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死因是什么?他是被毒死的还是生病而死?
很多人都不了解林则徐,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赴任广西途中,于11月22日在广东普宁县洪阳镇去世,终年66岁。
由于事出突然,他的身份又是钦差大臣,大家不免就其死因,多了一些猜测。
其中,有一种说法,说他是被毒死的。
说林则徐临终前大呼“星斗南”,就是要提醒大家提防洋人汉奸。所谓的“星豆栏”是一条街道名称,在广州十三行附近,那里居住着不少洋商人。林则徐是福建人,福建话“星斗南”和粤语“星豆栏”是谐音。
不过,这种说法很快被人驳斥了。
其实,像林则徐这种等级的官员,还是奉旨赴任,不必带厨子,食宿都由州县当局或驿站供应。即使带厨子,也是知根知底的,何况随行人员很多,他的次子还在身边,想要下毒谈何容易。如果厨子被买通,那么,为何非要在广东界内,其它地方不行吗?
更何况,林则徐这次是去广西,和洋人没什么直接冲突。
只是,广东《东莞县志·逸事余录》却是直接说道:当年,广东十三洋行总商伍氏(伍绍荣),由于查禁 *** 之事被缉拿,从而记恨林则徐,担心林则徐再回广东。于是,干脆派出亲信对林则徐下了毒手。其实,当年的虎门销烟,当地老百姓对林则徐是非常感激的。所以,他们不相信这么一位好官就此走了,宁愿相信他是被人害的。
张幼珊在《果庵随笔》中,说的更为详细,说自从禁烟后,广州十三行和洋人做 *** 生意的都恨林则徐。后来,听说他赴任广西,很是担心,便重金买通了厨子。于是,林则徐到了普宁,厨子就在汤里投了巴豆。最终,林则徐因病狂泄不已,而卒。按照清朝的律例,因毒死亡者,要开棺验尸,只是林家人不忍而已。
其实,这种说法,也是民间的一种猜测。
巴豆的确有致人泄泻的作用,同时也有大毒。假设林则徐吃了含有巴豆的食物,那定会导致其身体不适,之后则会选择就医。而且,这种投毒,基本只有一次机会,如果是大量放巴豆,那一定会出现异状,也一定会被记录在案。
所以,林则徐的死因,应是身体大亏导致的,其中原因,只能看他是途中生病所致,还是积劳成疾所致。施鸿保在《闽杂记》中,很是详细地记录了林则徐的身体情况,说林则徐“患痔漏久”,身体已经很是羸弱,仍一直赶路,到了潮州,又患痢。在这段描述中,可见林则徐的身体健康状况已经很差了。
什么是痔漏?
痔疮合并肛漏者。
现在可以手术解决,但在古时,却是非常遭罪的事。
看林则徐为官40年的经历,就是东奔西跑,禁烟后,朝廷将他发放到了伊犁。一个福建人,怎么能适应那样的气候?他的很多疾病都是那时得的,而且一直没有治愈。当时,朝廷就广西拜上帝教起义一事,多次召林则徐回京,他都以身体健康不佳拒绝了。后来,给了他一个钦差大臣,他这才抱病上路。
当时,林则徐在洪阳镇时,曾在“黄都书院”疗养,县令怕担责,找了个当地的名医黄华珍就诊,并开了药方。只是,侍从医官是北方人,认为药的剂量太轻,居然没有给林则徐服用。第二日,黄医生再来时,说了句:“昨日怎么没服药?此病已无法再医治。”后来,林则徐过世后,黄华珍还将他的诊病资料上报朝廷审核,御医也肯定了他的用药。
这个故事是黄华珍后人所讲,可信度应是有的。在古代,朝廷的医官,一般都看不起民间的那些大夫。至于剂量,因人而异,当时的林则徐身体已是很差,不可下猛药。所以,剂量轻,应是对症的。只是可惜,林则徐本有一线希望,却被人给拦下了。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林则徐的《讣文》及其儿子林汝舟的《至陈子茂书》,都有提到林则徐腹泻,是由于日夜赶路而没有服药,最终,导致病情越发严重。后来,虽有再服药,但行程依旧很赶,让心肺旧疾复发。而此时,医生给的还是“参桂重剂”。
对于一位66岁的老人,身体如此虚亏,哪吃得消?
实际上,就是由于路途辛苦,导致一些旧疾复发,且没有及时休养,之后,到了不得不停下休息的时候,可是,此时的身体已经到了极限。
再想想当时的政局环境,其实根本不需要十三行的人动手,朝廷有些人已视林则徐为“对立者”。虽然,林则徐心中惦念国家大事,拼着命去赴任,但是,没有了身体做担保,这一切都是空谈。
当然,不管林则徐的死到底有何秘密,他对国家做出的贡献却是不容泯灭的。
林则徐从政为官四十年,先后担任多职,虽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是,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毅然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 *** 和领土。
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后人永远铭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