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胜保:扶慈禧上位的大功臣,最后却被赐令自尽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7-22)290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胜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胜保是满洲镶白旗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举人,原本是个拿笔不拿刀的书生。虽然只是举人,但由于胜保是满人,加上写文章确实有两把刷子,所以他升官很快,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出仕为官到升迁为卿贰,仅仅花了十年的时间。

《清史稿》胜保的本传,谓其“屡上疏言事,甚著风采。”而胜保一生中的几次重要转折点,也确实都和他上疏言事有关。

之一次转折点在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进攻湖北武昌,时任内阁学士的胜保上疏给咸丰,阐述御敌方略。咸丰一看,想不到这个文官还懂一点军事,正值前线用人之际,于是把胜保派往河南,给钦差大臣琦善帮办军务。胜保从此由文转武,过上了戎马倥偬的生活。

胜保:扶慈禧上位的大功臣,最后却被赐令自尽

不过,胜保虽然身在行伍,却心系朝堂,经常自军中上疏讨论朝政。比如在咸丰八年(1858年),胜保上疏为“戊午科场案”中被枉杀的柏葰鸣不平,斥责肃顺“罗网弥天,衣冠扫地”,非常看不惯肃顺这种鲜廉寡耻的行为。这实际上也为胜保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即在辛酉政变中倒向恭王一方,上疏倡议垂帘埋下了伏笔。

在同治元年(1862年),胜保的另一份上疏,再次改变了他的命运。而这份上疏,让胜保把命都搭了进去,至于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后面再谈。

话说在辛酉政变中赞助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助他们诛除顾命大臣后,原本就非常自傲的胜保腰杆更挺直了,讲话也更硬气了。据说胜保刻有两枚私章,一枚为“十五入泮宫,二十入词林,三十为大将”,藏不住那年少得志、自命不凡的自豪感;另一枚为“我战则克”,吹嘘自己战必胜攻必克。

但这位喜欢自吹自擂的将军,实际上对军事并不怎么在行,反而因为经常打败仗,被人起了个外号叫“败保”。但这位不会打仗的将军却不降反升,深受朝廷重用,主要依靠的是他自己发明的“三板斧”打法。

这之一板斧,叫做讳败为胜。

明明吃了败仗,却给朝廷虚报战功,皇帝有时无法查实,就给胜保论功行赏,命其为钦差大臣,还赐给他一把非常拉风的“神雀刀”,对副将以下可先斩后奏。但时间长了,总会露出马脚,在与太平天国北伐军的作战中,咸丰发现胜保打仗确实不行,以前的战功都是吹出来的,大怒之下将其革职,派往新疆戍守。

咸丰六年(1856年),因战事方殷,值用人之际,咸丰将胜保起复,让他继续参与对太平军的作战。几年之间,胜保也立下了一些功劳,咸丰再次命其为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军务。几场小胜下来,胜保又开始得意忘形了。

咸丰十年(1860年),安徽有个平民叫胡文忠,这人把女儿卖了筹措进京资费,只为了告钦差大臣胜保一状:“胜保督师久无功,又骄纵,好声色,皖名城多陷。苗沛霖跋扈,反形日露,胜若不知。民无生望,吾当为桑梓痛哭矣。使袁甲三终不去,皖何至是?”

为了逼御史林之望将他的话上达天听,胡文忠不惜自缢而亡。最终林之望上疏,弹劾胜保“酒色行乐”,打仗的时候还举办生日会,接受将弁给他庆贺生辰,及其“剿匪不力”等,咸丰决定还是不能让此人留在前线扰乱军心,而将胜保内召回京,降职留用。

胜保这次回京,本来应该是再次由武转文,干回光禄寺卿的老本行。但那一年却正值第二次 *** 战争,英法联军内犯,给了胜保在皇上面前再露一手的机会。这里胜保用上了他打仗的第二板斧,能力不够,演技来凑。

