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王恢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被处死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5-02)410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王恢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元光二年)的一天,雁门关内的多处堡寨火光冲天,尸体狼藉。

少时,一队匈奴骑兵驮着抢来的东西和民女冲出关外,呼啸而去。

附近山坡上立着一人一马。骑者衣着光鲜,望着匈奴远去的方向,目中直欲喷出火来。他叫聂壹,是汉帝国北境马邑的一个商人。

匈奴抢劫汉朝人,聂壹见得多了,常为此事愤懑。他回去后,有人建议道:“听说大行令王恢对匈奴态度强硬,先生何不找他商议。”

于是聂壹拜见了王恢。两个志同道合之人相见恨晚。

王恢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被处死

聂壹把自己的心事说了。王恢叹气道:“我汉军人数虽众,但边境线漫长,力量不免分散。匈奴马快,一夜可行三百里,突袭防不胜防。待我集结兵力出战,他们早已无影无踪,实在难以对付。”

聂壹道:“匈奴贪利,又鄙视我大汉军队。我有一计,可诱使军臣单于来攻。我汉军只需布下口袋阵。待匈奴骑兵进入阵中,四面合围。军臣单于必为我军所俘。”

王恢听了聂壹的计策,大笑道:“此计若成,你我当立不世奇功,青史留名矣。”

聂壹却淡淡道:“我只希望能消灭匈奴,让边境百姓安居乐业,免遭杀掠。”

王恢赞道:“先生此心可嘉!我定将此计献于皇上,建议出击匈奴。请等我的好消息。”

汉武帝收到王恢的奏报,连连点头。汉朝建国之初,由于多年战乱,国力贫弱。连高祖刘邦的车驾都凑不齐四匹毛色相同的马。“白登之围”更是让汉朝见识了匈奴铁骑的强大。从此,汉朝人谈匈色变,不得不与匈奴和亲。

汉武帝深以为耻。经过七十年的休养生息,汉朝国力日渐强盛。普通人家出门都可以骑马。甚至骑母马者都会被人嘲笑。仓库中的粮食,陈的还没吃完,新的又倒进去,更底下的都发霉了。府库里堆放的钱财年深日久,穿钱的绳子都断了。

这些就是国力。汉武帝决意反击匈奴,一雪前耻,着手解决汉帝国的边患。

可是,朝中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占上风。窦太后在世时,和王皇后都认为汉武帝太年轻气盛。就在一年前,汉武帝稍微表示了一下对和亲的不满,就被朝堂上主和派的声音淹没,只有有王恢站出来支持。于是和亲只得继续。

这次,王恢的奏章激起了汉武帝的雄心壮志,当下召集众大臣商议出兵。

王恢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被处死

韩安国首先发言:“ 茫茫大漠,我军劳师远征却难以找到匈奴主力。就算找到了,我军乃强弩之末,匈奴人以逸待劳,我军必败。

王恢道:“大人所虑,不过是找不到匈奴主力。我有主意可使军臣单于自投罗网。”当下将自己和聂壹商议的计策详细说了。

但韩安国老成持重,还是觉得风险太大。便道:“高祖身经百战,文有张良,武有韩信,还受白登之辱。文景二帝更是不敢轻启战端。”

这是拿先皇来压汉武帝了。汉武帝性子刚强,强压心头怒火,说道:“我们刚和匈奴和亲,军臣单于定不会料到我们有此一招。我看此计可行。”

众朝臣察言观色,不敢再争辩。马邑之战就在汉武帝的坚持下议定了。

之一步,汉武帝先派聂壹假意逃亡至匈奴,引诱军臣单于来攻马邑。

第二步,汉武帝调遣重兵30万,任韩安国为主帅,会同李广、公孙贺,带领主力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王恢和李息率3万余人出代郡,切断匈奴的后路。

作战计划貌似天衣无缝,只等聂壹诱敌成功。

这年农历六月,聂壹见到军臣单于,献计道:“我手下有几百号人,可以杀了马邑县令,举城投降,大王只需在外接应,马邑城中财物唾手可得。”

匈奴一向看重汉朝的财货。军臣单于顿时垂涎欲滴,欣然同意了聂壹的计划,亲自率领10万大军,在武州塞集结。一旦聂壹起事成功,便去接应。

聂壹回去后和马邑县令商议,把一个死囚的脑袋挂在城门楼上,冒充县令。匈奴探子信以为真,赶紧回去报告。

军臣单于大喜,率军直奔马邑。一路上探子归报,前方并未发现汉军。

王恢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被处死

行军到离马邑还有一百多里的地方,匈奴发现路边有成群的牛羊吃草,却无人放牧。军臣单于老奸巨猾,疑心大起。便派人打下汉军一处边防哨所,抓了个雁门尉史审问。

尉史很害怕,哆哆嗦嗦将汉军的计划和盘托出。

军臣单于听了大吃一惊,说道:“我本来就觉得不对劲”。又指着吓破胆的尉史说:“如果不是此人,我就中了汉天子的诡计了。他是老天派来帮我的。”于是封尉史为“天王”,立即撤军。

