从出身角度来说,没有造反的动机,这一点,也决定了耿精忠在这场叛乱中的特殊表现。
耿精忠的反复无常
起兵造反的吴三桂,感觉自己被大清朝戏弄了。
作为父子两代蒙受大明皇恩的吴三桂,背着卖主求荣的名声攻打南明,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韪杀死南明永历帝,到头来清朝连个藩王爵位都不留给自己,因此,吴三桂造反固然是有野心,同时也怀有一股子恨意。因此自己造反不光是要夺天下,更是要报仇雪恨。
因此吴三桂在战争初期积极出击,而耿精忠则处于观望状态。直到吴三桂多次挫败清军、连连取得大捷以后,耿精忠只道天下局势已定,于是在康熙十三年,也参与到吴三桂的造反大业中。
不过,毕竟耿精忠不比吴三桂那样和清朝有着复杂的恩怨,因此耿精忠虽然参与谋反,但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加之耿精忠本属庸才,自身能力有限,因此他对战争局势影响也极为有限。
康熙十五年,随着战争局势有利于清军,清军对耿精忠也开始了大规模讨伐,耿精忠见打不过清军,只好向清朝投降——从康熙十三年耿精忠造反算起,到康熙十五年投降,长达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耿精忠只参与了二年左右。
康熙二十一年,随着三藩之乱彻底平息,康熙帝开始秋后算账,处决了耿精忠,耿精忠为自己的反复无常,付出了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