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对太平天国的影响有多大 东王杨秀清死后人心都溃散了
很多人都不了解杨秀清的影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成为之一个死于“内讧”诸侯,王府上下五千余人被杀,惨不忍睹。杨秀清,手握政权、教权、军权,是太平天国实际主持者,位高权重,连天王洪秀全都要畏惧三分。那么,杨秀清为何会被轻易诛杀呢?很简单,就是人际关系太糟糕,得罪了各路诸侯;“虚君”洪秀全借助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之手,轻松将其搞定。
李秀成《自述书》提到:“东王威风张扬,不知忌讳,北王、翼王不服,后北王与翼王密议,诛杀东王,及其兄仨”,一语道出真相。杨秀清身份特殊,手握实权不说,还享有“天父传言”之资格,是太平天国信仰之精神纽带;东王杨秀清死后,人心涣散,太平天国后期四场大会战,输得非常“窝囊”,若杨秀清还活着,未必如此。
九江之战,石达开坐视林启荣败亡,两次拒绝救援
1855年1月,在林启荣、罗大纲、黄文金等配合下,石达开取得九江、湖口大捷,一战封神,成为“战神”。1857年5月,石达开一言不合就外出单干,率10余万大军屯驻安庆,准备救援江西。但是,石达开要救援的是他老部下镇守的临江、吉安、建昌、抚州,而不是拒绝追随自己单干,原东王部下林启荣镇守的九江,其“私心”相当明显。
石达开屯兵安庆,陈玉成则反攻湖北,袭扰湘军大本营。此时,围攻九江的李续宾只好分兵救援湖北,与陈玉成在小池口、黄梅一带激战。湘军分兵,围城兵力大为减少,但湘军水师未曾抽调,九江依然无法打通粮道。如此,林启荣只好向石达开请求援助,两次“ *** 求援”,却遭到拒绝。
从双方 *** 看,石达开就算不能掌握长江控制权,但攻击九江外围,打通城内外联系还是没啥问题。可惜,石达开没有。结果,九江陷落,林启荣败亡,17000余将士被李续宾屠杀。
安庆之战,陈玉成保存实力,李秀成扩充实力,天京门户洞开
夺取九江后,湘军统帅胡林翼制定“东征计划”,从湖北杀入安徽,目标是天京西面门户安庆,一场大会战拉开序幕。安庆,陈玉成大本营,英王之一时间从苏南返回,取道桐城,与多隆阿、李续宜等悍将激战,试图直接解救安庆,但无法突破八旗马队防线,救援行动宣告失败。
八旗马队层层封锁,太平天国统帅部决定采取“围魏救赵”之计:陈玉成、李秀成分别从江北、江南进军,奔袭武昌,调动安庆湘军回援,然后在运动中寻找机会歼灭敌军,以解安庆之围。奔袭武昌,曾国藩不愿意调动兵马,但胡林翼不干了:胡林翼是湖北巡抚,若是省会丢失,难逃一死。
可惜,陈玉成抵达武昌郊外后,并未攻城,留下以骑兵为主,战斗力最强的小左队屯驻随州、德安、黄梅,然后返回救援安庆。李秀成则一路招兵买马,进展缓慢,从武昌返回后,直接去江浙,无视安庆局势。结果,安庆陷落,天京西面门户洞开。
苏州之战,明知手下将领叛变,李秀成却无力阻止
夺取安庆后,曾国藩制定三路出兵方案:曾国荃“吉字营”攻打天京,左宗棠率楚军攻打浙江,李鸿章率淮军攻打江苏、上海,全面围剿太平天国。反击列强入侵,李鸿章及其淮军表现非糟糕,统帅叶志超狂奔五百里就是典型,但剿灭太平军,淮军还是非常彪悍,战斗力没得说。
李鸿章组建淮军,目标是江苏,夺取省会苏州是终极目标,否则他这江苏巡抚连办公地点都没有。安庆陷落后,苏州就是大后方,没有苏州源源不断的弹药、粮食、军火、饷银等战略物资供应,天京必然守不住。所以,苏州保卫战注定非常惨烈,双方都拼尽全力。
战事持续一年多,淮军损失惨重,却未能摸到城墙。可惜,郜永宽等8大将领叛变投敌,苏州危在旦夕。此时,苏州城大部分兵力掌握在郜永宽等叛变之手,在“封地制”下,李秀成无法调动他们军队,也无力阻止他们行动。结果,慕王谭绍光被杀,8大叛将拱手让出苏州,后被李鸿章处死,连同城内4万将士一起杀掉,是为“苏州杀降”。
天京保卫战,洪秀全调不动援军,李世贤、汪海洋并未前来“勤王”
苏州陷落,李秀成非常无奈,明知手下叛变,却无力阻止。没了苏州,天京就是一座孤城,迟早会被曾国藩兄弟拿下。为守卫天京,洪秀全下令放弃江浙全部基地,调动兵马与湘军进行决战,重现两次摧毁“江南大营”之辉煌。当然,这只能是洪秀全一厢情愿,今非昔比,局势已经恶化到极点,难以挽回。
洪秀全决定做最后一搏,此时手中兵马最多的是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总计20余万,虽说精锐不多,但声势还是很浩大。可惜,李世贤、汪海洋不听从号令,李世贤甚至建议堂兄李秀成效仿石达开,自己外出闯荡。1864年4月,也就是天京陷落前3个月,李世贤从浙江撤退,屯驻浙赣边境,并前往京师“勤王”。
7月,天京陷落,幼天王洪天贵福逃到湖州,在黄文金护送下,一行人准备前往湖北汇合陈得才,去关中图谋发展。结果呢?李世贤、汪海洋从江西撤退,跑去福建、广东一带作战;天王没接应,无法突破湘军封锁,还成了席保田俘虏,遭受凌迟处死。
综上所述,九江之战、安庆之战、苏州之战、天京之战,因缺乏统一指挥,缺乏可以节制全军的铁腕人物主持大局,将领各自为政,不能有效配合,太平军输得实在够“窝囊”,令人叹息。这4场战役,若是由东王杨秀清指挥,结果会大不一样;杨秀清是维系人心之“纽带”,也是太平军的精神支柱,“天父”死于天京事变,信仰崩溃,太平天国注定玩不转。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战争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