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商业为汉朝带来财富时,晁错为什么要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2-20)230

汉文帝时期,晁错为什么要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輓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无农不强,无商不富,自古以来,商业便是有效整合社会生产资源的更佳粘合剂,为促进物资交互、避免生产浪费、增加社会财富、提高 *** 税收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遥远的商朝,华夏民族的祖先便已经充分应用商业来推行社会的发展,唐朝、明朝的盛世,更是离不开商业的支持。

商业为汉朝带来财富时,晁错为什么要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然而在汉朝的景帝时期,御史大夫晁错却效仿战国变法家商鞅,重提重农抑商,并且创作了著名的《论贵粟疏》。作为一位执政经验丰富的成熟政治家,晁错的这种行为令后人十分不解,不过当我们了解到他提出此建议时的社会背景,便不难了解他的真正目的。汉朝商业蓬勃发展,商鞅遗制逐渐消失

文帝执政时,已然摆脱了秦制的影子,出现这种原因并非是因为他个人对秦律有意见,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秦制的创造者是战国时期的变法家商鞅,在这部严苛的社会律法中,有一点非常关键,那就是重农抑商。汉朝建立后,从第二帝惠帝到第五帝文帝,皆选择了黄老之术治国,给予社会充分的休养生息,因此商业自然而然地得到恢复和发展。

商业为汉朝带来财富时,晁错为什么要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昔日商鞅之所以要在秦国实行变法,是因为当时秦国龟缩一角,周边强敌环伺,为了生存乃至壮大,必须通过武力对外扩张,继而要将国家打造成战争机器。秦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士农工商兵样样精通,所以商鞅就通过重农抑商来保留百姓农兵两个属性,将个人打造成完全为战争服务的工具。

秦国百姓的个人需求被严重限制,除了准备军粮就是上阵杀敌,这对他们很残酷,自然不会被轻易接受,于是接下来商鞅接着又借助法律,以酷刑威胁,强迫逼得百姓接受,铸成了既定事实,奠定了秦朝抑商的基础。

到了文帝时期,仁慈爱民的文帝则是希望让利于民,大力支持商业发展,使得商鞅遗制逐渐消失。

历史经验证明,商业势必成为社会的粘合剂,对农业发展和积累社会财富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汉朝社会逐渐富足,晁错却突然上书《论贵粟疏》

汉朝自惠帝执政后,已经基本从秦末的战乱烽火中走出来,得益于农耕文明强大的生产力,百姓们的生活质量快速提升,整个社会的财富也大量积累。这些事实,都是晁错亲自承认的: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然而晁错接下来话锋一转,完全忽视了";资财之道";,而是又将思路引回了农业上。在他看来,汉朝的农业,眼下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晁错认为当百姓发现商业比农业更容易积累财富后,很容易造成农业人口向商业人口流失,最终造成良田无所耕的浪费现象,对国家积累储备粮造成伤害。

其次,晁错认为商人会用商业红利收割农业人口的利润,伤害百姓的耕种热情。

商业为汉朝带来财富时,晁错为什么要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最后,晁错认为汉朝疆域辽阔,虽然眼下百姓人人有田种,但是还有许多之前不适宜耕种的荒地、山地、沼泽地、盐碱地无法耕种,如果 *** 用法律强制百姓开荒,国家会获得更多的土地,积累更多的粮食。

以上三点问题,倒也是客观存在而非晁错主观捏造的,因此他才会向文帝上书《论贵粟疏》,将这些问题拿到台面上,以半劝诫半威胁的语气,逼迫文帝做出改变。晁错重农抑商的思想错在哪里?

在了解《论贵粟疏》的产生原因后,让我们再去回顾一下晁错创作此文时的社会背景。

文帝执政时期,他积极施行黄老之道,主张让利于民,并且制定了一系列诸如减免税赋,免除徭役等轻 *** 、重民生的治国政策,因此使得民间财富增加,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表面上看,百姓自然因为收入增加而变得更加幸福,然而国家却面临着财政收入不足,抵抗突发风险(战争、瘟疫、天灾)的动员能力降低的现实。

当时,北方的匈奴蠢蠢欲动,南越也很不老实,而汉朝内部也开始削藩,内忧外困虽然还没有真正出现,但是却俨然为汉朝带来了许多假想敌(后来这三点悉数爆发),巨大的危机意识产生了战争需求,要知道国与国之间的大型战争,拼到比拼的就是后勤,后勤跟不上,的一方,自然会成为战败的一方。

