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诸葛亮的五次北伐的过程,赢了四次最后一次真的输了吗?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7-26)22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诸葛亮与司马懿十分相像,不是指人品与德行,而是经历。俩人都是以文臣身份,执掌军事,并且都做得很好。

俩人区别之处在于,诸葛亮通过掌朝堂大权而管军事,司马懿则通过军事掌握了朝堂大权,从另一面来说,诸葛亮成全了司马懿。

诸葛亮之一次北伐前,曹魏的重心在淮南与荆州,时不时与东吴做过一场,对西方雍凉地区不够重视,也许认为蜀汉实力最差,老实窝着就好,绝不会轻启战端。不过也是,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了积攒蜀汉实力,确实“老实”了不少时间。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之一次北伐,扬言出褒斜道攻郿,以赵云、邓芝为疑兵驻扎箕谷。他本人则率大军出祁山,攻略陇右。

之一次北伐的结果,不少人都已经了解,马谡在街亭被张郃击败,诸葛亮没了优势,只得将一部分人口迁入汉中,不了了之。这一次北伐,诸葛亮在军事上没有占据优势,却也给曹魏造成不小麻烦。

诸葛亮的五次北伐的过程,赢了四次最后一次真的输了吗?

曹睿不仅派出曹真、张郃领兵10万出征,还亲自坐镇长安,安稳雍凉局势,可见诸葛亮对曹魏的冲击。当时魏都洛阳甚至有曹睿已死,迎立曹植登基的传闻。这也是诸葛亮大军压境对曹魏影响大的另一个辅证。

诸葛亮对上司马懿,是在第四次北伐。二、三次北伐虽说分为两次,时间上却紧挨着。这时候曹魏正攻打东吴,诸葛亮打陈仓,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东吴减轻压力,至于拿下陈仓,诸葛亮大概率是可拿可不拿的态度。

等到粮食耗尽,诸葛亮从陈仓退军。魏将王双率兵攻击,被诸葛亮斩杀,可见诸葛亮是主动撤退。说是退军,也仅仅不打陈仓而已,诸葛亮掉头跑向西北,拿下武都、阴平二郡,这便是第三次北伐。

诸葛亮的五次北伐的过程,赢了四次最后一次真的输了吗?

从最后结果看,诸葛亮打陈仓要不是为东吴减轻压力,要不是为自己打掩护,也许二者皆有,无论如何,二伐、三伐蜀汉没有大损失,不仅斩杀王平,又新得二郡,一场大胜。

诸葛亮不断骚扰,让曹魏苦不堪言,在公元230年,也就是诸葛亮三伐的第二年,曹睿派曹真、司马懿、张郃三路大军伐蜀,不过因为天气原因最后不了了之。

公元231年二月,诸葛亮再一次北伐。这时候曹真病死,司马懿都督关中,之一次独自领兵对抗诸葛亮。

司马懿开打前,张郃建议在雍、郿一线分兵驻守,防止诸葛亮偷袭。司马懿却不同意,他认为分兵的话只会降低己方战斗力,不利于与诸葛亮交战。司马懿仅有一个打算,寻到诸葛亮主力,冲上去以实力碾压(曹魏大军人数多)。

诸葛亮才不跟司马懿决战,蜀 *** 口比不过曹魏,培养一个士兵很难的。当他发现司马懿后方空虚,便留下一部分士兵继续攻打祁山,自己率军绕过司马懿,攻打上邽。

诸葛亮攻打上邽是为了获取军粮,上邽附近曹魏田地的新粮食还没有收割,诸葛亮拿下这部分粮食后,便有了再战之力。留守上邽的费曜和郭淮自然会阻止诸葛亮,却被诸葛亮杀退。蜀汉大军收割新麦后,再次转移目标。

张郃对司马懿说,诸葛亮粮草不足,不用追着打,等他粮食耗尽了自会退去。司马懿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一定要正面杀败诸葛亮,没理会张郃的建议。司马懿一直追着诸葛亮跑,这或许是“打跑”了武侯的另一种解释吧(晋书记载的是司马懿击败诸葛亮),谁又说得清呢?

司马懿是大军统帅,张郃也只得听命行事,继续追击诸葛亮。曹魏大军追到木门道,与诸葛亮发生大战,曹魏车骑将军张郃被蜀汉射杀,车骑将军仅次于大将军,是曹魏阵亡的更高级别将领。

现代不少人认为,张郃的死是司马懿的“阴谋”,这想法有点天真了。

这时候曹睿正当壮年,司马懿也不过刚刚接手关中大权,他凭什么敢有篡夺曹魏大权的想法?难道他知道自己会比曹睿活得久?还是说司马懿算准了诸葛亮一定能杀死张郃?若真要这么想,还不如认为诸葛亮和司马懿事先商量好的呢。

与其说张郃被司马懿阴谋害死,不如说是被司马懿的“大意”害死,他没有想到以谨慎著称的张郃,会死在诸葛亮手里。张郃以谨慎著称,最初曹操让他担任夏侯渊的副将,便因为夏侯渊性子急,需要一个谨慎之人在一旁看着。

诸葛亮的五次北伐的过程,赢了四次最后一次真的输了吗?

