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战国名将李牧是什么结局?死在自己人手里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4-29)310

大家好,说起战国名将李牧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巅峰的时代,这个时代烽烟四起,这个时代人才辈出,这个时代算得上是春秋时期宁静后的暴雨,整个天下跌宕起伏,诸侯之间相互征伐,天下大乱,这是这个时期的最清晰的写照,而这个时期也是很多人才得以出头的时期,乱世出英雄,在这个时代当中有无数的英雄人物,比如说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廉颇、白起、李牧、王翦四人,而我们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就是这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的故事,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将领,李牧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今天就让我们来分享一下关于他的故事。

首先我们先来简单的介绍一下李牧的身份背景,对于李牧的身份背景,历史上众说纷纭,因为历史比较久远,所以再进一步的详细考证的可能性不大,而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李牧的先祖曾是晋国的名门望族,而李牧的父辈也曾在赵国担任职务,所以结合相关资料来说,李牧的出身应该还是不错的,毕竟目前我们可以查到的最为清晰的确关于李牧的资料,就是李牧在边疆戍边,不要小看李牧戍边,如果李牧本身身份背景并不雄厚,或者李牧个人能力不行,那么赵国的君主不会让他独领一军前去戍边的,所以结合很多的点来讲,李牧的出身应当不错,而其身份背景就是他的进身之资,所以李牧才会有戍边的机会。

战国名将李牧是什么结局?死在自己人手里

我们都知道在战国时期,各诸侯之间相互打了很多年,在各诸侯之间实力最强的就是秦,赵国的实力可以用尚可来形容,但是在后期的时候,赵国的实力就逐渐衰弱了,而在赵国的国力逐渐衰弱的过程当中,赵国可谓是内忧外患,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李牧戍边的成就就被凸显出来了,在李牧守卫的赵国北部边境处,历年来匈奴都没有能够占到多大便宜,所以赵国才不至于受到匈奴人的侵略,才能够有机会去腾出手来,去对付其他的诸侯国,所以就李牧戍边这件事,虽然表面上看其功绩并不算特别巨大,但是实际上李牧的作为,对于赵国在诸侯国之间的地位的影响,是十分的巨大的,假如李牧戍边没有能够维持稳定,那么恐怕赵国灭亡的要比历史上早很多。

李牧是一个胸中有韬略,敢于尝试的人,在赵国北方边境的李牧,将当地经营的宛如铁桶一般,官方在市面上的收入全都收入幕府当中,然后将这笔收入用于军队建设当中,在李牧的谋划之下,赵国的北方边境一直很稳妥,匈奴人屡次来犯,但是几乎没有尝到过一丁点的好处,相反的,却给了李牧练兵的机会,所以在李牧任职边境将领,维护赵国北方边境稳定的期间,在李牧的指导之下,逐渐锻炼出来了一支素质极高的戍边军队,这对于赵国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件好事,但是当士卒安逸了太久,难免就会产生出别样的心思,所以长期没有大战争的戍边士卒们心里就开始有意见,当时的北方戍边士卒感觉李牧窝囊,认为跟随李牧这样的将领,这辈子都很难有出头之日,而这样的传言最终也传到了当时的赵王耳中,最终的结果也不出人意料,李牧被调回了朝中,赵国的北方戍边将领进行了更替,然后在新将领的带领下,北方戍边士卒们轰轰烈烈的打了几场战争,然而结果十分惨淡,士兵们伤亡惨重,位于赵国北方的百姓们也苦不堪言,没有办法,赵王也只能再去请李牧,但是却被李牧一口回绝了,让我回去我就回去,我不要面子的么。

战国名将李牧是什么结局?死在自己人手里

但是最终在赵王的软磨硬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情况下,李牧还是回到了赵国北部边疆,而经此一事之后,李牧也意识到只守不攻很明显不可取,因此李牧就组织了赵国历史上十分有名的和匈奴人打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从意义上来讲,应该算是战国时期,所有的诸侯国对外打的战争当中更大的一场,战争之初李牧示敌以弱,诱敌深入,常年没有吃过亏的匈奴人果然上当,而匈奴人也在这场战争当中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匈奴人十万余铁骑被破,李牧率领边军彻底的灭了当时的檐褴,彻底打怕了当时的东胡和林胡诸多部落,甚至直接打的当时的匈奴人落荒而逃,碰到李牧如同碰到恶魔一般,也是在这场战争之后的十年时间里,赵国的北方边境一直很稳定,再没有胡患,而这一场战争也彻底的打出了李牧的威名,哪怕是其他国家的将领,提到将军李牧的时候,也无不赞叹李牧的确是个英雄。

战国后期的赵国国力越来越虚弱,赵奢和蔺相如的死导致赵国的国柱轰然崩塌,而廉颇出走大梁,则更是让积弱不堪的赵国雪上加霜,也是在这样的国内的情况下,李牧被从边疆调了回来,李牧成了朝中最为重要的大臣,而李牧个人也是不负众望,回到朝中后就出使秦国要回了赵国的质子,并且和秦国定下盟约,不相互攻伐,但是这明显就是秦国的缓兵之计,不久之后秦国还是攻打了赵国,而在李牧领军的情况下,在赵国兵力处于弱势的情况下,李牧竟然奇迹般的以弱胜强,于宜安大破秦军,而这一场大胜对于赵国来说宛如甘霖一般,也是因为这一场战争,赵国也终于争得一些回旋的余地,得以稍作喘息。

