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曹操未成大业的原因是什么?司马懿又是怎样成为曹魏覆灭的催命符?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3-30)300

曹操未成大业的原因是什么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纵观历史,每当大争之世,雄主身边总是英才辈出,他们为了助主公成就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一旦没了外部压力,功勋赫赫的功臣们却难逃“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

论及老百姓最熟知的历史,自然非三国莫属了。要论人才辈出、群雄争锋,三国历史的精彩程度是任何一段历史都难以比拟的,其中的故事也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被编排成无数的话本故事,到明初更是被罗贯中整理成一部章回体小说,成为经典的传世之作。

曹操未成大业的原因是什么?司马懿又是怎样成为曹魏覆灭的催命符?

事实上,用“三国”来命名这个时代并不准确,因为曹丕接受汉献帝禅位,得来的皇位名正言顺,而后司马家族从曹魏手中夺得皇位同样属于正统,所以这个时代真正科学的称呼应该是“魏晋”,之所以后来被称为“三国”且获得普遍认可,是因为陈寿写了这段历史的史书,并取名为《三国志》,其行文严谨,堪称信史,因此为官方承认。

在那个时期,有一位名副其实的“高材生”,因为他官职低微、又身份敏感,《三国志》里没有关于他的记载,但他在民间的知名度却颇高,《三国演义》中有一篇关于他的故事还被收录进了课本。他就是曹魏集团的小文员——杨修。为何说他身份敏感?他在民间的高知名度又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我们详细说说。

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这是罗贯中对杨修的评价。在《三国演义》中,几个小故事将杨修的聪明才智展露无遗。杨修很擅长揣摩主公的心事,这本身是一件好事,因为有“灵性”的下属才好用。可惜杨修并不“灵性”,罗贯中说他“恃才放旷”,这评价很是准确,他根本藏不住心事,不懂得什么叫“看破不说破”,完全不给主公留面子,常常让主公下不来台,试问这样的下属能留吗?我们回味一下这几个故事就能明白杨修之死并不冤。

曹操未成大业的原因是什么?司马懿又是怎样成为曹魏覆灭的催命符?

其一,曹操在酥盒上写“一合酥”,先不谈真实用意,就算杨修真猜对了意思是“一人一口酥”,这能说出来吗?要跟主公比聪明吗?曹操可是自诩大文学家,况且自古以来有几个上位者真的喜欢比自己聪明的下属。其二,曹操给两个儿子出题考试,这甚至关系到了继承权,而杨修居然公然帮曹植作弊,更让曹操气愤的是杨修这么做让曹植猜到了自己的心事,上位者最忌讳的就是被猜中心思。其三,曹操自导自演了一出“梦中杀人”的好戏,希望用这种办法防止刺客打他的主意,杨修倒好,当着众下属的面居然直接挑明了事实:“君乃在梦中耳!”这下聪明人都知道是咋回事了,曹操的算盘落空不说,还让他在部下面前大大丢了一回脸,是可忍,孰不可忍。

最终,曹操的忍耐到了极限,杨修终于以扰乱军心为罪名被处死。在临死前,杨修曾说:“我固自以死之晚也。”这句话不难理解,至少聪明的司马懿是听懂了的。这句话有两重含义:其一,我知道自己喜欢作死,所以我现在要死了;其二,主公能忍我到现在可真不容易,至于为啥忍了我这么久你懂吧?之一层意思相信大家都能看懂,那么第二层意思怎么理解呢?首先要明白曹操为何要忍?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群雄并起,良禽择木而栖之际,招揽人才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一点容人之量,那么下场大概就跟袁绍一样。当然并不止那么简单,杨修认为曹操一直在忍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他以为曹操想把他留到统一天下后再宰,到那时候可不只是他,还有一大批开国元勋逃不过屠刀,除了忌惮他们的声望,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曹操老了,他担心自己死后继承人弹压不住这些老人,所以想给儿子留一个干干净净的江山。

曹操未成大业的原因是什么?司马懿又是怎样成为曹魏覆灭的催命符?

