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死后河北百姓大哭,背后真正原因是?
你们知道袁绍的故事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
纵观汉末三国时代,最有机会一统天下之人是袁绍,而最为可悲之人亦是袁绍。自关东起兵以来,袁绍逐渐吞并冀州、青州、并州和幽州,成功占据四州之地,史称他“并四州之地,众数十万”。
然而,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此战之中,占尽出身、威望优势的袁绍,最终却不敌实力远不如己的曹操,袁军主力基本丧失殆尽。两年之后,袁绍便在忧愁之中发病而死。
有趣的是,袁绍死后,他所统治下的河北民众听闻此消息后,大哭不已,一连数日。那么,这背后究竟有何原因呢?
根据《献帝春秋》的记载:“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由此观之,河北民众之所以在袁绍死后如此嚎哭不已,原因便在于袁绍的为政颇得民心。
客观地说,论军事才能,袁绍实是平庸至极;而若论理政才能,袁绍还是颇有章法的。自袁绍占据以冀、青、幽、并四州为代表的河北大地后,百姓颇得安定,赋税也并不特别沉重,刑罚也比较轻。故而,河北之地的百姓,才能在汉末乱世得以喘息一时。
也正因如此,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深得民心,甚得百姓的爱戴。而袁绍之所以为政宽松,又与他的性格有关。根据《三国志·袁绍传》所载:“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后汉书·袁绍传》中也有着”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的记载。
正是由于袁绍此人天性宽厚,性格较为宽和的原因,才使得他的治民之策较为温和,而不是像曹操那般严刑峻法。因此,如果就治民策略而言,袁绍是将道家和儒家融合在一起进行治理民众,而曹操则主要是采取以法治民的方式。
作为百姓而言,自然更适应袁绍的宽松统治,而不习惯曹操的高压统治。因此,在袁绍死后、曹操即将入主河北之前,河北民众痛哭袁绍之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就实质而言,河北民众的这番表现,一方面是对袁绍以宽治民统治策略的认可,另一方面是对曹操以严法治民统治策略的反抗。
综上所述,袁绍死后,河北民众之所以痛哭数日,直接原因是袁绍为政宽和,而本质上则反映了对两种统治策略的不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