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胡林翼为什么能与曾国藩、左宗棠齐名?他有什么功劳?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4-01)340

胡林翼,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胡林翼号润芝,史学家将他和曾国藩、左宗棠并称为清朝的“中兴三大名臣”,也有学者将他们三人和彭玉麟一起称为清朝的“中兴四大名臣”。

胡林翼为什么能与曾国藩、左宗棠齐名?他有什么功劳?

相对于曾国藩和左宗棠,知道胡林翼故事的人很少。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他离世过早,49岁咯血而亡。从胡林翼25岁中进士算起,他为清廷效力的时间不过24年。

然而,胡林翼和曾国藩、左宗棠二人不同,他更多的功劳不是灭敌多少,而是举荐了很多有用之才,如:左宗棠。他先后向时任云贵总督林则徐、湖广总督程矞采及湖南巡抚张亮基等人夸赞左宗棠,说他:“才学异于旁人,品性好又务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开始的时候,左宗棠并没有将此事放于心上,依旧过着自己“湘上农人”的生活。但是,胡林翼却很有耐心,连续七次向他人“推销”左宗棠。

果然,左宗棠后来的作为,也证明了他的识人眼光。

据史料记载,胡林翼早年浪荡,虽出身于读书人家,却好逛花街柳巷。无奈之下,父亲胡达源只好将他打发到了好友两江总督陶澍处,希望换个环境可以让胡林翼收敛下性子。但谁知,陶澍不但不约束他的行为,还将自己的闺女许配给了他。

事实上,胡林翼出生于官宦人家,其父亲胡达源为四品京堂。在胡林翼8岁那年,陶澍回老家探亲,见他陪着爷爷在益阳修志馆编修志书,立刻被看中并定下了娃娃亲。可以说,陶澍对胡林翼的影响颇大。

21岁时,胡林翼偕夫人送岳母贺夫人去南京陶澍两江总督任所。留居节署一年,胡林翼亲见陶澍兴利除弊等措施,深受熏染,“精神殊为一变”。所以,江南一行,胡林翼的收获很大。从此,他“于书无所不读,然不为章句之学,笃嗜《史记》、《汉书》、《左氏传》、司马《通鉴》暨中外舆图地志,山川厄塞、兵政机要,探讨尤力。”

除了耳濡目染经世之术外,在此期间,胡林翼还得到了躬行实践的机会。

胡林翼为什么能与曾国藩、左宗棠齐名?他有什么功劳?

=

有资料分析,胡林翼后来为何“奋发图强”,就是因为1840年的江南乡试中,任副主考的他和任主考的文庆由于违规携带别人入闱参阅试卷,被降职。当时,他的父亲胡达源受不了打击,没过多久就过世了。

之后,他深知要肩负起家族的重任,在丁忧期满后,花钱捐了个知府。《胡林翼评传》中,对这段历史说的很清楚:“史载,本次乡试,文庆‘以上下江中额有误,又私携湖南举人兄少牧入闱阅卷,议撤职’。”当时,文庆有病,他“独阅一万四千余卷。”

虽然文庆有过,但他也得担起失察之过,被降一级调用。当然,此事对其影响很大,之后,花钱捐了个知府:

一来、觉得自己读了这么多年书,总该做些什么;

二来、在京候补缺,空间太小,不如去地方好好作为一番。

按照当时的规矩,用钱捐官是可以挑地方的。不过,在他看来,官风为何如此败坏,就是因为“输金为吏者,类皆择其地之善者,以为自肥计。”

于是,他去了贵州一偏远之地。

在此地,胡林翼充分展示出了他的“文韬武略”,强化团练、保甲。在安顺做知府时,他深入民众,排查匪情,任上和盗匪交手上百次,并将经验编汇成书《胡氏兵法》。后来,胡林翼受命署理湖北巡抚之时,更是展示了他在军事上的才学。

当时,清军不敌太平军,让他坚定选将用兵以整顿部队。在围困武昌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后,终于收复了武昌,并对太平军乘胜追击,很快将太平军赶出了湖北境内。此后,他和湖广总督官文联手,开始整饬湖北军政吏治。

当时的官场,总督和巡抚是各自为政,而胡林翼却从大局出发,主动降低姿态。官文是满洲正白旗人,自是看不起 *** 。一次,为他极宠爱的六姨太办生日宴,广撒邀请函。按照 *** 的规矩,夫人过生日定是要去的,可小妾在礼数上却不合规矩。

于是,到了正午,都没见一个客人。正在官文着急的时候,胡林翼来了,不仅带着母亲和夫人,还备有一份厚礼。据说,六姨太当即认了胡老太太为干妈,拉近了官文和胡林翼的关系。除此,胡林翼每次起草请功奏折,官文的名字铁定是之一个。

胡林翼为什么能与曾国藩、左宗棠齐名?他有什么功劳?

