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灯被魏延踢翻,魏延为何没有被杀?
喜欢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五丈原诸葛禳星”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十分经典的桥段。无论是孔明丞相鞠躬尽瘁的忠骨还是七星灯阵瑰奇玄妙的神效都让我们由衷的感慨。但是,如果深挖其中的隐情就会发现,在这看似奇幻的桥段之下却隐藏着蜀汉朝堂中不为人知的波澜诡谲。
“五丈原诸葛禳星”这一事件中,更大的转机在于魏延的突然闯入。因为在当时,诸葛亮已经祈禳了六天,如果不是魏延突然闯入,扑灭了主灯,诸葛亮的七星灯之法很有可能就成功了。那个时候,历史必将改写。
当然,有人认为魏延的闯入其实合乎情理。毕竟当时司马懿已经看出了诸葛亮的身体不行,还派出了夏侯霸带兵佯攻。而当时蜀军的领兵主帅就是诸葛亮,敌军袭营这种经济军情怎么能不告诉主帅呢!所以这么看来,魏延的闯入似乎也无可厚非。
然而,这个说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其实根本站不住脚。
因为,魏延固然是因为敌军袭营而闯入诸葛亮的营帐,但问题是诸葛亮事前就下过严令,不准其他人进仗。从诸葛亮能顺利祈禳六天来看,这个军令应该执行的很到位,至少当时整个蜀军大营中的将士应该都知道这个军令。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大将的魏延肯定也是知道这条军令的。
也就是说,魏延闯入诸葛亮营帐的行为其实根本就是在违抗军令。更重要的是,当事人魏延自己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他就是要违抗军令!
这个猜想确实过于离奇,但如果细细分析当时的局势就会发现,这或许是最接近事实的猜想。
首先,魏延和诸葛亮早有旧怨。当年刘备攻打长沙时,身为长沙太守韩当部将的魏延因为看好刘备,便直接斩杀了自己的上官并引刘备军入长沙,刘备由此轻而易举地获得了一座重镇。
但是,立下如此大功的魏延却被诸葛亮认为是“脑后有反骨”,早早就安排下了刀斧手要取他性命。若非刘备劝阻,只怕魏延早已身首异处。
另外,诸葛亮六出祁山之初,魏延曾提出过“子午谷奇谋”,但却被诸葛亮以过于行险为由驳回。这里暂且不论“子午谷奇谋”是否可行,但诸葛亮直接了当地拒绝魏延的做法无疑是激化了二人的矛盾。从长沙事件到子午谷事件,魏延对诸葛亮的仇恨早已积累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程度。
除了仇恨以外,魏延不惜违抗军令也要冒险一搏的行为也有可能是因为当时蜀汉政权青黄不接的尴尬形势造成的。
自陆逊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后,蜀汉政权的大部分人才就都随着那把大火葬身在了夷陵。虽然在诸葛亮当政期间蜀汉政权一直致力于恢复生产,选拔人才,但毕竟蜀汉只有一州之地,想要恢复刘备时期谋臣如雨,猛将如雨的盛况实在是难比登天。
所以在诸葛亮当政时期,人才短缺成了蜀汉政权更大的软肋之一。而魏延作为刘备时期就已成名的猛将,在这个人才凋零的时期自然是深受重用,以至于诸葛亮明知他对自己恨之入骨,依旧要不断地倚重他。
不过,虽然诸葛亮一直都在重用魏延。但魏延却并不愿意承这个情。
原因很简单,蜀汉政权人才凋零的境况谁都看得出来,包括魏延。所以,在他看来,诸葛亮重用自己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且,长期的重用也让他产生了一个错觉,他是蜀汉政权中仅次于诸葛亮的中流砥柱,只要诸葛亮没了,他就可以顺势接过诸葛亮的权柄,执掌整个蜀国。
正是因此,魏延才会在诸葛亮意图用七星灯续命时宁愿违抗军令也要送诸葛亮下地狱。因为这不仅仅只是为了以前的旧怨,更是为了自己辉煌的未来。
不得不说魏延挑的时机太恰当了。当七星灯阵被破后,诸葛亮就已经知道了自己必死无疑。但诸葛亮看得比魏延更深远,他不仅明白魏延此举的用意,更看到了一旁虎视眈眈的司马懿。所以,即便知道魏延是有意想谋害自己,但他依旧放过了魏延。
因为魏延虽然生了反心,但他在军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如果贸然杀之,绝对会让军心浮动,从而让以逸待劳的司马懿有机可乘,使整个蜀汉政权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