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什么说唐朝的阉宦之祸是从李隆基开始的?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6-09)260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述李隆基的故事。

唐朝的皇帝,前前后后不下二十任,最有名的不过三两个,而对历史进程影响更大的……我认为不是唐太宗李世民,而是唐明皇李隆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李世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摘了隋朝的桃子。而李隆基则不然,他是凭借自己的真本事,开创了大唐的另一个盛世。可以说如果没有他,就没有真正的盛世大唐,也许就连李白、杜甫和唐诗三百首也不会光耀千秋。

子曾经曰过“大唐盛由李三郎,败也由三郎”。如果没有李隆基在位时的“安史之乱”,大唐也许不会那么快走向衰落,说不定还能顺手把那个三百年的魔咒给解开。如果不是他纵容边将坐大,也许唐朝即使衰亡,石敬瑭也不会割让“燕云十六州”,从而让中原失去了阻挡北方铁骑的屏障……有关李隆基的对错,足以写出一本专著,但是我们今天篇幅有限,就先聊聊题目中的问题。

为什么说唐朝的阉宦之祸是从李隆基开始的?

宦官

我们习惯于把去了势的男人叫太监,但其实人家的学名叫宦官,太监一词源于唐朝的中御府的主官官职。宦官历史由来已久,至于谁是之一个想出这么个“睿智”主意的人,已经无从可考。有文字记录的信息显示,自秦朝开始,这群介于男女之间的人,就开始在朝堂前后搞风搞雨。等到了唐朝,李渊和李世民父子,都对宦官比较提防,所以对他们的权力都做了一定的限制。

为什么说唐朝的阉宦之祸是从李隆基开始的?

在他二人之后的最初几任男女皇帝,基本也是萧规曹随,所以宦官一直都没什么表现的机会。但是到了李隆基掌权后,宦官们又开始蹦跶起来,这个被压制了多年的群体,就像被压弯了的竹子,在松了他们的禁锢之后,他们反弹的力度把整个大唐都给打的七荤八素。以至于在“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的半边天都被一帮宦官给挡着,后续的皇帝几乎都生活在他们的阴影之下。

那么李隆基为什么要把这帮远古怪兽给放出囚笼呢?

原生家庭

要回答上面的那个问题,我们就要掉过头来去追溯李隆基的成长史。

唐朝是一个以“文名”闻名天下的文明朝代,但是这个朝代非常的奇葩。它把嫡长子继承制奉若神明,但在行动的过程中,又把自己信奉的神明狠狠地踩在脚底,唐朝20为李姓皇帝,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只有区区三人。这其中既不包括李隆基本人,也不包括李隆基的父亲唐睿宗李旦。

李隆基出生时,他的父亲已经被武则天立为傀儡皇帝,当时的李旦被武则天圈养在皇宫大内,不得任意外出。由此可见,李隆基出生以后,也没有过上什么富贵荣华的生活。在李隆基八九岁时,他的母亲德妃窦氏,被武则天因故杀害。而他本人则和一帮被打压的李氏子孙,一起被软禁在了皇宫之中,时间长达七年之久。(按他的年龄和身份,他本应出阁)可想而知,李隆基的内心当时应是如何的凌乱。

后来随着武则天年老体衰,她对于自己的皇子皇孙也开始稍稍放松。李隆基的等人,在结束了长达七年的“有期徒刑”之后,被释放了出来。李隆基从小天资聪颖,知道自己只是暂时的安全了,要想好好活下去,就必须好好表现。于是史书记载,这一时期的李隆基,十分热衷于斗鸡走狗,表现的是十分人畜无害。

在不久之后,狄仁杰一手提拔的张柬之,发动了“神龙之变”,把武则天赶下了台,扶持李旦的哥哥李显当了皇帝,史称唐中宗。张柬之等人因为有拥立之功,而被李显“主动”封为异姓王。李显为了防止“五王”专权,又和“武氏家族”打得火热,最终给自己戴了一顶绿的发青的大帽子,(实际不止一顶)而他的好皇后韦氏却并不满足,因为她的偶像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不久之后,李显就死在了她的手上。

个人经历

当时和韦皇后一样野心勃勃的,还有武则天的“乖女儿”太平公主,和一脸青春痘的李隆基。他们姑侄二人,在一番友好的讨论过后,决定强强联手。在公元710年,他们姑侄联手发动了“康隆之变”,尽诛韦氏一族,然后把李旦又给扶上了皇位。参与这次战役的,有一直跟随李隆基的宦官高力士,还有一个叫陈玄礼的将军。

李旦是一个非常懦弱的人,所以即使当了皇帝以后,也经常被他姐姐太平公主揉捏。李隆基看出太平公主有效仿武则天的意图,于是他决定先下手为强,和亲信高力士等人发动了“先天之变”,一举铲除了太平公主的势力。他也凭借这次的功劳,当上皇太子,而李旦的嫡长子李成器,则主动表示心甘情愿的让李隆基当太子。李旦随后感觉李隆基已经长大,就把皇位“禅让”给了李隆基。