胜保:扶慈禧上位的大功臣,最后却被赐令自尽

我们知道,第二次 *** 战争中,清军与英法联军的关键一战,发生在北京郊外的通州八里桥。当时咸丰命胜保领八旗禁军,与僧格林沁、瑞麟一道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会战。

僧格林沁以冷兵器的蒙古铁骑去对抗英法联军的洋枪洋炮,结果不难逆料,英法联军以极小的代价击溃了清军。八里桥失守,意味着失去了阻挡英法联军的最后一道屏障,咸丰将不得不离开舒适的皇宫逃难去热河,让其大为光火,下旨严斥了僧格林沁和瑞麟。

但同样战败的胜保,不但没有受批评,反而得到了咸丰的嘉奖。原因是打仗的时候联军的炮弹打中胜保的坐骑,导致胜保跌下马背磕伤了下巴。胜保就向咸丰上疏说自己作战如何英勇,不畏枪炮,亲上前线督师。自己决不会像僧格林沁他们那样,急着和洋人议和,想不战而降等等。

当时已经焦虑不已的咸丰一见胜保,下颚果然有伤,愈显得没有负伤的僧格林沁和瑞麟像是临阵脱逃。于是咸丰在谕旨中重重地表扬了胜保:“本日据胜保奏,齐集援兵、静以观变一摺,足徵该大臣忠勇性成,赤心报国!”以致后来咸丰死后,胜保还经常把这句话拿出来说事,每次给朝廷上疏,动辄就说“先皇帝曾奖臣忠勇性成,赤心报国”云云。

除了上述精神奖励之外,咸丰还给了胜保实质性的嘉奖。

“(胜保)著即授为钦差大臣,并开缺以侍郎候补,总统各省援兵,相机剿办。……其各省未到援兵,毋庸归僧格林沁、瑞麟大营,均著交胜保调遣。”

紧接着,胜保向咸丰提议改练京兵,于是又得到了圆明园八旗和内务府包衣三旗兵的统帅权。在辛酉政变时,胜保得以在京畿一代控制有如此多的兵力,即是来源于此。

而胜保打仗的第三板斧,则是招降纳款。

所谓招降纳款,实际上就是封官许愿,比如遇到一股捻军势力,胜保就跟他们的首领说:兄弟,你如果向我投降,我给你顶三品帽子戴戴,过过官瘾,来不来?

招降之术,是胜保用得最多的一个策略。因为这种 *** 不但不费一兵一卒,而且降将的官职是朝廷给,降卒的军饷是朝廷出,胜保可以漫天开价,最后也不用自己掏一分钱。既能上报军功,受降的捻首又实实在在能为其所用,何乐而不为?用这种 *** ,胜保招降了李昭寿、张元龙、苗沛霖、宋景诗等一大票捻首,成果显著。

但是,军饷和官帽虽然都是朝廷出,但这些人认的大哥却是胜保。朝廷自然会担心,你胜保手下兵力这么强,而且都是降军叛将,万一你造反了怎么办?

在这个问题上,同样是文官出身的曾国藩,处理的方式就要高明得多。在攻破天京,立下大功之后,曾国藩不但多番推辞朝廷的奖赏,还主动裁撤湘军,以免被朝廷猜忌。

而胜保则恰恰相反,觉得自己对同治有拥立之功,得意忘形,丝毫不避嫌疑。《清代野记》的《胜保事类记》记载,胜保“生平慕年羹尧之为人”。以前给皇帝上疏,胜保都是自称“奴才如何如何”,而辛酉政变后,胜保开始学着年羹尧的样子,自称“臣如何如何”。不仅如此,胜保还经常在军中大放厥词,经常说“古语有云,阃以外将军治之,非朝廷所能遥制”,又说“汉周亚夫壁细柳时,军中但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等,俨然有养匪自重,轻视太后及幼主之意。

胜保管不住自己的大嘴巴,远不止上面这件事。

在入陕西督军之后,胜保还念念不忘他的年羹尧大将军梦,给地方巡抚写信,都用朱笔札文,已是僭越。幕僚劝阻胜保,他却不以为意道:“尔辈何知,钦差大臣者即昔之大将军也。大将军与督抚例用札,不以品级论也。”对同级的官员,胜保都以钦差大臣自居,肆意 *** ,得罪了不少官员。