至于故事的真假,只能留给学者考证了。

不过,胡林翼在湖北的影响力,可是众所皆知的。当时的两江总督本是他的,却被肃顺拦了,说湖北离不开他,便用了曾国藩。

而胡林翼和曾国藩的关系也是极好的。1857年,曾国藩被削了兵权,回到老家,是胡林翼劝说朝廷再次启用曾国藩。

号称“晚清之一理财能手”的阎敬铭,本就是一个户部小官,从北京来到湖北,但胡林翼却很看重他,让其帮助他整顿湖北财务。为此,湖北的藩库有了不少积蓄。后来,阎敬铭极得慈禧赏识,官至户部尚书。

胡林翼一直重视调和同僚和僚属之间关系,杨岳斌和彭玉麟是当年湘军水师的两大统领,都有些脾气,为了一些事闹僵了。对此,胡林翼看在眼中,分别写信邀请二人前来商量军情。结果,二人一照面就要走,却被他强行拦下,开席设宴,劝和二人。之后,杨岳斌和彭玉麟以大局为重,化干戈为玉帛。

《清史稿》对胡林翼的评价很高:“驭将以诚,因材而造就之,多以功名显……”蔡锷更是将曾国藩、胡林翼二人的治军、用兵之道,编成了《曾胡治兵语录》。后来,此书被用作黄埔军校教材。

关于胡林翼的死因,有人说是:因为胡林翼看见洋人的船在江面上来去如风,他心中愤懑吐血而死。当然,看到胡林翼竭尽心力为朝廷推荐人才,也可见他心中对国家的关注,只是,当时的朝廷服务的都是皇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4/55226.html

“胡林翼为什么能与曾国藩、左宗棠齐名?他有什么功劳?” 的相关文章

汉武帝和卫青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感情很深吗

汉武帝和卫青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感情很深吗

对汉武帝和卫青的关系到底有多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卫青在时,武帝安抚太子,都不会亲自去说,是通过卫青告诉太子爹很看好,卫青死后再也没有这样的中间人了。武帝这样刚愎自用的皇帝怎么也不像是会和儿子聊家常的人。汉武帝刚开始还是为了联合大月氏打击匈奴。当然,汉武帝这个目标...

有哪些与李勣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李勣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李勣[jì](594年-669年12月31日 ),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

袁术当初的地盘那么小 袁术是怎么做到最强的

袁术当初的地盘那么小 袁术是怎么做到最强的

对袁术的地盘很小,为何能兵多将广做到最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袁术是三国里面最被低估的地方势力,在许多影视剧里,他往往被描述成弱势无能的草包形象。但真实的袁术可是很强大的,最巅峰时他甚至可以拳打曹操脚踩孙权。只不过后来他做错了一件事,遭到了各路诸侯群起而攻之,最终走...

乾隆临死前为何告诫嘉庆不要杀和珅 和珅死后十五年嘉庆才明白道理

乾隆临死前为何告诫嘉庆不要杀和珅 和珅死后十五年嘉庆才明白道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告诉儿子不要杀和珅,可嘉庆却不听,15年后才明白父亲的苦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和珅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因各种影视剧给现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油嘴滑舌、贪污受贿等各种不好的行径在他身上都能找到。不过,在官场上他却是一个政治高手,...

三国时期此人和诸葛亮齐名 他为什么没有诸葛亮出名

三国时期此人和诸葛亮齐名 他为什么没有诸葛亮出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时期,还有一个谋臣,与诸葛亮齐名,为何没有诸葛亮的出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代,是风云激荡的一个历史时期,东汉末年的三国争霸,不仅是中国古代史上封建王朝改朝换代最为精彩的一段华章,同时在这一历史时期所涌现出来的历史人物,也传诵千年而不朽...

诸葛亮北伐时如果魏延代替马谡 魏延能守住街亭吗

诸葛亮北伐时如果魏延代替马谡 魏延能守住街亭吗

对北伐时,如果魏延替代马谡镇守街亭,能守住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中,一直都是战事不断,曹操,刘备,孙权斗智斗勇,非常的精彩。在后期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了继承刘备的遗愿,担任起了匡扶汉室的重任,但是由于后期蜀国人才的缺乏,五虎将都不在了,所以诸葛亮北伐六次并未成...

华佗是唯一一个能救治曹操的人 曹操为何还将人杀了

华佗是唯一一个能救治曹操的人 曹操为何还将人杀了

还不知道:当年曹操为啥非要斩杀华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天下三分,正是一个群雄并起人才辈出的时代。而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曹操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因此他在三国当中的人气可以说是高到了极点。但是曹操这个人生性多疑,因此也滥杀了不少的无辜百姓,就连华...

曹操活到了66岁 后代寿命为何那么短

曹操活到了66岁 后代寿命为何那么短

为什么曹操的后代都短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魏政权延续46年,皇帝换了5个,一个比一个短命。曹操活到66岁,也算长寿,可仿佛诅咒,他的后人,没有一个人活过他。这是为何?作为三国时赫赫有名的枭雄,曹操活到了66岁,不算短命了,可他的后人却都不给...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