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据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为什么最终输给了刘弗陵?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5-16)330

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刘据为什么最终输给了刘弗陵?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治武功卓然超群的皇帝,奠定了大汉王朝强盛的基础。然而,汉武帝晚年,宫中发生了一场牵连数万人的巫蛊之祸,而这也直接导致了戾太子自杀。关于巫蛊之祸,历史上存在很多的争论,也让这段历史成为大家争相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汉武帝像汉武帝是否想要借巫蛊之祸更换太子?

汉武帝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对未来的接班人的选择上是十分重视的。从汉武帝从小对太子刘据的培养上就能看出,汉武帝对于太子的要求非常高。《汉书》: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为立禖,使东方朔、枚皋作禖祝。少壮,诏受《公羊春秋》,又从瑕丘江公受《谷梁》。及冠就宫,上为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故多以异端进者。

汉武帝在二十九岁的时候,才有了自己的之一个儿子刘据。因此,汉武帝对刘据自然是十分喜爱,把刘据当做未来的接班人来培养,并且在七岁的时候就立为太子。汉武帝对于刘据的培养十分用心,不仅给刘据配了德高望重的老师,教授《谷梁》等儒学经典,而且还让刘据开府养门客,建立自己的智囊团。这些都是汉代其它皇子没有的特殊待遇。

刘据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为什么最终输给了刘弗陵?

然而,太子刘据并未达到武帝心目中接班人标准。《资治通鉴》记载:“及长,性仁恕温谨,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汉武帝不仅认为刘据“材能少”,而且还跟自己完全是两个风格。后来,汉武帝又生了几个儿子,慢慢的对太子有所疏远。“上与诸子疏,皇后希得见”、“皇后、太子宠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而且皇后和太子的“不自安”十分的明显,被汉武帝觉察到了。于是汉武帝安慰大将军卫青说,";作为我的接班人,没有比太子更合适的人选了”,并让他“意晓”皇后和太子。《资治通鉴》:上觉之,谓大将军青曰:“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大将军顿首谢。皇后闻之,脱簪请罪。

武帝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是因为此时卫青等卫氏外戚还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势力还很强大,汉武帝还要依赖他们。另一方面,太子并无重大过错,而且当时确实没有更合适的太子人选。但在汉武帝的内心里,还是有更换太子的想法的。在泰始三年(公元前94年),汉武帝更换继承人的意思彻底流露了出来。《汉书》:是岁(泰始三年),皇子弗陵生。弗陵母曰河间赵婕妤,居钩弋宫,任身十四月而生。上曰:“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门曰尧母门。

汉武帝认为此子(刘弗陵)有圣人之象,将钩弋之门称作“尧母门”,相当于把这个儿子比做尧。此事发生在巫蛊之祸的前三年,皇后和戾太子刘据都还在世。这样做,无疑是释放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这个儿子(刘弗陵)会是未来的皇位接班人。

刘据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为什么最终输给了刘弗陵?

所以,汉武帝早年虽然对刘据非常的喜爱和重视。但是随着刘据的长大,汉武帝对刘据并不满意,晚年已经产生了更换太子的想法。因此,巫蛊之祸其实是江充等人充分体会皇帝意思来的一场“易储运动”。汉武帝为什么想换掉太子刘据?

前文提到,汉武帝认为太子刘据“材能少,不类己”,所以心里对接班人不满意,但这只是汉武帝想更换太子的原因之一,甚至是次要原因。因为,被汉武帝比作“尧”的小儿子刘弗陵,虽然“壮大多知,上常言类我”,但汉武帝在立他为太子时却犹豫了很久。《汉书》:钩弋子年五六岁,壮大多知,上常言“类我”,又感其生与众异,甚奇爱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稚母少,恐女主颛恣乱国家,犹与久之。

因此,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汉武帝真正担心的是“女主颛恣乱国家”,所以,后来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的时候,赐死了“尧母”钩弋夫人。而这个“女主”代表的就是外戚势力。汉武帝一直都对外戚干预皇权十分不满,早年废掉陈皇后,立卫子夫的时候,就是因为以长公主刘嫖为首的外戚势力过于强大。后来,在卫太子刘据死后不久,丞相刘屈氂就偷偷和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达成了协议——帮助李夫人之子昌邑王刘髆登上太子之位。这事后来被武帝发现,直接将刘屈氂斩首,李广利灭族,李广利本人则投降匈奴。所以,汉武帝对外戚势力的防范十分的严格。

刘据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为什么最终输给了刘弗陵?

