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弼是什么人?宋仁宗时期的他为什么会被称为佼佼者
富弼是什么人,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说到宋朝,大家更先想到的就是那闻名于世的宋词,想到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宋朝那高度繁荣的市场。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宋朝那些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贤相的功劳,正是他们的兢兢业业的付出,施政有方,让宋朝成为当时经济水平遥遥领先同时代其它国家。
而在宋仁宗时,更是创造了宋朝历史上经济水平更高成就,而这些成就就有当为宰相富弼的功劳。宋仁宗时,真是人才济济,富弼是怎样成为他们中的佼佼者呢?
剧照富弼出身低,与宰相子弟同学
富弼,字彦国,河南西京(洛阳)人,生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史料记载,其母有孕时,做了一个吉兆之梦,随后就生下富弼。《说文》:弼,辅也。
从这可以看出富弼的名字还是有深意的,不是随便许的。如此有先见的父母,难不成地位显要?非也,其父一位高官的宾客。富言者,蒙正客也。一日白曰:";儿子十许岁,欲令入书院,事廷评、太祝。";蒙正许之。及见,惊曰:";此儿他日名位与吾相似,而勋业远过于吾。";令与诸子同学,供给甚厚。言之子,即弼也。后弼两入相,亦以司徒致仕。其实人类如此。
富言即富弼之父,蒙正,就是吕蒙正,河南人,吕夷简(吕蒙正向真宗举荐)亲伯父,在宋太宗、宋真宗时期三次为相,地位显赫,为官清正廉洁、敢言谏诤、慧眼识才。
吕蒙正家安在河南洛阳,洛阳当时是宋朝的西京,而富弼之父富言正好是吕家的宾客。富家一家人就这样在吕家生活。当富言向吕蒙正请求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吕家子弟一样进入书院学习时,吕蒙正看到还很小的富弼就感觉他其貌不凡,将来的地位将在自己之上,所以欣然让小富弼与这群富家子弟一起学习。
正是其父的先见之明,让自己儿子能够进入书院学习,为他寻了一条通向成功之路。正所谓,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与什么样的人为伍,这一点作为富言很明白,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也像自己一样做人家的宾客,这就是父爱如山。
范仲淹爱富弼才,让仁宗设制科取士
范仲淹是有宋一代,少有的文武全才,因其耿直谏诤,经常告罪太后、仁宗和重臣,所以常常被贬到外地就职。范仲淹又是一位非常爱才之人,只要他觉得某人有真才实料,不管对方是穷酸寒士,还是贵族公子,他都会向朝廷举荐。
有一次范仲淹被贬经过西京洛阳时,有幸结识了富弼,他们畅谈经典、谈古论今。对于时弊、民生等问题富弼都有独特的见解,这让为官多年的范仲淹大为吃惊,刚过了弱寇之年不久的富弼能有如此见识,让范仲淹不禁说出“王佐之才也”。
范仲淹爱才心切,很快就把富弼所作的文章分别给到宰相王曾和有“神童”之称的晏殊看,希望得到他们的重视和提携。
为了能尽快让富弼早日为朝廷办事,走正常的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肯定不适合,所以范仲淹向仁宗上了一个奏乐,希望能恢复制科选才。所谓制科,就是由皇帝亲自下诏而临时设置的科举考试科目,又称制举,其目的在于选拔各类特殊人才为国所用。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
很快在范仲淹的倡议下,仁宗皇帝就下诏恢复制科选才,范仲淹就对富弼说,你应该抓住这次这机会,以此进入仕途。而事实是,富弼对自己还是有些不自信,担心自己过不了。为此,范仲淹亲自为他准备了一间书房,把要考的内容的书籍都一应给予备好,对他说,你就在这静下心来把这些资料学好就可以了。
富弼看着这位比自己大十五六岁的老朋友如此对待自己,心里很是感激,狠下心来,一心听从范仲淹的安排,最终通过茂材异等科的考核,正式进入仕途。
在1033年刘太后去世后,范仲淹力谏被贬,富弼出于公心和对范仲的感激之情,上奏劝谏为范仲淹鸣不平。
晏殊成名非常之早,他比范仲淹还小两岁,十四岁的时候,就以“神童”与千余名进士接受真宗的廷试,最后因表现出色,授予进士进入仕途。
一路顺风顺水的晏殊,不仅是著名词人,还是朝廷重臣,范仲淹就得到过他的提携。当范仲淹拿着富弼的文章给晏殊看时,德高望重的他很快也看出富弼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范仲淹的多次和他谈论到富弼和他自己全方面考察之后,深深被富弼的为人、学识、品行等所折服,爱才及屋,把自己的掌上明珠的宝贝女儿许配给富弼。殊妻以女。
能得到晏殊这样的大才子的器重,说明富弼本身的实力确是出众。
富弼从一个宾客子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气度,得到宰相王曾的赏识,更让范仲淹都极力帮助他,而晏殊更是把自己的爱女许给他。富弼也没有让看得起、帮助他、器重他的人失望,为国兴利敢于进谏,为民谋福亲身亲为,至和二年(1055年)登上宰相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