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于谦生前到底做了什么蠢事 为何说于谦死的一点也不冤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3-25)260

还不知道:于谦之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明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意气风华,面对瓦剌大军侵犯明朝边境,他有意御驾亲征重现明太祖皇帝的雄风,而随着太监王振的瞎忽悠,认为瓦刺人不是为虑,我大明王朝有精兵百万,弹指间就能制胜。

于是,明英宗朱祁镇当即拍板,决定要领导50余万明军,朝中有名将领亲征瓦刺,结果在行军路途中明英宗指挥不当,给瓦刺人留下了足够的偷袭时间,明军被分割击破,50余万大军与朝廷内有名的谋臣武将全部牺牲,明英宗朱祁镇本人也被瓦刺人俘虏,这件事在史书上被称为“土木堡之战”,而明朝人当时认为这是“土木堡之耻”,他们认为这是大明王朝自开国以来更大的耻辱。

于谦生前到底做了什么蠢事 为何说于谦死的一点也不冤

可是,如果瓦刺人就此住手,返回到自已的国土上去,或许就没有后来的“北京保卫战”,明英宗朱祁镇或许也不可能有被放回的机会,那么于谦自然也不会名流千古。然而,事实却是瓦刺人贪得无厌,自认为俘虏了明朝皇帝,又消灭了明军精锐,足可以踏平北京,遥控中原。就算最后不能染指中原,从中分的一笔好处是很划算的,毕竟手中有一张“皇帝”当王牌。

到了明首都都要被攻破的关健时刻,于谦挺身而岀力挽狂澜,救“大厦于即倒”,他力排众议迎立成王朱祁王为帝,发出“社稷为众,君为轻”的口号,于谦在一时间成为明朝军民的主心骨,可瓦刺那边听闻了消息,还准备拿朱祁镇来扣关,让明军达到大战而降的地步,结果明军告诉他:首都有新皇帝了,我们只听新皇帝命令。

事后,我们都知道,“北京保卫战”以于谦领导的明军胜利而告终。瓦刺人在得知朱祁镇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情况下主动将他放了回去,这也为之后的朱祁镇、朱祁钰两兄弟间的明争暗斗埋下伏笔。明景泰八年,朱祁镇在军事将领的支持下复位,史称“夺门之变”。然而纵观明英宗与回来后与明景帝之间的斗争,忠臣于谦的做法都是“无的作用”,他的死其实一点也不冤,看看他干的3件蠢事就知道了。

于谦生前到底做了什么蠢事 为何说于谦死的一点也不冤

之一件事:支持迎回明英宗朱祁镇

要知道于谦在明英宗一朝是被打压的,也没得到皇帝的重用,而到了景泰帝朱祁钰一朝时,于谦得到了从没有过的信任和重用,这之一方面虽然是因为于谦有“拥立之功”,但第二方面就是景泰帝个人很认可于谦有关。当时的于谦手握天下兵权,又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可以说无论在朝在野,他的威望比皇帝还要响亮,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下场都免不了一死,可是景泰帝从来没有怀疑过于谦,还让于谦成为朝中最倚重的重臣。

可于谦干了什么了?就在大家纷纷要求迎回朱祁镇的时候,他却没有为朱祁钰考虑,要知道“一山怎容二虎”?,于谦也站在了迎回朱祁镇的一派,朱祁钰明知道迎回哥哥有可能会丢掉皇位,可他最倚重的大臣都表态了,他又有什么办法了?从此事看,于谦负了景泰帝。

第2件事:于谦反对景泰帝改立太子

于谦作为全景泰帝的兵部尚书,手握天下兵马大权,本来是可以造反成功或者是决定皇位人选的,可是他是一个忠臣,是绝对不会造反的。但同时,他又是个顽固派,坚持自认为正义的观念。就在景泰帝准备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时,于谦提出坚决反对意见,他认为这不符合法统,甚至还为明英宗鸣不平。

