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不传位给才华横溢的永瑆,为何传给嘉庆呢?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乾隆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通过推举制,坐上头把交椅,说到底还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带有典型的达尔文主义;
皇太极去世后,再次出现权力真空,几位大佬争执不下,只好妥协,让顺治捡了个便宜;
顺治传位康熙,也不安定,连后宫和外国人也牵扯进来,最后皇权还被四大臣 *** 。要不是康熙有个人手腕,绊倒了鳌拜,皇权还不知会花落谁家;
康熙的传位问题,更具传奇色彩,先是立胤礽为太子,结果大失所望给废了。然后,几位阿哥争得轰轰烈烈,最后雍正虽得手,但同室操戈的残酷性还是让人心有余悸;
雍正传位乾隆,采用了秘密建储制,皇位交接才基本稳定,接班人员也完全由帝王决定。乾隆在位六十年,有充足的时间考虑接班问题。最开始,他立嫡子,但嫡皇子不幸夭折。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乾隆都在观察中。到了晚年,乾隆没有嫡子,面对的选择都是庶子,主要是永琰和永瑆。那为何得天命的是永琰,失天命的是永瑆呢?
永瑆是乾隆的十一皇子,很有才华,算得上一位才子。他能吟诗作赋,喜欢书法,平时跟 *** 文人相互切磋,与铁保、翁方纲、刘墉并称四大家。但他有个缺陷,受汉文化影响过大,弓马骑射水平有所欠缺。清朝皇室,对皇子的要求是文武双全。乾隆这个人,本就自视甚高,对子孙的要求也比较严,而且比较反对满人严重汉化,一旦皇子有个明显的缺点就会被他指责。
此外,作为帝王,乾隆需要的是有政治才干的人治国,而不是醉心文艺的才子。历史上,搞文艺的帝王,比如李后主、宋徽宗等人,只会误国误天下。因此,永瑆的“才艺”,在乾隆眼里就成了不务正业。
永琰是十五皇子,生母是魏佳氏,也就是《延禧攻略》中魏璎珞的原型。魏佳氏出身并不高贵,是内务府包衣,但乾隆对她异常喜爱,短短十年就为乾隆生了六位子女。生母受宠爱,作为子女的永琰肯定也能沾光。此外,从目前留下的画像来看,永琰中等身材,高矮适中,不胖不瘦,皮肤白皙,五官端正,是一位标准的帅哥,也是清代帝王中最上相的一位。乾隆用人有个特点,明里暗里都会有点以貌取人,永琰的这些特点也是其加分项。
要说才能,永琰也称不上优秀,但他有一个过人之处,“以勤学而闻名”。也就是典型的学霸,经常挑灯夜战,还手不释卷。而且他品格端方,生活简朴,待人宽厚平和。朝野上下,很有有关于永琰的负面新闻。连出使大清的朝鲜使者,也对永琰赞不绝口:
“第十五子嘉亲王永琰,聪明力学,颇有人望。皇子见存四人……唯十五王饬躬读书,刚明有戒,长于禁中,声誉颇多——《李朝实录》”
和其他皇子相比,永琰的缺点最少,所以,乾隆选择了他。乾隆三十八年冬至,乾隆亲笔手书,写下密旨,立十三岁的永琰为储君。当然,立了没对外公开,也不代表永琰可以高枕无忧,乾隆还在会多方观察。
经过二十二年的观察,父子关系相处比较融洽,乾隆既挑不出永琰多大毛病,也看不出其他皇子有什么过人之处,也就通过了观察期,提前解密遗诏,并将皇位禅让于永琰。
秋媚说:永琰是一位四平八稳的皇子,做皇帝后也没有很大建树,称不上优秀,只能算中规中矩。在选择范围有限的情况下,乾隆传位永琰,无异于短中取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