韩安国等将领空等一场,得知匈奴已经跑了。率部追到边塞,连人影都没见到。

王恢所部正从代郡以北进军,意图袭击匈奴的辎重部队。可他发现匈奴大军全身而退,变成了正面对敌,以3万对10万。王恢不敢追击,也撤兵了。

其实军臣单于犹如惊弓之鸟,生怕跑得不快。此时王恢若出战,军臣单于必不敢恋战。虽然不能歼灭匈奴大军,至少会斩获颇丰。

王恢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这也说明当时汉军对于匈奴普遍畏惧。如果换做李广带这三万人,肯定会追击匈奴。

一场精心策划、声势浩大的马邑伏击战就这样草草收场。

汉武帝大怒,拒不接见前方归来的将领。归罪于首倡开战、却又临阵退缩的王恢,将他送交廷尉。廷尉判处王恢死刑。

王恢害怕,便拿出大批黄金贿赂汉武帝的舅舅、时任宰相的田蚡,让他替自己说情。

汉武帝却说:“马邑之战是王恢提议发起的。因他一番话才出动几十万大军。单于跑了没办法,如果王恢敢于出击,定然有所斩获,也好堵堵主和派的嘴。如果不杀他,如何向天下人交代,以后和匈奴作战又如何让三军用命? ”

王恢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被处死

王恢听到汉武帝这样说,只好在牢里自杀了。

从此以后,朝中再无人敢言和,带兵主将也轻易不敢言退。

马邑之战虽然无功而返,但它标志着汉朝对匈奴的政策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由此拉开了汉帝国反击匈奴的大幕。

汉帝国出击匈奴是在国力绝对优于匈奴的前提下进行的。即便如此,也打得很艰难。一代铁血皇帝汉武帝,晚年深感自己穷兵黩武。下令改变国策,与民休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5/60636.html

“王恢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被处死”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魏延、王平与张郃三人的实力孰高孰低?

三国时期魏延、王平与张郃三人的实力孰高孰低?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去守街亭,诸葛亮不放心,派王平协助马谡,以挡张郃,诸葛亮为了防止出现闪失,加派高翔屯兵列柳城,又担心高翔不是张郃对手,派魏延屯兵在街亭之后,作为接应,总守汉中咽喉,相当于给街亭上了双保险,结果,马谡屯兵山上,被张郃切断取水之道,...

在宋朝时期,皇帝都没有身穿龙袍是因为什么?

在宋朝时期,皇帝都没有身穿龙袍是因为什么?

龙袍可以说在历史上始终是皇帝的专属,没有人敢逾越,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都有一个荣耀的名字,那就是“皇帝”。皇帝贵为九五之尊,位居万人之上,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见一斑。这么看来,皇帝自然拥有了很多特殊性,首先就从他...

吴班:蜀汉时期外戚、将领,在蜀汉将领中有较高地位

吴班:蜀汉时期外戚、将领,在蜀汉将领中有较高地位

吴班,字元雄,生卒年不详,兖州陈留郡(治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领军,随刘备参加伐吴之战,后又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参加北伐曹魏的战争,并于公元231年(建兴九年)的北伐中大破司马懿。官至骠骑将军,封绵竹侯。吴班以豪爽侠义著称于当时,又因族...

孙尚香是怎么死的 跳河自尽是不是真的

孙尚香是怎么死的 跳河自尽是不是真的

对孙尚香是怎么死的历史?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喜欢看《三国演义》的小伙伴们,应该都知道孙尚香与刘备的爱情故事吧。很多人对孙尚香的死感到惋惜。下面,就来讲述一下孙尚香是怎么死的吧。孙尚香是自己跳入河中而去世的。孙尚香跳河是为了刘备,当时,孙尚香已经是刘备的夫人了,孙尚...

张微:西晋时期广汉太守,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张微:西晋时期广汉太守,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张微(239年-310年),字建兴,益州犍为郡武阳县人。西晋官员,其父张翼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任梓潼、广汉、蜀郡三郡太守,出任庲降都督,后随诸葛亮和姜维北伐,官至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初封关内侯,进爵都亭侯。人物生平张微(华阳国志作张徵...

施琅是什么人?他最后是什么下场?

施琅是什么人?他最后是什么下场?

施琅,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明末清初的时候,施琅在反清和降清之间反复不断。最后因为收复台湾有功,而被封为靖海侯。那么,施琅为什么会反复不断呢?他那样做,清朝稳定局势以后,是怎么对待他的后人的呢?客观来说,施琅的反复无常,实际上很多都...

刘邦称帝后对身边名将下手 萧何为什么能安然无恙

刘邦称帝后对身边名将下手 萧何为什么能安然无恙

刘邦称帝后,将身边名将尽数消灭,为何偏偏萧何安然无恙,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喜欢研究汉朝的小伙伴们对于刘邦这个人肯定是非常的熟悉,就是刘邦打败了项羽,创立了汉朝,汉朝在刘邦的开辟下成为有一个一统的朝代,但是在刘邦称帝之后,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儿,那就是在刘邦称帝后,他...

博尔济吉特哲哲的皇后之位是怎么来的?皇太极为何这么做

博尔济吉特哲哲的皇后之位是怎么来的?皇太极为何这么做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的正宫皇后,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据《清太宗实录》记载,皇太极登记在册的后妃有15人,位份居首的正是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其实,《清史稿》等文献中都有记载,皇太极在娶哲哲之前,还娶过2个女人,她们分别是嫡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