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宋太宗赵光义是如何攻破坚无不破的太原城,收复北汉的?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4-16)300

赵光义,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之所以赵匡胤可以黄袍加身,那因为他身上有无数军功,在多次战役中赵匡胤几乎战无不胜。军中以强者为尊,大家服气,于是赵匡胤足以压服全军。

赵光义则不同,他在哥哥的光环下长大,论才能他或许不在赵匡胤之下,但他没有任何军功。在做开封府尹之时,赵光义就开始积累自己的政治资本,拉拢众多朝廷大臣,在权谋方面赵光义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甚至敢和赵匡胤分庭抗礼。

很多迹象表明,赵匡胤就是被赵光义害死的,得国不正是赵光义先天劣势,但他凭借自己的本事,将权力牢牢掌控在手中,并不费一兵一卒,就将吴越、漳泉二州收复。等到政权稳定后,赵光义就将目光投向北汉,他要让北汉臣服在自己脚下,他需要用胜利来赢得军心。

一、当机立断,势必取之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找来枢密使曹彬,问道:“周世宗柴荣和太祖陛下,都曾亲征太原,可就是攻不下来,是不是因为城墙太坚固,打不下来?”

曹彬何等聪明,马上猜到皇帝要起兵攻伐北汉,于是曹彬有些谄媚地说:“如今国家兵甲精锐,假若施行吊民伐罪,必定如摧枯拉朽一般攻下太原!”

宋太宗赵光义是如何攻破坚无不破的太原城,收复北汉的?

曹彬作为军队一把手,还是很有分量的,赵光义得到了曹彬的支持,也坚定了出兵的决心。当然,其中还有很多士大夫持坚决否定意见,然而赵光义已经下了决定,无法更改,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就此展开。

事实上,北汉并不可怕,令人忌惮的是北汉背后的契丹,见宋军在边境调动频繁,契丹也是严加戒备,并派出使者到宋朝质问。

契丹从建国以来,一直是中原政权的更大威胁,一般情况下,中原政权大多选择忍让和妥协,不过这次赵光义一反常态,对契丹使者以最强硬的口吻回应:“河东逆命,所当问罪。若北朝不援,和约如故;不然,惟有战耳!”

意思就是警告契丹,更好你不要管,如果你要来援助北汉,咱们就在战场上见。

二、攻城打援,势如破竹

北汉作为契丹和北宋的缓冲地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不论北汉有多弱小,契丹都会发兵救援。赵光义吸收了以往的教训,在分兵派将上,做足了准备工作。

宋太宗赵光义是如何攻破坚无不破的太原城,收复北汉的?

命宣徽南院使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命崔彦进、李汉琼、曹翰、刘遇分别进攻太原四门,云州观察使郭进为太原北石岭关都部署,阻击前来救援的契丹兵团。

宋军一方面大举侵入北汉境内,一方面严阵以待,要和辽军铁骑决一雌雄。很快宋军就和辽军相遇了,南府宰相耶律沙率兵到达白马岭,碰到了郭进的军兵。

史料记载“塔尔等以先锋渡涧,未半,进率骑奋击,大败之。”

两军只间隔一条河,辽军率先进攻,只见刀枪出鞘,铁蹄踏入冰冷的河水。辽军还未渡河完毕,宋军就迎了上来,双方在河中展开厮杀。此时的宋军和之后的宋军不和同日而语,这支部队就是原来赵匡胤带领的虎狼之师,在野战中面对辽军铁骑根本毫不在乎,一战就将辽军击溃,击杀五名辽军大将。

于此一役,宋军士气大振,各部兵马先后攻入北汉境内,连战连捷,很快北汉就剩下了一座孤城太原。

三、赵光义亲临战阵,刘继元献城投降

先头部队获胜的消息,接连传入赵光义的耳中,激烈众将士的同时,也赵光义愈发相信,他可以做到前人所做不到的。赵匡胤可以遥控指挥将领,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根他多年战场经验有着莫大的关系,而且赵匡胤在军中威信甚高,足以威慑三军。

宋太宗赵光义是如何攻破坚无不破的太原城,收复北汉的?

赵光义则不同,很少参与战争,他在军中没有太多威信,所以他必须御驾亲征。四月,盂县、隆州、岚州先后被攻克,赵光义也到达太原城下。

这回赵光义没有缩在大营中,而是身披战甲,亲自到达太原西门,鼓舞诸位将士。见皇帝亲自到达前线,宋军将士倍加勇猛,一次次冲击着太原的城墙,各种攻城器械全部投入。

天武军将校荆嗣率先攻上了西城,斩杀数名敌军,不过也身受重伤,两足被箭击中,退了下来。赵光义急忙召见了他,并赐予了锦袍银待,以示嘉奖。

柴荣和赵匡胤都是战场上的猛人,为何去一直拿不下太原城?主要原因就是辽军的援助,面对辽军,我军总是难以全胜,所以畏首畏尾,而北汉军仗着辽军的威势,才一次次击退城下的军兵。

公元979年的这场战争,赵光义做到了有备无患,他先将辽军击败,辽军一时间不敢前来救援,于是宋军没有了后顾之忧。而对于北汉军,他们的心理防线也遭受巨大打击,面对如潮水般的宋军,再也生不起丝毫抵抗之意。

宋太宗赵光义是如何攻破坚无不破的太原城,收复北汉的?