于谦生前到底做了什么蠢事 为何说于谦死的一点也不冤

要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皇帝是明景帝,而于谦却还老想着为上一任皇帝分忧,而且还是现任皇帝最看重的大臣,这难免不让人感到心寒。于谦在这里的做法真是蠢到家了,如果当时他能坚定站在皇帝一边,或许就不会发生“夺门之变”。

第3件事:夺门之变发生前,于谦无所作力

夺门之变发生前,早就有人报告给了于谦,可是于谦却根本无所作为,任由底下将领迎立朱祁镇复位,这再一次说明了他毫无立场可言,也并不忠心于景泰皇帝,也许正如他那句话一样:社稷为众,君为轻。

可是他却不知道,在古代,社稷与君是连为一体的,只有忠君保国才能让天下太平,而一旦只为了社稷轻君,其后果无疑就是自掘墓地,就算你有再大的才华也没有实施的平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3/54103.html

“于谦生前到底做了什么蠢事 为何说于谦死的一点也不冤”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和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和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和峤(?—公元292年),字长舆,汝南西平人。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大臣,曹魏太常和洽之孙,吏部尚书和逌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峤少有风格,常仰慕舅舅夏侯玄的为人,珍重自爱,有盛名于世,袭父爵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累迁颍川太守,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太傅从事...

李璮是什么出身?他要反叛元朝的原因是什么?

李璮是什么出身?他要反叛元朝的原因是什么?

李璮,一个鲜为人知的叛将之王。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中统三年(1262年),元朝益都行省长官李璮起兵反元。李璮为元朝世侯,还与元朝皇族联姻,经营山东三十多年,为何突然要反叛元朝呢一,归附元朝李璮为金末红袄军首领李全之子,因此自幼见识到战乱的残酷与人心的变幻莫测,有了割据自立的野心。...

吕乂:三国时期蜀汉官员,生活俭朴,以清明能干著称

吕乂:三国时期蜀汉官员,生活俭朴,以清明能干著称

吕乂(?-251年),字季阳,荆州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乂出身南阳吕氏,自幼丧父,喜好读书弹琴。初任典曹都尉,管理盐税,迁绵竹县令,政绩卓著,拜巴西太守。诸葛亮北伐中原,以为汉中太守,督促农事,供应兵员军需粮草。诸葛亮死后,累迁蜀郡太守。后来...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1713~1784),字成祉,号希仁,天馥,又号莲峰、五莲山人,二所亭。山东诸城王璊村人。诸城易学传承人之一,清朝时期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学能文,性方品正”。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举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进士。...

诸葛亮死后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诸葛亮死后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三国诸葛亮死的时候,为何口含七粒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谈起三国时期,一定会被那段时期所发生的事迹所惊艳。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那段时期里一些经典人物用他们自己的行动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传奇故事,也让那个乱世增添了靓丽的一笔。而我们谈起三国里的人物时,大...

孙綝: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执政时嗜好杀戮

孙綝: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执政时嗜好杀戮

孙綝(chēn)(231年-259年1月18日),字子通,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安民都尉孙绰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綝初任偏将军。太平元年(256年),孙綝的从兄孙峻在北伐曹魏途中过世,他接替其位,升任...

李陵作为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后人 李陵为何会站在汉朝对立面

李陵作为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后人 李陵为何会站在汉朝对立面

还不知道:飞将军的后人李陵,为什么站在了汉朝的对立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陵所在的李家世代为将,祖上是秦国名将李信,他的爷爷也是汉朝著名的飞将军李广。李陵无论脾气,或者心性,简直就是李广的克隆版。李广射箭天下无双,李陵亦是射箭高手,这是其一。李广浑身是胆,天不...

刘邦死后吕雉对后宫女人下手 吕后为什么善待薄姬

刘邦死后吕雉对后宫女人下手 吕后为什么善待薄姬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死后,吕雉报复后宫,为何偏偏厚待薄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聪明的人在一些事情上看似不懂,实际上已经做好相关部署,为的就是完成最终目标。薄姬是个聪明的女人,深知自己作为妾很难斗得过正妻吕雉,因而表面上不和吕雉对抗,实际上步步为营,而且手段都很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