李隆基很早就经历了别人一辈子都无法经历的事情,所以他对于事物的看法,变得十分成熟,他在登基之时,就已经发现了政治的奥秘——平衡。在他把自己的地位稳固以后,他就搞起了平衡。他把本身并无大才的李林甫扶上了相位,然后借着李林甫的手,又去制约边将的权力,然后再重用宦官去制约李林甫。当这三个点平衡以后,李隆基就开始了自己的“无为而治”。

与此同时他建立一所宅院,用来安排给自己的兄弟等人居住,史称“十王宅”,后来因为人口裂变,他又建了“百孙院”。这些宅子很像是一个监狱,原则上不允许这些皇族随意进出,他们对外的所有事情,都由各自的太监代办,因此太监此时的作用,也变得非同小可。

小结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李隆基的政治构想中,宦官本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十王宅”和“百孙院”的建立,也让宦官和皇子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而辅佐李隆基的儿子李亨上位的宦官李辅国,就是在此时和李亨建立起友谊的。“安史之乱”虽然让李隆基退了休,但是他对于宦官使用的策略,却和“十王宅”、“百孙院”一起流传了下来,而宦官们也由此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06/67134.html

“为什么说唐朝的阉宦之祸是从李隆基开始的?” 的相关文章

诸葛瑾在劝降关羽的时候 关羽为何不将人扣押便于突围

诸葛瑾在劝降关羽的时候 关羽为何不将人扣押便于突围

还不知道:诸葛瑾前来劝降时,关羽为何不扣押他借此突围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据史料记载,刘备打下西川和汉中之后,威震华夏,成为颇具实力的一方诸侯,此时驻守荆州的关羽,为了响应西线的战事,居然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襄樊战役。大家都知道,关羽将樊城的曹仁打得是节节败退,...

年羹尧被雍正处死之后 雍正是怎么对待他的妻女的

年羹尧被雍正处死之后 雍正是怎么对待他的妻女的

对年羹尧被雍正赐死后,他的妻儿结局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年羹尧被雍正赐死后,他的哥哥年希尧受其影响被罢免官职,万幸的是没有因此获罪。他的妻子毕竟出生于辅国公,在年羹尧出事后就被送回辅国公家,这才免受牵连逃过一劫。至于其他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的十一个儿子当中,除...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船是谁烧的 周瑜还是自己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船是谁烧的 周瑜还是自己

对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水师战船,到底是周瑜烧的,还是他自己烧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赤壁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之一。当然,很多人对这场战役的了解可能还是来自于《三国演义》。而在演义中,罗贯中也是花费了大量笔墨描述了赤壁之战:先是黄盖和周瑜演了一...

作为二婚女,刘娥有什么魅力迷得宋真宗神魂颠倒?

作为二婚女,刘娥有什么魅力迷得宋真宗神魂颠倒?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刘娥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作为二婚女,刘娥有什么魅力迷得宋真宗神魂颠倒?请听我详细道来。刘娥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刘延庆曾在五代十国的后汉政权出任右骁卫大将军之职,她的老爹刘通在宋太祖赵匡胤时期曾出任四川嘉州(现今四川乐山)刺史...

为何说曹丕是个心胸狭隘的人?

为何说曹丕是个心胸狭隘的人?

曹丕是三国时期魏朝的创建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比起他父亲曹操来说,不管是在文韬武略上,还是在用人和气度上,都差远了,曹丕心胸狭窄,除了害死五子良将于禁,还害死了哪位大将?先看曹丕害死于禁的经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于禁在襄樊战役中,被曹操派去...

否定雍正就是否定自己 乾隆为什么还要退给自己的叔叔平反

否定雍正就是否定自己 乾隆为什么还要退给自己的叔叔平反

否定雍正,就是动摇自己皇位基础,为何乾隆还要给叔叔们平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乾隆皇帝给八叔胤禩,以及那些和他爹雍正争夺过皇位的叔叔们平反这件事,确实有些让人不太理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乾隆是雍正的儿子,如果给胤禩等人平反,就意味着胤禩等人没...

项羽输给刘邦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刚愎自用还是另有别的原因

项羽输给刘邦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刚愎自用还是另有别的原因

对霸王项羽败给刘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志》中有言:“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秦末乱世,一代霸王项羽怀揣着自己的英雄梦想,带领着江东的才俊们南征北战,从此占一方势力,书写一生传奇威名。横空出世的项羽,战...

马皇后作为朱元璋的原配 马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马皇后作为朱元璋的原配 马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原配马皇后,屡次干预朝政,为何在丈夫心中无可取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马皇后从小贤良淑德,识大体有分寸,在帮助朱元璋打下江山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帮助朱元璋分析战事情况,指引正确的方向。在得到江山之后,马皇后深知打江山容易,守住自己千辛万苦...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