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有哪些功绩?为何王玄策在凌烟阁榜上无名?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王玄策有哪些功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及王玄策,想必大家熟知的就是他一人灭一国的事迹,这确实属于王玄策的功绩,但却不是他对于李唐王朝的更大贡献。在这儿,或许有人会疑惑,还有什么能够比得上“灭一国”的功绩嘛,还真就有。
首先应该了解的是,王玄策虽然在当下有着盛名,但在当时却名声不显,毕竟唐初名将云集,怎么也轮不上王玄策。之前有朋友疑惑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如此凶残为什么凌烟阁榜上无名,我确实有点儿脑壳发蒙。
事实上,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是当时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为李唐王朝为李世民的霸业前前后后付出了诸多心血,品级也都在三品以上。而王玄策虽然灭了北印度的强国,但是在大唐眼中也不过是踩死了大一点的蚂蚁,王玄策终其一生五品下的官职就能看出这一点。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与“一人灭一国”的事迹比起来,事实上王玄策在其他方面的努力对于李唐王朝的贡献更大,三次出使印度(一说四次)不仅仅是沟通了当时与天竺诸国的联系,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发展也给予了深远影响(类似于唐僧玄奘的贡献)。
唐初,在天可汗李世民的统治下,对于四周的探索积极性十足,包容开放的态度才有了四方来朝的盛世。就与天竺的交流而言,王玄策是继玄奘之后又一位使者(当然目的不同,玄奘属于偷溜出国学习佛法,王玄策是属于国家间的交流)。
“要致富先修路”,这里边说的便是道路畅通的重要性,王玄策虽然没有修路但却开辟了一条新的通往天竺诸国的道路:甘肃——青海——尼泊尔——印度,玄奘则是由玉门关沿着之前的丝绸之路出发。新道路的开拓,以快捷安全几乎代替了原先的丝绸之路,极大地加强了与天竺诸国的往来交流。
上边谈到的王玄策“一人灭一国”便是发生在第二次出使的时期,盛唐使团一路上受到天竺诸国的礼待,按理来说此次出使也同之一次一样过来充当高高在上的上使。然而这一时期,戒日王恰巧驾鹤西去,宰相阿罗那顺篡夺了权力,并发动人马将王玄策一行人扣押了下来。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得以逃脱,向小国泥婆罗借了7000余人又有吐蕃1200精锐的支持,很快便报了一箭之仇,攻破国都擒获阿罗那顺,而俘虏的万余人或许便成了长安街头的“昆仑奴”,这也使得大唐的威名更盛。
如此功绩却未得重用自然并非无缘无故:一、戒日王朝本身就是相对松散的联盟国,下边有着三十余个藩国,戒日王一死便分裂。而阿罗那顺也得位不正,自然战斗力不强。 二、王玄策之所以能够攻破中天竺国都,是依赖着泥婆罗与吐蕃的援兵,而这显然并非讲道理就能得来的,盛唐的威名才是主要。 三、对于李唐王朝来说,中天竺不过是小国,即使它统一了北印度。
其实,王玄策另一项功绩更为重要,只是没有那般轰轰烈烈具有传奇色彩。出使交流自然带回了他国的物种,火珠、郁金香、菩提树、波稜菜(菠菜)、酢菜、浑堤葱、胡芹等的传入,丰富了唐人的饮食结构。而印度石蜜制造 *** 的传入,再经过了改进后,扬州甘蔗榨汁制糖工艺才更进一步,由紫红块状的糖变成了颗粒状的白砂糖。
事实上,王玄策出使带回的不仅仅是物种的交换,还有着文化科技的交流,如印度医学、佛经等等。王玄策作为大唐与西域天竺诸国联系的友好使者,“一人灭一国”的事迹固然传奇,但文明之间的交流更是深远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