战国名将李牧是什么结局?死在自己人手里

但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秦统一六国的趋势,在那个时候已经有一种势不可挡的态势,当秦国发现单用武力征服不了赵国的时候,就改用了阴谋诡计,原本在赵国积弱的状况下,已经在苦苦支撑的李牧,怎么也不会想到,致命一击竟然来自于自己国家朝堂内部,秦国利用重金贿赂了当时的赵王宠臣郭开,而郭开也是“不负众望”的诬陷李牧等人想要谋反,而这个时候昏聩的赵王宛如惊弓之鸟,在不加思考的情况下,就要下了李牧的兵权。

但是这个时候的李牧身上可是担负着整个赵国的国运和赵国所有臣民的性命,怎么可能交兵权,所以就这样李牧和赵王之间出现了冲突,随后李牧就被杀害,一代将星至此陨落,李牧下场实在令人唏嘘,而赵国也仅在三个月后,就追随李牧而去,算是为李牧的死陪葬,赵王杀李牧,想要救自己的国家,却不想是亲手加速了自己国家的灭亡,这样的结局又是何其讽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4/60059.html

“战国名将李牧是什么结局?死在自己人手里” 的相关文章

李隆基将朱允炆的江山都坑没了 朱允炆为何会相信还重要他

李隆基将朱允炆的江山都坑没了 朱允炆为何会相信还重要他

对建文帝朱允炆为什么重用李景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咱们知道,李景隆是带引号的建文战神,把建文帝的江山都给坑没了,反而成了朱棣“靖难之役”的最大功臣!那么,建文帝朱允炆为什么会如此相信又重用李景隆呢?咱们要知道,李景隆不是外人,他父亲李文忠是朱元璋亲姐姐的儿子,那李...

历史上刘希夷的死与宋之问有关?

历史上刘希夷的死与宋之问有关?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之问和刘希夷,都是唐朝有名的诗人,两人不但才华横溢,俊美风流,器宇轩昂,还是舅甥关系。宋之问和当时的杜审言、沈佺期、陈子昂等人齐名,还和沈佺期并称为“沈宋”。他尤其擅长五言诗,《旧...

项羽死后刘邦为什么会大哭 刘邦此举有什么用意

项羽死后刘邦为什么会大哭 刘邦此举有什么用意

还不知道:项羽自刎后,刘邦却为他大哭不已,到底是惜英雄,还是收买人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202年,项羽在乌江遭围堵,遇到旧时吕马童,说道:“我听说刘邦重金悬赏我的脑袋,你是故友,我便送你了!”说罢,自刎而死。但奇怪的是,一心希望项羽死的刘邦,却哭了起来。...

诸葛亮临死前一句话知道刘禅是在装傻 诸葛亮到底问了什么

诸葛亮临死前一句话知道刘禅是在装傻 诸葛亮到底问了什么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诸葛亮临死前,阿斗问了一句话,诸葛亮方醒悟:原来你在装傻!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时期,随着刘备的去世,蜀汉的前程交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禅(shan)身上。从电视剧来看,后人常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他,说他是个庸碌无能的人,那么他本人是如何想的呢?在公...

魏忠贤为何能被明熹宗喜爱?他的权利为何会如此之大?

魏忠贤为何能被明熹宗喜爱?他的权利为何会如此之大?

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魏忠贤本来是一介草民,混迹于街头,迷恋酒色,为了生计,他自己动手阉了自己,为的是能进宫混口饭吃。魏忠贤虽然不识字,但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挥刀自宫的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进宫做一个太监。他22岁进宫,当时服侍的就是后来的明...

嘉庆帝死后,继位的为何是旻宁?真相是什么

嘉庆帝死后,继位的为何是旻宁?真相是什么

旻宁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嘉庆二十五年夏天,嘉庆在热河暴病而死。由于死得仓促,嘉庆来不及安排后事。不过自雍正开始建立秘密立储制后,继位人的名字,一般早早就写在继位密诏中,放在光明正大匾后面。所以只要找到继位...

司马冏是什么人?他最后是如何被杀的?

司马冏是什么人?他最后是如何被杀的?

司马冏,齐王司马冏,字景治,是西晋八王之乱中其中一王。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永康二年(301年),西晋齐王司马冏首先起兵讨伐篡位的司马伦。最后司马伦兵败被杀,司马冏威望大增,成为辅政大臣。但司马冏辅政不到一年,就被长沙王司马乂诛杀。为何除掉逆臣的司马冏会迅...

曹睿作为曹魏第二个皇帝 曹睿为什么会断子绝孙

曹睿作为曹魏第二个皇帝 曹睿为什么会断子绝孙

对曹睿究竟为何会断子绝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睿字仲元,既魏明帝,是魏文帝曹丕与文昭甄皇后的长子,曹魏第二位皇帝,黄初三年,曹睿被封为平原侯。226年,文帝病重,立曹睿为太子,并立司马懿、曹真、曹休、陈群为辅政大臣,曹睿在位期间,攘外安内,发展生产,颇有建树。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