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夺取司马氏政权后 刘裕为什么将司马氏后人灭族
对刘裕和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皇权斗争中,骨肉兄弟自相残杀尚且不足为奇,更何况异姓种族之间。
司马懿的后人,其实早在西晋八王之乱的时候,就自相残杀以至于没剩几个了。说白了,八王之乱时,司马家族里凡是有一点能力的,都想着在皇权大位的争夺中,分一杯羹。只有那些无能之辈,才在这种政治斗争中侥幸活了下来,这听起来,真是有种福兮祸之所依的感觉。
也就是说,八王之乱几乎消耗了司马家族全部的力量,那些剩下的司马氏后人,虽然在南京重新组织建立了东晋,但是,那属于弱者的苟且偷安,司马氏一族,已经是日落西山了。
刘裕在争夺皇权的过程中,确实对司马家族进行了毁灭性的残杀,这几乎是开创了皇族灭种的榜样。因为在此之前,包括曹氏,包括司马氏,他们对他们的前辈朝代的亡国之君,都是做足了表面工作的,一般都是好吃好喝地供着,没有明目张胆地杀害他们。但是刘裕没有,他是一连杀了两个司马氏的皇帝。
刘裕最让后人惊叹的是,他是古代杀皇帝杀的最多的人。楚桓玄,蜀谯纵,南燕慕容超,后秦姚泓,东晋司马德宗,司马德文,这六个皇帝都是死在他的手上。关于这些皇帝的故事,大家可以自己查一查了解一下。
桓玄是东晋权臣桓温之子。桓温一生跋扈,位极人臣。桓玄长大后,也“常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晋书·桓玄传》)。
刘裕为什么要对司马家赶尽杀绝?
有人说这是因果报应,天道轮回。说司马家为夺曹氏大位,采用了低劣的手段,刘裕再从司马家夺过皇位,那是因果轮回,报应不爽。而且,再往后说,这刘裕的后人,也被萧道成(427年~482年,南齐开国皇帝),几乎以同样的方式残杀,看起来,这还真是有点神灵感应的意思。
可是我们不能这么看待问题,我们要深入刘裕内心,去看看,到底是出于何种考虑使得司马家为什么必须寸草不留。
首先,刘裕跟司马家没有深仇大恨,也就不存在非要杀人灭口报仇雪恨的因子。其次,这司马家族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政治建树,但是从政治总体上看,他们也没有什么过分危害人民的事情,在民心这一块,也不是完全与民心相背。也就是说,刘裕杀司马,不存在一般的普通情感问题,而是有深厚的政治考虑的。
答案也很简单。刘裕,生于363年,死于422年,称帝时(420年)已经57岁,这时候离他去世,只有短短两年时间了。在古代,五十多岁已经是高龄了,我们可以合理想象,他自己肯定是深知自己已经时日无多了。
而此时,他自己的接班人宋少帝刘义符(406年~424年),才14岁。14岁的孩子,才刚上初中,心智未开,还是个只知玩耍嬉戏的孩子。这种少主年幼的戏码,我们古代没少演,估计诸位都看腻了,不消我多说。
我们推测,正是这个内忧不定少主年幼的政治环境,使得刘裕对国内残余的反抗势力不放心,尤其是不放心司马家族,害怕他们死灰复燃。那么,稳固政权唯一可靠的方式,只有斩草除根了。
这样,我们就基本上解释了刘裕下此毒手的原因,另外还要提一点,那就是,我们分析历史,是基于历史资料来合理推测,而几乎所有的历史资料,都有作者个人情感和避讳在里面,所以,我们很难恢复当时的实际情形,也很难知道刘裕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刘裕其人。
据资料记载,刘裕自小尝尽生活的艰辛,曾以卖草鞋为生,这个出身跟刘备有一比,都是汉高祖的后代,但是家道中落,干起了底层勾当。
刘裕即位后,实行了一些安境保民的措施,受到了人民的欢迎。如他下令赦免因逃避兵役、租税而流亡的流民,在限期内回家可以免租两年。实行“土断”制度,抑制豪强兼并,减轻赋税徭役等。刘裕个人品质也有一些值得称道之处。史书称他“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未尝视珠玉车马之饰, *** 无纨绮丝竹之音”。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刘裕在后世人眼中的形象,还是比较不错的,我们熟知的宋代词人辛弃疾,曾经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追怀想念过刘裕(刘裕,小名寄奴),我们回顾一下这首诗。(元嘉:(424年—453年)
是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共计29年余。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