除此之外,胜保对好色贪财这四个字,也很好地进行了诠释。

胜保在军中,养了很多“优伶”,而实际上是胜保本人的随营军妓。这些人多为回妇和民间妇女,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之妻。陈玉成在安庆兵败后,被苗沛霖诱擒,献俘于胜保。胜保诛杀陈玉成后,竟看上了他的妻子,纳为自己的侍妾。

而且胜保还很有经济头脑,充分发挥这些优伶的利用价值,让她们冒充亲军,每个月从军饷里提取三千两,进了胜保自己腰包。少了这三千两,胜保手下真正上阵打仗的士兵工资都发不下来,成了当时清军中著名的“饥卒”,无不对胜保怨声载道。

胜保种种自掘坟墓之举,已可知其必不能长久。而我们前面提到,胜保才此时上的一道奏疏,成为了致令其败亡的一道催命符。

胜保初到陕西时,军机处给他寄了一份密信,说朝廷有意任命他为封疆大吏,出任陕西巡抚或陕甘总督,同时劝他在正式任命出来之前,不要向朝廷上疏,以免触怒慈禧。

过了一段日子,这项任命却始终没有下文,胜保开始着急了,不听幕僚的劝告,写了一份奏疏向朝廷邀官:

“凡治军非本省大吏则呼应不灵,即如官文、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等,皆以本省大吏治本省兵事,故事半而功倍。臣以客官办西北军务,协饷仰给于各省,又不能按数以济,兵力不敷,又无从召募,以致事事竭蹶,难奏厥功。若欲使臣专顾西北,则非得一实缺封疆,不足集事。”

一方封疆大吏之职,岂能由臣下开口,讨价还价?因此这份奏折上去之后,果然触怒慈禧。此前不满胜保所作所为的大臣们,如光禄寺卿潘祖荫、顺天府府丞卞宝第、御史丁绍周、华祝三等纷纷上弹章弹劾胜保,谓其“贪财好色,按兵不动,降众杂出,漫无纪律”等。而湖北巡抚严树森更是直言:“回捻癣疥之患,粤寇亦不过支体之患,惟胜保为腹心大患。观其平日奏章,不臣之心已可概见。至其冒功侵饷、渔色害民,犹其余事。”给胜保扣上了一顶叛逆的大帽子。

或许有人认为,严树森是用欲加之罪陷害胜保。但当时胜保为巩固自己的势力,不听诏旨,擅自调降将苗沛霖的部队入陕,恐怕他说自己没有不臣之心,也不会有人相信。

胜保被押解进京后,还是改不掉祸从口出的毛病,不但不配合调查,还狂妄自大、满口胡言。军机大臣李棠阶、大学士周祖培审问胜保河南奸淫案,胜保回答说:“有之。河内李棠阶、商城周祖培两家妇人,无老幼皆淫之。”惹得两位主审官大怒。

而最后,胜保最信任的两位小弟,苗沛霖和宋景诗太不讲义气。两人降而复叛,彻底断绝了胜保生还的希望,这也成为了朝廷处死胜保的更大一项罪名。

“苗沛霖性情阴鸷,曾谕胜保,察其就抚是否可靠,胜保极口保其无他,并乞恩施,且擅调其练众入陕,迨谕旨不准,犹敢屡次抗辩。今苗沛霖已戕官据城,肆行背叛。宋景诗以反复降匪,经胜保代为捏报战功,保至参将,后又在陕拥众东归,亦已背叛。是今日苗宋二逆之糜饷劳师,皆胜保之养痈遗患所致。而胜保之党护苗宋二逆,不得谓无挟制朝廷之心。……姑念其从前剿办发捻有年,尚有战功足录,胜保着从宽赐令自尽。”

