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鲁隐公对弟弟宠爱有加,为何最后还被弟弟杀了?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4-29)34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鲁隐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鲁惠公在晚年迎娶了宋宣公的妹妹仲子,后来还被扣了一顶“强抢儿媳”的莫须有罪名。

公元前723年,鲁惠公去世。这一年,他的长子公子息三十岁,和仲子生的小儿子公子允也已经九岁了。

此时此刻,摆在鲁国君臣面前的尖锐问题就是:到底该由谁来继承鲁惠公的君位呢?

鲁隐公对弟弟宠爱有加,为何最后还被弟弟杀了?

公子息作为长子,不仅拥有自己的班底,更兼之年富力强,由他继位似乎更合理。

公子允虽然只有九岁,但他是鲁惠公的嫡子,更有宋国做靠山,显然也没有让位于公子息的必要。

如果我们从礼乐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恐怕是得不出答案的,因为在那个传说中“礼乐传世”的年代,父子和兄弟为了君位骨肉相残的案例实在是太多了。

长子的身份似乎很了不起,可如果这个长子没有自己的班底,那么他突然“被死亡”其实也不算什么大新闻。

嫡子的身份似乎更了不起,可春秋时期被杀被废的嫡子多如过江之鲫,如果只有这么一点依靠,那肯定也是成不了事的。

具体到公子息和公子允身上,他们双方各有优势,却也各有短板。于是鲁国众臣在经历过一番商议之后,决定由公子允接任君位,但由于公子允年幼,所以国君之位由公子息暂代。

从这个角度看来,公子息和公子允的实力应该差不多,否则绝不会如此便宜行事。

如果公子息拥有压倒公子允的实力,那么他这一方定会站出来一位所谓的“忠臣”,痛斥公子允的支持者:国难当头,我们不该墨守成规!

如果公子允拥有压倒公子息的实力,那么他这一方也会站出来一位所谓的“忠臣”,痛斥公子息的支持者:上下有别,公子息应该恪守人臣本分!

鲁隐公对弟弟宠爱有加,为何最后还被弟弟杀了?

公子息暂代君位之后,应该说口碑还是不错的,没听说他干过什么缺德带冒烟的事。

如果从好的方面看,公子息与西周开国功臣周公旦非常相似,周公旦就曾辅佐自己的侄子,可以算是一位身份纯粹的臣子。

如果从坏的方面看,公子息和篡位已经没什么区别了,史书对于公子息的称呼是鲁隐公,这是对国君的称呼,可见史书作者也觉得公子息有点“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意味,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个典故,但意思差不多。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鲁隐公被史书称为公,你就说他心怀叵测,而周公旦被称为公,你却觉得他只是一个身份纯粹的臣子呢?

在问这个问题之前,你首先要明白一点:周公旦的父亲叫周文王,哥哥叫周武王,侄子叫周成王,史书把周公旦称为周公,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公子息的父亲是鲁惠公,他的弟弟是鲁桓公,他自己被称为鲁隐公,这等于是把公子息等同于他父亲和弟弟了,说他没有人臣之心,恐怕也不算是对他的污蔑吧?

就算是污蔑,那也不是我在污蔑他,大家应该去质问给他定谥为“隐公”的人。

换言之,如果周公旦不被称为周公,而是类似于“周隐王”这样的称呼,谁还敢说他是忠臣呢?

言归正传:公子允拥有国君的合法地位,公子息则拥有国君的实际权力,这种“双头格局”一共维持了十一年。

从公元前723年到公元前712年,公子息从三十岁变成了四十一岁,公子允也从九岁变成了二十岁。

对于公子息而言,年龄的变化或许不会太明显;但对于公子允而言,则是从幼年变为成年。

九岁的孩童对于权力或许并不敏感,但二十岁的青年则完全不同。

到了此时,所有人心里或许都在问一个问题:此时的鲁国应该有谁说了算呢?

用大道理来说,公子允是名正言顺的接班人,只是由于年龄太小无法理政,才由哥哥公子息暂代国君这一职位。

可我们从权力博弈的角度来看,事实显然不是如此。

前面说过,正因为公子息实力强大,所以朝臣都需要考虑他的意见,这才弄出了一个不伦不类的“ *** 国君”。

如果真有人死心眼,紧咬着所谓的大道理不松口,万一公子息恼羞成怒怎么办?万一公子息在台下搞小动作怎么办?

让公子息做“ *** 国君”不过是为了安抚他,也是把当时就有可能爆发的矛盾延迟,等公子允长大之后再做计较。

现在,公子允长大了,这对兄弟会怎样对待彼此呢?

从哥哥公子息的角度来看,他有上中下三策可选:

上策激进,那就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弟弟公子允火并出局算了;

中策中庸,那就是装聋作哑,继续维持这种“双头格局”,让弟弟当象征,自己掌实权;

下策保守,那就是全方位退让,交出所有权力,争取让自己有一个相对安逸的晚年。

从弟弟公子允的角度来看,他也有上中下三策可选:

上策激进,那就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哥哥公子息火并出局;

中策中庸,那就是装聋作哑,继续维持这种“双头格局”,但哥哥必须放出部分权力给自己;

下策保守,那就是全方位退让,主动将君位禅让给自己的哥哥,安心当一个富家翁。

我必须得说,鲁国是幸运的,因为这哥俩都不是穷凶极恶之辈,也不是那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枭雄脾性。

在这种背景下,兄弟俩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中策:我们可以继续维持“双头格局”,并在有限的范围内,对一些不太敏感的利益,进行一些不太明显的争夺。

