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农民起义领导之一杜伏威简介,杜伏威的成就有哪些?
杜伏威(584-624年),本名杜尧,字伏威,齐州漳丘(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隋朝末期农民起义军领导者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联合辅公祏率众起义,连败隋将宋颢、公孙上哲、陈棱等,占领江淮广大地区。大业十四年(618年),向皇泰主杨侗称臣,拜东南道大总管,册封楚王。武德二年,投降唐朝,授使持节、扬州刺史、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以南安抚大使、上柱国、吴王,赐姓李氏。击败吴帝李子通,支持秦王李世民平定洛阳,迁太子太保,位居齐王李元吉之上。武德六年(623年),受到辅公祏叛乱牵连,罢官夺爵,籍没家眷。
武德七年(624年),暴卒,时年四十一岁。唐太宗贞观五年, *** 昭雪,追封吴国公,葬于少陵原。
人物简介
杜伏威(?-624年),隋朝末期农民起义军领导者之一。齐州章丘人。自幼家贫,惯于偷盗,与辅公祏是刎颈之交。辅公祏常从姑家里偷羊送给杜伏威吃。因盗案案发,官府追捕,两人落草为寇,时年十六。大业九年(613年),与辅公祏率众起义。
后转战到淮南,渐渐扩张势力,自称将军,陆续合并苗海潮部、赵破阵部等起义军,势力大增,屯并六合,威胁江都,连败隋将宋颢、公孙上哲、陈棱等,在淮南的历阳自称总管,以辅公祏为长史,又合并江淮各部,占有江淮间广大地区。
大业十四年(618年),杜伏威向越王杨侗称臣,被封为楚王,拜东道大总管。武德二年,投降唐朝,授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以南安抚大使、上柱国,封吴王,赐姓李。次年,击败李子通,将根据地迁至江南的丹阳。武德四年,唐军攻围洛阳,杜伏威遣兵助战。
武德五年(622年)七月,召杜伏威入朝,临行前以辅公祏留守丹阳,将兵权交给右将军王雄诞,辅公祏心生不满。朝廷杜以伏威为太子太保兼行台尚书令,以示宠遇。武德六年(623年)八月,辅公祏伪称接到杜的命令起兵反唐,兵败被杀。不久,辅公祏伪造的书信被发现,李渊未辨真假便除去杜伏威之官,并籍没其家眷。武德七年(624年)二月,杜伏威暴卒于长安。李世民即位后,知杜伏威冤,将其赦免。
主要成就
杜伏威在隋末暴政、群雄并起的时势下毅然起义,与辅公祏领导的江淮义军沉重打击了隋朝的统治,并建立了政权。虽然杜伏威志向不高,只求在乱世中保全一方,阻碍了统一的进程,但因江淮义军一定程度上消耗了隋军的有生力量,所以在一定意义上也为李唐王朝推翻隋朝、平定天下做出了贡献。
人物评价
《旧唐书》:杜伏威恃勇聚徒,见机归国,或致疑于高祖,竟见雪于太宗。
王夫之:吕光、杜伏威、刘豫、明玉珍,汲汲焉相尊以益其骄,骈首就戮而悔之无及,以死亡易一日之虚尊,且自矜也。人之愚,未有如是之甚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