这种潜在的忧患意识,使晁错感到十分危急,最终他错误地选择了秦国的老路,打算以全民皆兵制度抵御外敌,而汉朝要为此付出的条件,就是牺牲汉朝数十年休养生息的成果。

晁错之错在于,如果抑制商业,那么农业最终也会回到以物易物的原始阶段,无法有效地实现资源和人力的更优化利用,想象一下,如果粮食取代货币,那么绝大多数粮食都要滞留在产地,即使要运输,也会在运输过程中造成巨大浪费,等于还未开战便无故消耗掉百姓积累的财富,这其实是对国力的一种伤害。

商业为汉朝带来财富时,晁错为什么要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晁错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后勤的确是综合国力的比拼,然而他却犯了一个严重错误,那就是商业行为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一个强大健全的商业体系只会起到对农业乃至社会的促进作用,而不会与农争利。

假如商业强盛,那么人民生活富足,身体素质突出,个体的战斗力自然强悍。社会积累的财富多,地方的税收自然水涨船高,才有足够的钱财打造更坚固的城池,囤积更多的战备粮和军用物资。更重要的是,只有百姓生活好,才会对本朝建立起归属感和守护家园的决心,这种精神力量会对战斗力起到巨大的加成作用。

秦朝重农抑商却取得一统的成功之路有极大的偶然性,贾谊曾经指出六国之亡在于六国而非秦,像白起等秦军作战时,消耗的粮草并非全是由秦国运来的,而是沿途劫掠所得,这说明商鞅的制度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晁错罔顾社会背景强行提出重农抑商,实在是一种错误的选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02/48146.html

“商业为汉朝带来财富时,晁错为什么要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的相关文章

杜根:东汉时期大臣,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杜根:东汉时期大臣,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杜根,颍川定陵(今河南省襄城县)人,东汉大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杜根,字伯坚,是颍川定陵人。杜根性格朴实,喜欢较真。永初元年的时候,被推举为孝廉,成为郎中。当时,和熹邓太后执政,权力集中在外戚。杜根认为安帝长大了,应该亲自处理政务了,就和同时郎一起上...

执意处死蓝玉,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

执意处死蓝玉,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

明太祖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朱元璋从草根最后逆袭为一代君王,他可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斗,而是其手下有一帮誓死追随于他的人,否则朱元璋就是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成功。而我们知道,古往今来,开国新君...

历史上孙峻在东吴都有哪些作为?最后为何会被吓死?

历史上孙峻在东吴都有哪些作为?最后为何会被吓死?

孙峻,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孙权临终遗命诸葛恪辅政,然而很快诸葛恪被孙峻诛杀,孙峻成为掌握朝政的权臣。孙峻掌权三年的时间,排除异己、祸乱朝堂、私通孙鲁班,搞得东吴朝廷上下乌烟瘴气,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大家不熟悉的“权臣”:宗室才俊,支持诸葛恪孙权比曹操、刘...

张郃是怎么死的?他死后谁才是最大的受益人?

张郃是怎么死的?他死后谁才是最大的受益人?

张郃,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名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因为粮草用尽,无奈选择退军,这时,魏国大将张郃率军追击诸葛亮,在木门,双方交战,诸葛亮将张郃射死。张郃中箭战死之后,受益最大的是谁?谁最高兴?究竟是诸葛亮还是司马懿?可以分析一下,到...

费袆: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

费袆: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

费祎(?~253年2月),字文伟,江夏鄳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费祎深得诸葛亮器重,屡次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刁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非常惊异...

陈普: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宋亡后隐居于石堂山

陈普: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宋亡后隐居于石堂山

陈普,字尚德,号惧斋,世称石堂先生。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生于宁德二十都石堂,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其铸刻漏壶为世界最早钟表之雏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

南宋学者黄震留下了哪些著作?他还有哪些成就?

南宋学者黄震留下了哪些著作?他还有哪些成就?

黄震,字东发,号文洁,慈溪(今属浙江)人。南宋学者。宝祐四年进士,历仕史馆检阅、广德军通判,有文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主要成就创东发学派黄震为学宗朱熹,兼综叶适“功利之学”,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批判“心即天”和道器为二物观点,认为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不是韩信,而是这位诸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导语:论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始皇虽然费尽心机灭掉六国,一统天下但这份统一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秦二世时期,由于秦朝实施暴政。导致天下各地起兵反秦蜂拥而起。其中...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