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虽说朱元璋自幼家贫没读过书,但他教育子女却很在行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7-12)30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说到朱元璋的学历,那真是可怜得很,他自幼家贫,没上过一天学。但这决不等于说他是文盲。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以后,就因为粗通文墨,被提拔为亲兵九夫长,后来更是一路提升。他的文化从何而来,是他在黄觉寺当和尚的时候,认识了几个字。后来他发达起来,又跟着李善长等人学习文化,所以后来当上皇帝以后,就能批阅奏折。他是史上少有的草根出身的皇帝,文化不高,但他对儿子的教育却充满了教育智慧。下面就盘点一下他在教子方面的一些做法:

1、对世子朱标倾心培养

朱元璋早在做吴王的时候就把长子朱标立为世子,为了培养好这个接班人,他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请来大学问家、大文豪宋濂给朱标讲经传,给朱标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还特别注重对朱标进行实践教育,他让朱标回乡省祖,让他借以了解沿途的风俗民情,了解父辈创业之艰。他告诫朱标,作为统治者,既要知父辈创业之难,又要了解百姓生活之苦,养成勤俭的美德。

虽说朱元璋自幼家贫没读过书,但他教育子女却很在行

朱元璋还带着朱标,让他随自己去观郊坛。朱元璋还让人带朱标深入农家,熟悉农家的服食和生活器具,以此了解农民的生活。朱元璋看到路边的荆楚,对朱标说:“古人为何要选荆楚做刑具?是因为荆楚能够去风,对人用刑只伤人,而不至于杀人。古人用心如此仁厚,儿当牢记在心。”朱元璋以此来培养朱标的仁德。

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朱标被立为太子。朱元璋对太子的教育更上一个台阶,他为朱标选择的东宫官员都是当时德勋更高者。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他选的这几位重臣可以说有文有武,说明他在重视朱标文化教育的同时,也特别强调对他进行军事教育,以防备将来朱标登基以后会遇到突然变故。他还在太学中选拔品学兼优的十多个国子生给朱标做伴读,并告诫诸生一定要端正心术,不可浮华奢侈,一定要给太子以最积极的助益。

朱元璋还命人建“大本堂”,收集古今典籍图书汇集其中,征召天下名儒做太子和诸王的老师,并选拔才俊之士做他们的伴读。安排老师和才俊轮流值夜。朱元璋对老师们说:“人有精金,必求良冶而范之;有美玉,必求良工而琢之。至于子弟有美质,不求明师教之,岂爱子弟不如金玉邪?”朱元璋认为“教之之道,当以正心为本,心正则万事皆理矣”,他还告诫老师们;“卿等宜辅以实学,毋徒效文士记诵词章而已。”朱元璋的这些话集中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这些观点即使放到今天可以说也充满了教育智慧。

朱标23岁的时候,朱元璋就下令,从今以后,政事交由太子处理,然后向他奏报。朱元璋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朱标练习处理国政,为他以后登基单独执政打下坚实的基础。朱元璋还教育儿子一定要做到仁爱、明察、勤政、谨慎。他还告诫儿子,作为生于富贵的守成之君,朱标具有天然的不足,所以必须下苦功研究执政之策。

1391年,朱元璋让朱标亲自到陕西考察,准备在那里建都。朱标遵嘱前往,一路按照朱元璋的要求省观风俗,慰劳秦中父老。但不幸的是,由于感受风寒,朱标回京之后,就一病不起,竟然因此去世。朱标为人仁慈宽厚,若能登基必是仁君。可以说,他是朱元璋良好家教的成果。

2、采取各种 *** 教育诸王

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除朱标立太子外,其余均封王。他对诸子的教育同样重视。其教子 *** 有如下几种:

之一,编订《祖训录》以做家训。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不仅建立了大明帝国,而且制订了各种法律制度,他几乎把元朝的所以法律制度全部推翻。为了教育子孙,他把自己制订的各种制度汇编在一起,取名叫《祖训录》,他要求子孙严格遵守这些成法,不可更改一字。所以这本《祖训录》既是明朝的法规总集,又是朱家的家训。

虽说朱元璋自幼家贫没读过书,但他教育子女却很在行

第二,编《昭签录》劝诫子孙。朱元璋特命礼部尚书陶凯、主事张筹等,从历史典籍中采集一些有代表性的藩王的历史记载,编著成书,让子孙以古人为镜子,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三,作《诫诸子书》训诫诸王。朱元璋为了训诫诸子,亲自作《诫诸子书》。在这篇文章中,他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诫诸子:“昔有道之君,皆勤政事,心存生民,所以能保守天下。至其子孙,废弃厥德,色荒于内,禽荒于外,政教不修,礼乐崩弛,则天弃于上,民离于下,遂失真天下国家。为吾子孙者,当取法于古之圣帝哲王,兢兢业业,日慎一日,鉴彼荒淫,勿蹈其辙,则可以长享富贵矣。”

第四,编歌训子。朱元璋还亲自编写歌曲,让诸子学唱,歌唱内容都是朱元璋训诫的金玉良言。据说朱棣当上皇帝以后,曾经在大宴群臣的宴会上,让人歌唱朱元璋所编写的歌曲,他并且说:“此先帝所以戒后嗣也,虽在军旅。何敢忘。”