史料记载“帝每擐甲胄,犯矢石,指挥戎旅,左右有谏者,帝曰:“将士争效命于锋镝之下,朕岂忍坐观!”诸军闻之,人百其勇,皆冒死先登”。

赵光义面对城上的箭雨和投石,毫不在乎,坚持在战场指挥作战,军兵们看皇帝都已经拼了,更是倍加勇敢,不畏生死地攻向城池。宋军的数十万支箭矢,就像不要钱一样,往太原城上招呼,一时间,太原城头就像刺猬一样,全是箭矢。

北汉皇帝刘继元再也没有之前勇武了,因为他明白,这次是真完了。很快南城被攻下,宋军咆哮着杀入城门,赵匡胤急忙下令停止进攻,如果不加制止,杀红眼的宋军或将屠掉满城人口。刘继元的心理防线崩溃了,他率百官出城投降,坚无不摧太原城终于臣服在赵光义脚下。

或许赵光义在后世人心中的形象,是个篡权夺位的小人,但他也曾励精图治,为了国家和统一奋力前行,他收复北汉,结束了五代乱世,这些功绩,不能被轻易抹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4/57907.html

“宋太宗赵光义是如何攻破坚无不破的太原城,收复北汉的?” 的相关文章

王莽死后头颅被收藏272年之久 这个头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王莽死后头颅被收藏272年之久 这个头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对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当宝贝,收藏272年之久,它有何特殊之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王莽在西汉历史上的功绩不小,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改革家,但他在史书上的评价却不高。因为他是篡位称帝,所以备受争议。不过直到现如今,史学家们研究认为,王莽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

孙权一共有多少儿子?分别都是什么结局?

孙权一共有多少儿子?分别都是什么结局?

孙权,三国时期东吴开国皇帝。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曹操活了66岁,一生有16位夫人,25个儿子;孙权也不差,活了71岁的他有13位夫人,生了7个儿子: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然而孙权的儿子们结局却都不是很好,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一下:孙登、孙虑英年早逝孙登(20...

刘邦和吕雉是狠辣出名的 他们为何对车夫夏侯婴格外宽厚

刘邦和吕雉是狠辣出名的 他们为何对车夫夏侯婴格外宽厚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吕雉夫妇是出了名的狠辣,为何会对车夫夏侯婴格外宽厚?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曾经做了一件违背刘邦意志的事情,让刘邦起了杀心,有十几次想直接杀了夏侯婴,但也正是这件事让吕后这个心狠果断的人对夏侯婴充满了感激之情,而这件事正发生在...

吴三桂当初为什么要清兵入关 吴三桂有反叛之心吗

吴三桂当初为什么要清兵入关 吴三桂有反叛之心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吴三桂为什么要放清兵入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起吴三桂这个人,很多人都会想起他起兵反清的事,特别是他的口号,兴明讨虏,这句话放在电视剧里面或许有些人能信,但是你看看吴三桂的一生,这个人,从他生下来开始,就是个反复横跳的二五仔。吴三桂生于万历四十年的辽东,他的父亲...

阿娇最后如何会沦落到如此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阿娇最后如何会沦落到如此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陈阿娇就是金屋藏娇的那位,可谓是大名鼎鼎。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我国封建历史上,“母以子贵”向来是亘古不变的政治法则。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之所以被卫子夫替代,主要就是因为陈阿娇没有给刘彻生个一男半女,加上其性格张扬跋扈,不可一世,最终上演了一出失宠的悲剧。...

庞统要是和诸葛亮联手的话 两人能击败司马懿吗

庞统要是和诸葛亮联手的话 两人能击败司马懿吗

对如果庞统和诸葛亮两人联手,能打败司马懿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比如《三国演义》,很多人都在为蜀汉的灭亡而悲伤。所以,也有一些人在猜测,刘禅若是再努力一些,蜀汉会不会继续存在下去。或者,最好是关羽还活着。甚至还有人说,刘备曾经是卧龙凤雏的智囊,庞统若不是死在了落凤...

历史上卫青与平阳公主之间的感情如何?

历史上卫青与平阳公主之间的感情如何?

平阳公主,西汉时期公主,汉武帝刘彻同母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众所周知,大司马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她是汉武帝的贤后,而卫青后来又迎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很多人认为汉武帝重用卫青,主要是因为汉武帝是他姐夫,而他又是汉武帝的姐夫,其实则不然,卫青迎娶平阳公主是在其成为大将军之后。...

刘备建立的王朝属于汉还是蜀 蜀汉这个称呼是怎么出现的

刘备建立的王朝属于汉还是蜀 蜀汉这个称呼是怎么出现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刘备建立的王朝,是蜀还是汉?为何历史上称之为蜀汉或者刘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所建立的王朝,其实就是汉朝。是对东汉王朝的延续,不过因为在蜀地建国,所以我们习惯上称之为蜀汉。蜀汉又被称之为季汉,按照伯仲季叔来排名,西汉就是伯汉,东汉就是仲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