当然,以上只是杨修的想法。事实上曹操比杨修想的还要绝,他压根没想过要自己登基,所以屠杀功臣这事还得提前,天下未定所以武将不能动,那么要宰谁大家都能想到了。所以曹操杀了杨修,杀了许攸,杀了荀彧,还有许许多多不太听话的文人。前文之所以说杨修身份敏感,其实正是这个原因,别看我们今天可以肆无忌惮地聊这话题,要放在陈寿那个年代这可是要命的。

而司马懿秒懂杨修的意思,于是从此之后夹着尾巴做人,毕竟头顶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谁敢乱跳呢?司马懿经过长久的思索,终于理清楚了自己对比曹操的优势——年轻。所以他完全有资本把曹操熬死,这样无论是谁上位都不是他的对手,最后他的计策也确实成功了。由此可见,曹操未成大业与杨修也有关,曹魏覆灭杨修也称得上是推手,他死前的那个言论,让司马懿起了警惕之心,曹操掐灭了无数内患,却漏掉了司马懿这个造成催命符和催命鬼。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3/54845.html

“曹操未成大业的原因是什么?司马懿又是怎样成为曹魏覆灭的催命符?” 的相关文章

对于秦始皇来说 秦始皇是明君还是暴君

对于秦始皇来说 秦始皇是明君还是暴君

对秦始皇到底是明君还是暴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始皇既是明君也是暴君,但他不是昏君。何谓昏君?荒淫无道曰昏君,昏聩不明曰昏君。昏君并无误国害民之心,昏君只是要满足他们自己的荒唐欲望。比如陈朝后主陈叔宝,写得一手好辞赋,聪敏又伶俐,会玩懂生活,只是不愿意去好好地治...

刘备临死前真的想对诸葛亮下手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临死前真的想对诸葛亮下手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刘备临终前,到底有没想过除掉诸葛亮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一个草根阶层出生的汉室宗亲,坚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卖草鞋的一步步成长为蜀汉的开国之君。他为践行桃园结义同生共死的诺言,不顾蜀汉上下群臣的反对,率倾国之兵伐吴,为二弟关羽报仇雪恨。时运不济,演义...

裴子野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裴子野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裴子野(469年~530年),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南朝大臣、史学家、文学家,太中大夫裴松之曾孙,“史学三裴”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勤奋好学,善于属文。初仕南齐,起家武陵左常侍、右军参军,以父丧去职。梁朝建立后,除右军参军、廷尉正,出任冠军录事参军,迁国子博士,转比...

朱元璋临死前安排好了一切 朱允炆为何没有能安享天下

朱元璋临死前安排好了一切 朱允炆为何没有能安享天下

儿孙自有儿孙福,朱元璋安排得那么好,为何朱允炆却不能安享天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朱元璋真是个称职的家长,为了让儿孙们安享天下,他几乎杀光了所有开国功臣,制定了一整套完美的制度。他安排好了一切,为什么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后却无法安享天下?朱元璋安排...

魏冉:战国时期秦国大臣,一生四任秦相,深受宣太后宠信

魏冉:战国时期秦国大臣,一生四任秦相,深受宣太后宠信

魏冉(别名:魏厓、魏焻),号曰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拥立了秦昭王,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后被秦王罢免,“身折...

对于康熙皇帝来说 康熙是想传位给老四雍正还是十四子胤禵

对于康熙皇帝来说 康熙是想传位给老四雍正还是十四子胤禵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究竟想传位给谁?是雍正,还是皇十四子胤禵?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农历),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北京病逝,终年68岁。康熙去世后,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不过,关于雍正皇帝继位的问题,从雍正年间一直到现...

三国时期刘禅继位之后,是如何亲政的?

三国时期刘禅继位之后,是如何亲政的?

刘禅,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三国历史,历来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研究,成果丰硕。如研究刘禅个人形象及评价的有管维良的《刘禅昏庸说质疑》,文章充分肯定了刘禅的施政措施,并强调他并非昏庸无能,而为“仁敏”“爱德”的“明主”。罗开玉、谢辉...

蜀汉后期人才凋零 曹魏这边为何确实层出不穷

蜀汉后期人才凋零 曹魏这边为何确实层出不穷

你真的了解三国后期,蜀汉人才凋零,曹魏却是年轻人才层出不穷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们,估计都对三国前中期的故事耳熟能详,而到了三国后期,大家都有一种落差的感觉,因为作者是站在蜀汉为主线来开创的故事线,三国后期蜀汉人才凋零,名臣良将的后代很少有出彩的人物,反观曹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