如果事情能按照这个发展步骤,鲁国的未来还真不好说会怎样,没准最终会像后世的宋襄公和哥哥公子目夷那样:表面嘻嘻哈哈,背地里咬牙切齿。

这其实是所有“双头格局”的弊端:权力的两端随时会陷入囚徒困境中,因为他们不确定对方是不是借机麻痹自己,然后趁机发动突然袭击。

在这种恐惧心理下,权力的两端恐怕都难免会想到一个词,那就是“先下手为强”。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据说是某个小人劝说公子息干掉自己的弟弟公子允,借此谋求滔天之功,而公子息选择了拒绝。

这个小人害怕公子息把这件事告诉公子允,于是立刻找到公子允,说公子息命令自己来除掉你,但是我不忍心,如果你想反击,我可以帮助你。

大惊失色的公子允最初反复犹豫,但最终为了保命,还是选择了相信那个小人,于是趁机暗杀了公子息。

十一年冬,公子挥谄谓隐公曰:“百姓便君,君其遂立。吾请为君杀子允,君以我为相。”隐公曰:“有先君命。吾为允少,故摄代。今允长矣,吾方营菟裘之地而老焉,以授子允政。”挥惧子允闻而反诛之,乃反谮隐公於子允曰:“隐公欲遂立,去子,子其图之。请为子杀隐公。”子允许诺。十一月,隐公祭钟巫,齐于社圃,馆于蔿氏。挥使人杀隐公于蔿氏,而立子允为君,是为桓公。

从表面上看,兄弟俩之所以会发生火并,完全是因为小人从中挑唆。实际上,这就是“囚徒困境”的完美体现。

公子息不愿意杀死弟弟公子允,就是因为他选择了中策,他认为弟弟如果足够理智,双方是可以和睦相处的。

但我们必须指出:公子息有两个没料到。

之一个没料到的是,公子允或许愿意继续维持“双头格局”,但不代表公子息依然可以大权独揽。如果公子息不愿意适当放权,那么即使没有小人从中作梗,这兄弟二人也早晚会火并。

第二个没料到的是,自己和公子允已经处于“囚徒困境”之中,如果真有小人从中作梗,就算公子允不会动心,但难保他不会为了保命而做出些什么事。

将心比心地说:如果这个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互换,谁敢说公子息不会为了保命而选择相信这个小人,进而抢先对公子允下手呢?

权力的两端,左右为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4/60162.html

“鲁隐公对弟弟宠爱有加,为何最后还被弟弟杀了?”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死后刘禅连杀三位重臣 刘禅为什么要杀他们

诸葛亮死后刘禅连杀三位重臣 刘禅为什么要杀他们

对诸葛亮去世前后,刘禅为何连杀3位重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我国古代的三国时期,诞生过无数的英雄豪杰,例如刘备、曹操、诸葛亮等人,他们有的因为武艺高强而为人们所知,有的则是因为运筹帷幄的计谋而成为了世人崇拜的对象。但在三国之中,有这么一个人,他并没有出色的武艺和...

霍光的一生对汉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霍光的一生对汉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霍光是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霍光是汉武帝选择的托孤重臣,辅佐汉昭帝延续了汉武帝刘彻晚年重新修正的各项政策,为稳定汉朝统治做出了巨大贡献。司马光在评价汉武帝时曾经说,汉朝之所以没有在汉武帝之后灭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顾托得人”,这个人就是指霍光。...

三国时期关羽对马超是什么看法?

三国时期关羽对马超是什么看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关羽和马超同为汉末三国时期名将,在刘备手下效力,关羽是嫡系,马超是后来的降将,马超来投降刘备时,关羽就曾公开看不起马超,轻视马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马超为什么没有回应?关羽轻视马超,或者是看不起马超,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马超来投降时,关羽就写信...

于谦和岳飞相比 于谦的贡献真的比岳飞还要大吗

于谦和岳飞相比 于谦的贡献真的比岳飞还要大吗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对于中国历史的走向,为什么说于谦的贡献要远大于岳飞,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1,岳飞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与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并称为南宋四大将,并位列首位。怒发冲冠,...

被围困麦城时,关羽没有选择挟持诸葛瑾脱困是为什么?

被围困麦城时,关羽没有选择挟持诸葛瑾脱困是为什么?

麦城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一场战役,在《三国演义》里被浓墨重彩地描写。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勾结孙权,夹击关羽,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刘封、孟达不救,糜芳、傅士仁投降,关羽孤立无援,退守麦城,被东吴大军围困,弹尽...

演义中刘备丢荆州失关羽 刘备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个结果

演义中刘备丢荆州失关羽 刘备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个结果

对《三国演义》中,刘备怎么做才能避免荆州失守,保住关羽一命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实在是大意了啊。虽然是关羽大意失的荆州,但刘备实在也有失察之过。当日,汉中之战已经结束两月,刘备这面惨胜。但是汉中人口多被曹操迁入中原,刘备也没有发起陇西之战进一步占领陇右诸郡。...

朱才: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朱才: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朱才,字君业,丹杨故鄣人。三国时期东吴将领,朱治的嫡亲长子。其父死后袭爵为毗陵侯,官至偏将军,因病死亡,有一子朱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朱才,字君业,是朱治的亲生长子。其父朱治早年无子,于194年(兴平元年)收养了朱然,朱才出生于这以后。朱才为人精细敏捷,擅长...

袁绍作为刘备昔日的敌人 袁绍为什么还要接纳刘备

袁绍作为刘备昔日的敌人 袁绍为什么还要接纳刘备

对刘备投奔袁绍时局势已大不如前,昔日的敌人袁超为何接纳了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袁绍、刘备二人之间的冲突,主要集中于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前后。彼时的刘备作为公孙瓒麾下的一员将领,在河北战场打出了不错的战绩,想必也给袁绍集团带去了一些困扰。《三国志·先主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