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因为北伐没有成功,所以才没有取代刘禅的吗?
诸葛亮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公元223年2月,坐镇白帝城的刘备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无奈之下,刘备只好将托孤的事情提前。他将诸葛亮从成都唤来永安,与李严一同托付后事。当时刘备给予了诸葛亮近乎更大的权力,他称若刘禅可以辅佐,就请诸葛亮辅佐刘禅,若刘禅没有这个才能,诸葛亮可以将刘禅废除,同时刘备还将刘禅叫到跟前,让刘禅待诸葛亮如父。或许是刘备认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稍弱,因此他将内外军事大权交给了李严,但除此之外,蜀汉大权近乎全部交到了诸葛亮手中。而手握大权的诸葛亮先是领益州牧,彻底架空了李严,随后与东吴重修于好,并出兵平定南中叛乱,使得蜀汉内部得以安定,可以说,此时诸葛亮无论是权势还是声望都到达了顶峰。
然而即便是在南中平定,蜀中被治理得仅仅有条时,诸葛亮却丝毫没有取代刘禅的念头,甚至于在数次北伐时,李严写信给诸葛亮,让诸葛亮受九锡,进爵称王时,诸葛亮也没有付诸实践。但他却说过这样的话,称等到他除掉魏明帝曹叡,将魏国灭掉后,别说九锡,就是十锡他也受得起。看起来,诸葛亮没有取代刘禅,似乎是因为北伐没有成功,但实际上真是这样吗?
事实上,诸葛亮称十锡可受,主要是在挤兑李严,并不能说明诸葛亮真的有僭越的举动。诸葛亮做事谨慎细致,待人谦逊,从历史记载来看,他从来都没有做过任何僭越的事情,即便他手握大权,刘禅也待其如父,但诸葛亮对刘禅一直都是臣子对君主的态度,而且尤为恭敬谦卑,因为他的目标并不是成为蜀汉的帝王,而是再造汉室,重建太平。
在刘备托孤时,诸葛亮临危受命,这让他有了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而正是因为这份责任与使命,让他殚精竭虑,事必躬亲。对于诸葛亮而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他为自己守的“道”付诸实践的原因。对于诸葛亮来说,或许封圣的成就感远高于做帝王,毕竟做皇帝靠的是天命,靠历史的进程,但作为士则是要看个人的努力与奋斗,正因如此,诸葛亮不惜为蜀汉鞠躬尽瘁,为的就是对自己有一个交代。
笔者认为,天命所归往往存在运气的成分,而诸葛亮心志之高,目标之大已经远胜帝王,因此诸葛亮对刘禅没有异心,自然就不会取代刘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