但刘据的背后势力并不仅仅是外戚势力。其实,在巫蛊之祸发生的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卫太子所能依靠的外戚卫青、霍去病等人都已经离世了,外戚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当时更大的依靠也就是丞相公孙贺了(公孙贺是卫皇后的姐夫,太子刘据的姨父)。征和二年早些时候,“丞相公孙贺父子,阳石、诸邑公主,及皇后弟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因此,在刘据牵涉到巫蛊事件之前,刘据的外戚势力基本上被除掉了。但汉武帝并没有叫停这场运动,反而让江充全权负责调查巫蛊事件。这说明,武帝的目的还未达成。

巫蛊术《汉书》:充典治巫蛊,既知上意,白言宫中有蛊气,入宫至省中,坏御座掘地。上使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助充。充遂至太子宫掘蛊,得桐木人。时上疾,辟暑甘泉宫,独皇后、太子在。

江充“既知上意”,明白“上意”不仅仅是除掉公孙贺等外戚,而真正的目标就是太子刘据及其势力。于是江充等人“至太子宫掘蛊,得桐木人”,将刘据拉进了巫蛊事件的漩涡中来。而能让太子卷进这件事情,如果没有汉武帝的授意,江充等人也不敢如此。

为什么要针对太子刘据呢?这就要从当时的朝堂格局说起了。《资治通鉴》:上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 *** ,虽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悦。皇后恐久获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应擅有所纵舍。上闻之,是太子而非皇后。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邪臣多党与,故太子誉少而毁多。卫青薨后,臣下无复外家为据,竞欲构太子。

当时的朝堂主要分成了两派。一派是深酷用法者,是汉武帝的坚定支持者;一派是宽厚长者,是卫太子刘据的坚定拥护者。在当时,深酷用法者是占多数的,因此太子“誉少毁多”。好在汉武帝虽然坚定的执行严刑峻法这一套,但是对太子的宽厚执政理念也是肯定的,每次外出";常以后事付太子";,对于太子的一些决策,“上亦无异,有时不省也”。这与汉武帝之前所说的“欲求守文之主”的思想是一样的。

刘据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为什么最终输给了刘弗陵?

既然这样,那么卫太子刘据为什么还是牵涉到巫蛊事件中了呢?

虽然太子宽厚,“仁恕温谨”,但太子身边的人未必都是好人。在《汉书》和《资治通鉴》里都记载了一件事情,就是太子刘据在开馆养门客后,接纳了很多“异端”分子。

《资治通鉴》:初,上为太子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故宾客多以异端进者。

《汉书》:及冠就宫,上为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故多以异端进者。

那异端究竟是指什么呢?“异端”宾客又是指的哪些人呢?

众所周知,汉武帝连年征战,对国力的消耗巨大。太子经常谏诅汉武帝的军事行动,但汉武帝依然坚持“征伐四夷”。汉武帝也自知“兵事劳民”,自己的所做所为,有可能“袭亡秦之迹”。言下之意,是指自己的所作所为可能会引起反对势力的暴动,导致大汉政权的更迭。

但是为了实现自己开疆拓土,剿灭四夷的政治理想,汉武帝仍然坚持对外用兵。为了防止“袭亡秦之迹”的发生,汉武帝必须对可能危及到政权的势力都进行了严密的防范。此前对于外戚势力的打压就是其严密防范的表现形式之一。

刘据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为什么最终输给了刘弗陵?

而对汉武帝“征伐四夷”的反对最强烈的就要属奉行儒家“仁政爱民”思想的宽厚长者了,而“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当汉武帝晚年想继续对外用兵时,朝堂上受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汉武帝感觉到太子背后的这股势力随着太子的年长(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逐渐稳固、壮大。而且,这些势力中还夹杂着很多心怀“异端”的分子,这股势力不得不引起汉武帝的警惕。

太子可能自己没有逼宫退位的想法,但是这些“异端”分子却很有可能挑唆太子抢班夺权,尤其是在国力虚耗的武帝晚期。巫蛊事件发生后,太子的少傅石德就以秦朝公子扶苏的故事为例,建议太子私自调兵,诛杀江充等人。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武帝连年征战导致国家动荡的时候,这些“异端”分子极有可能挑唆太子逼宫汉武帝。虽然武帝希望继任的太子刘据能够“守文”“安天下”,但是并不希望自己还在位的时候就被逼宫让位,这是武帝不能容忍的。

所以,武帝借巫蛊之祸想打压的不仅是太子身边的外戚势力,更重要的是太子背后的“宽厚长者”势力。这些势力在“异端”分子的挑唆下,极有可能威胁到汉武帝的皇权。

刘据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为什么最终输给了刘弗陵?