第五,委以重任,锻炼诸子的才干。朱元璋还对诸子任以实职,使他们得到锻炼。有一段时期边疆吃紧,他要求诸王都要熟悉军事,凡是封在边地的诸王更要参与军务。朱元璋多次命令晋王和燕王领兵出塞,连大将冯胜和傅友德都受他们节制。随便说一句,燕王朱棣的军事才能就是在那时培养出来的。当然朱元璋做梦也不会想到会祸起萧墙。

3、教子体验

朱元璋曾经跟一位大臣交流自己的教子体验,他说:“朕于诸子,常切谕之:一举动戒其轻;一言笑斥其妄;一饮食教之节;一服用教之俭。恐其不知民之饥寒也,尝使之少忍饥寒,恐其不知民之勤劳也,尝使少服劳事。”也就是说,朱元璋不仅从大的方面想方设法教育诸子,而且非常注重细节,注重从言语行动和饮食服用等方面教育诸子。朱元璋教子可谓用心良苦。

纵观朱元璋的教子思想,可以说内容非常丰富,并且是成系统的。他既注重对诸子的知识教育,更注重对他们进行实践教育,他特别注重培养诸子的仁德,培养诸子对百姓的关爱。他强调“实学”,就是要培养诸子的实际能力和品德。他的教子理念可以说充满智慧,即使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7/72801.html

“虽说朱元璋自幼家贫没读过书,但他教育子女却很在行” 的相关文章

梁适:北宋仁宗时期宰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梁适:北宋仁宗时期宰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梁适(公元1000年~公元1070年),字仲贤,山东东平(须城)人,北宋太傅、仁宗皇佑年间宰相。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父梁颢为翰林大学士,适以父荫为官。但是为证明自己实力,在景祐元年考取进士。主管淮阳军后,上奏皇帝减少朝庭硬派给京东路百姓的丝绸一百三十万。虽然“...

冯太后为何会进入北魏的后宫?都发生了什么?

冯太后为何会进入北魏的后宫?都发生了什么?

冯太后,北魏文成帝的皇后,是北魏实际执政时间较长、治理功绩非常突出的一位贤后。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冯太后是十六国中的北燕皇室的后人。北魏在统一战争中,灭掉了北燕,冯氏便作为俘虏,被掳进北魏的后宫之中,成了一个婢女。不仅如此,由于担心北燕后人造反,北魏皇帝太武帝还杀掉了冯氏的...

朱棣为呵会发动靖难之役?与姚广孝有何关系?

朱棣为呵会发动靖难之役?与姚广孝有何关系?

靖难之役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朱棣当年想造反,其实他的心中是十分犹豫的。犹豫的原因,是因为害怕造反无法成功。毕竟他只是一个藩王。从古至今,藩王造反的不少,但获得成功的则寥寥可数。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藩王在用一个小小的...

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汉景帝算是一位明君吗

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汉景帝算是一位明君吗

还不知道: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景帝,算不算明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虽说汉景帝接棒汉文帝,开创了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但在很多人的认识里,仍觉得汉景帝算不上明君。无论是性格,还是处事方式等,汉景帝的表现,总让人觉得,他的明君头衔是蹭来的。所以,我们...

顾邵: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览群书,以善于识人为名

顾邵: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览群书,以善于识人为名

顾邵,字孝则,吴郡吴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大臣,丞相顾雍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览群书,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卜静等人。名声广扬,远近闻名,孙权将孙策之女许配于他。以善于识人为名,官至豫章太守。人物生平顾邵博览群书,少年时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

良妃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良妃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良妃卫氏,满洲正黄旗人,内管领阿布鼐女,康熙帝妃嫔。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康熙是一位痴情的皇帝,爱江山也爱美人。他一生的挚爱到底有多少,不得而知,但良妃卫氏确实是他后宫宠妃里一个特殊的存在。在良妃身上,有两个显著的标签:一个是皇八子胤禩的生母;一个是出身包衣组织即辛者库。...

弘曕被夺爵最后还被吓死,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弘曕被夺爵最后还被吓死,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弘曕是雍正老来子,深得父兄宠爱,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由于弘瞻跪在弘历曾经跪的地方上,弘历便削夺了弘瞻一切职爵,最终把弘瞻吓死了。这本来是一件小事,弘历为什么要这样小题大做呢?弘曕的生母刘氏是个汉人,她是管领刘满的女儿。雍正七年,她以答应的身份入侍宫中,由于她“秉性柔嘉…...

项羽当初杀了20万的请君 后人为何还羡慕他的爱情

项羽当初杀了20万的请君 后人为何还羡慕他的爱情

对项羽如此残忍,杀了二十万秦军,为何后人还喜欢他和虞姬的爱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古以来,成王败寇,项羽在秦末之时迅速崛起,成为起义军中的领头人物。大家本以为能够笑到最后的人肯定是项羽,结果没想到被一个亭长出身的刘邦夺去了天下。有人说,项羽是输在了残暴,输在了自...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