而那位最讲义气的小弟李昭寿,此时已经官至提督,提出自罢官职为胜保赎罪,不但没有帮到胜保,反而坐实了他结党营私的罪名。这位曾经功名赫赫,不可一世的胜保,不知道最后选择了自缢还是饮药,总之是不复往日风光,最终死在这四面高墙的幽狱之中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7/74657.html

“胜保:扶慈禧上位的大功臣,最后却被赐令自尽”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活着是蜀汉如果统一了天下 诸葛亮最后会被杀吗

诸葛亮活着是蜀汉如果统一了天下 诸葛亮最后会被杀吗

还不知道:若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蜀汉能够统一,他会因为忌惮而被杀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纵观古今历朝开国功臣,很多都不得善终,毕竟身为能伴随开国君王打江山的臣子,大多都有不俗的能耐,而这些人一旦独立出去,很有可能坐镇一方,威胁到帝国的安危。比如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在...

白马一战要不是关羽出手 曹操麾下还有谁能斩杀颜良

白马一战要不是关羽出手 曹操麾下还有谁能斩杀颜良

还不知道:白马一战,若关羽不出,其他曹将能斩颜良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斩颜良、诛文丑是关羽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二爷吹了一辈子的战绩。自从关羽秒了颜、文2人后,关羽见人就老吹:“你比颜、文如何?”其实这也不能怪二爷飘了,因为颜良、文丑是袁绍麾下的王牌大将,同时也是...

同样都是皇室的女儿 清朝格格和公主有什么不同

同样都是皇室的女儿 清朝格格和公主有什么不同

还不知道:清朝的格格和公主有什么区别?都是皇室女儿,为什么差距这么大?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的格格和公主有啥区别?实不相瞒,受电视剧的影响,我以前都以为清朝没有公主的叫法,都是称呼为格格的,直到嫡癌公主的出现才让我大彻大悟,原来清朝的等级划分这么严格。如懿传中...

卢多逊:北宋初年宰相,他与赵普之间有何恩怨?

卢多逊:北宋初年宰相,他与赵普之间有何恩怨?

卢多逊(934年―985年),怀州河内人,北宋初期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卢多逊博涉经史,喜任术数,于后周显德年间进士,授秘书郎、集贤校理,迁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北宋初,擢知制诰。屡知贡举。乾德六年(968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开宝二年(969年),从征太原,知太原...

陈平是个什么样的人?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陈平是个什么样的人?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陈平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是刘邦身边的谋士,是谋臣张良的好搭档。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陈平虽出身贫民家庭,却自幼“好读书”。其兄把振兴家族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他身上,为给弟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任劳任怨承担起家里三十亩地的耕种任务,且在听到妻子对弟弟颇有怨言时,“逐其妇而弃之。”陈平独具慧...

项羽为什么会输给刘邦 真相原因是什么

项羽为什么会输给刘邦 真相原因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霸王项羽败给刘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三国志》中有言:“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秦末乱世,一代霸王项羽怀揣着自己的英雄梦想,带领着江东的才俊们南征北战,从此占一方势力,书写一生传奇威名。横空出世的项羽,战力...

卫青到底做错了什么 卫青死后汉武帝为何灭其家族

卫青到底做错了什么 卫青死后汉武帝为何灭其家族

对为何卫青一死,汉武帝立刻灭了他卫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卫青和汉武帝的关系很特殊,既是君臣,又是亲戚。汉武帝娶了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后来卫青又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如果单攀亲戚,二人就尴尬了,都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对方。关于题目提到的“卫青一死,汉武帝立刻灭了他卫...

三国时期蜀汉五虎将的后人都是谁?他们结局如何

三国时期蜀汉五虎将的后人都是谁?他们结局如何

都说虎父无犬子,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刘备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他们跟随刘备征战天下,作战勇猛,每一个人都是战功赫赫,在史书《三国志》中,被陈寿并列为一传。而在演义中,五虎上将更是武艺高强,勇不可当。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老子英雄儿好汉,在五虎上将的后代中,哪些人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