当太子起兵的消息传来后,武帝并不认为太子会造反,直到后来天子使者回报“太子反已成”,才让汉武帝大怒,而怒的是,太子真的造反了,这正是他一直所担心的。武帝遂也对太子起了杀心。太子兵败自杀后,依附于太子的如侯、石德、张光等人被杀,其它太子宾客也全部被杀。《资治通鉴》:长安扰乱,言太子反。苏文迸走,得亡归甘泉,说太子无状。上曰:“太子必惧,又忿充等,故有此变。”乃使使召太子。使者不敢进,归报云:“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上大怒。结语

后来,武帝知道了巫蛊事件的全部经过,自知当时的卫太子本身是没有抢班夺权的想法的,起兵拒捕是由于江充所迫,石德教唆,不得已而为之。汉武帝晚年对戾太子之死感到十分愧疚,建造“思子宫”,来表达自己的忏悔和对太子的思念。但值得注意的是,巫蛊之祸中的另一受害者卫皇后,汉武帝却并未采取任何的弥补措施,甚至都没有为卫皇后改葬,直到宣帝即位,才在卫皇后安葬的原地,建园起冢,进行改葬,称思后园。所以说,汉武帝借巫蛊之祸,打压外戚以及太子背后的“宽厚长者”势力是确有其事的,只是太子因此而死,是武帝不曾想到的结果。

所以,发生在晚年的巫蛊之祸,既是汉武帝对现任太子刘据的不满的表现,更是对自身皇权受到威胁感到不安的爆发。巫蛊之祸的发生,是汉武帝借江充等人之手发动的一场打压外戚势力和长者势力,改易皇储的一场阴谋。即使戾太子不造反,等待他的也是被废的命运。而刘弗陵虽然最终成功立为太子,却也失去了自己的母亲钩弋夫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05/63039.html

“刘据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为什么最终输给了刘弗陵?” 的相关文章

李信率领20万大军灭楚失败 秦始皇又是怎么处理他的

李信率领20万大军灭楚失败 秦始皇又是怎么处理他的

对李信率20万秦军灭楚,结果大败而归,秦始皇是如何处理李信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信的名气其实是沾了西汉名将李广的光,他是李广的先祖,但他确实是陇西李氏崛起的关键性人物。李信生平在史书上记载得并不详细,其祖父李崇曾任陇西太守,其父曾任南郡太守。由此可见,李信有可...

冯太后: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冯太后: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冯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名字不详,祖籍长乐郡信都县,北魏王朝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嫡母,孝文帝元宏嫡祖母,辽西郡公冯朗之女。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

诸葛亮当初为什么要选择刘备 选择东吴和曹魏又会怎么样

诸葛亮当初为什么要选择刘备 选择东吴和曹魏又会怎么样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何愿意跟随刘备?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23年2月,刘备病重,他将诸葛亮招到永安,与李严一同托付后事。当时刘备将蜀汉与他的儿子刘禅尽数托付给了诸葛亮,他甚至赋予了诸葛亮更换帝王的权力,诸葛亮深感于刘备对自己的信任,称自己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

历史上袁绍与曹操二人的心胸如何?有何不同?

历史上袁绍与曹操二人的心胸如何?有何不同?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局面中,诸侯之间你争我夺,人人都想自立为王,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良药苦口利于疾,忠言逆耳利于行!人的天性都是喜欢听好听的、顺从的话,不喜欢别人反驳或者批评自己,然而往往那些给你泼冷水的人,才是对你最好的人。官渡之战田丰多次劝谏袁绍不要出兵...

三国时期马超与颜良二人的实力怎么样?

三国时期马超与颜良二人的实力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超和颜良都是汉末三国猛将,当然,张郃和徐晃作为曹魏五子良将,自然也不差,但是,在演义中,马超二十合击败了张郃,颜良二十合击败了徐晃。马超和颜良,同样都是二十合打败对手,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究竟谁更厉害呢?先看马超二十合打败张...

蹇叔入仕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何能名垂青史?

蹇叔入仕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何能名垂青史?

秦穆公作为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位期间麾下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蹇叔,在蹇叔的用心辅佐下,秦穆公最终成就霸业。很多人对此了解甚少,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吧。蹇叔的出仕,可与其他人出仕不同,有的人为了名利,也有人是为了权力,当然还有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位蹇叔是因...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战的时候 司马懿为何要杀曹爽三族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战的时候 司马懿为何要杀曹爽三族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为何一定要将曹爽诛灭三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249年,曹爽被司马懿灭三族,曹爽大骂道:“司马懿,你这个大骗子,骗我交出兵权却要灭我三族。都怪我太过天真,悔不听桓范之言落到如此下场!”话音一落,刽子手手起刀落,曹爽瞬间身首分离...

三国演义中张郃的死与魏延和关兴有何关系?

三国演义中张郃的死与魏延和关兴有何关系?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张郃作为曹魏名将,以用兵巧变著称,张郃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善于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连诸葛亮和刘备都很忌惮他,最终,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退军时,设伏将张郃射死,除掉了这个心腹大患。在正史中,张郃追到木门,被箭射中右膝而死,在演义中...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