正是有了这一次的大败,司马懿听取了已死的张郃建议——不与诸葛亮刚正面。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屯兵武功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于渭南。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就是坚守不出,等着诸葛亮粮草耗尽。

敌人数次挑衅,曹魏却不予以回应,对己方士气损害太大。司马懿为了安抚众将,借辛毗持节的名义,弹压诸将:不是我不想打诸葛亮,是上头不允许啊。哪怕有辛毗这个背锅侠,司马懿“畏蜀如虎”的名头也传出去了。

诸葛亮的五次北伐的过程,赢了四次最后一次真的输了吗?

在《晋书·宣帝纪》中还记载了一件事,诸葛亮为了逼司马懿出战,将女人衣服寄给他,嘲笑司马懿不是男人。哪怕受到如此羞辱,司马懿也没有出来与诸葛亮大战一番。

亮数挑战,帝(司马懿)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晋书·宣帝纪》

诸葛亮看对方不出兵,蜀汉粮食又不够,便想着就地屯田,诸葛亮打算将此地变成长久驻军的地方。我只想说:武侯大人,这是大前方,您这么“赖”着不走,真得好么,曹魏不要面子的?

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能在前方屯田,已经说明曹魏对雍凉的控制力下降,诸葛亮对曹魏是占据上风的。虽然取得对关中的战略优势,武侯自己却没了时间。若再给诸葛亮六七年年时间(诸葛亮死于234年,曹睿死于239年),进入中原或许不可能,拿下关中大概是没问题的。

诸葛亮的五次北伐的过程,赢了四次最后一次真的输了吗?

诸葛亮与司马懿,在第四次北伐交手中,诸葛亮完胜。第五次北伐说不上谁胜谁负,司马懿知道自己在战场上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便想着利用诸葛亮粮草不济的缺点,希望借此击败对方。

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做一军统帅,司马懿在这方面做得不错。明知道比不上对手,还硬上,那是莽夫而非将军。司马懿算不上“畏蜀如虎”,只是有自知之明罢了。

司马懿想等着武侯粮草耗尽退去,哪知道诸葛亮没打算走,正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一物降一物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7/75371.html

“诸葛亮的五次北伐的过程,赢了四次最后一次真的输了吗?” 的相关文章

华佗是给曹操治病的大夫 曹操为何将华佗杀了

华佗是给曹操治病的大夫 曹操为何将华佗杀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当年曹操为何坚决要斩了华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代枭雄,现如今人们对于曹操的看法也褒贬不一。那些说曹操是一代奸雄的人之所以如此评价曹操,主要是因为曹操曾经说过一句名言,那就是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除此之外,人们对于曹操有...

万历帝在位时间有多长?他不上朝的原因是因为任性?

万历帝在位时间有多长?他不上朝的原因是因为任性?

明神宗朱翊钧,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翻阅历史我们会发现,万历皇帝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是在半个世纪的执政生涯中,从万历十七年八月到万历四十三年五月,万历有将近26年,快30年的时间“万事不理”、荒于朝政。而“明亡于万历”的说法,也正是由于朱...

刘廷让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刘廷让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刘廷让是赵匡胤义社兄弟之一,他也是众兄弟中出身最好的。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雍熙四年(987年),北宋名将刘廷让在被流放的途中绝食而亡。刘廷让是北宋名将,为宋太祖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之一,在助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混乱割据局面立下大功。那么刘廷让为何会被宋太宗赵光义逼得绝...

朱元璋为什么要折磨叶伯巨?让他下狱饿死?

朱元璋为什么要折磨叶伯巨?让他下狱饿死?

叶伯巨是明朝初期的一个知名官员,曾经提出未来藩王作乱的问题,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听他的,反而要折磨叶伯巨?让他下狱饿死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到了洪武九年的一天里,突然出现了异常天象,朱元璋以为这是老天爷不满自己的统治,所以便赶紧下了一道诏书,恳求天下的所有文化人都能够秉笔直书,指...

范文程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范文程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范文程,清朝开国重臣,帮助清朝统一了全国。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作为范仲淹的十七世孙,范文程是最早投奔满清的汉人之一。他为了帮助满清打败明朝,一生鞠躬尽瘁。有人认为他为国家统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有人则认为他是汉奸。那么,范文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算不算汉奸呢?范...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明王朝建立的时候,藩王制度在历史上已经多次被证明是一个腐朽落后的制度,是对国家非常有害的。汉朝初年,由于迫不得已的原因,建立了藩王制度。但最后为了消除这个藩王制度所带来的恶劣后果,汉朝可以说费尽周折。先是...

田千秋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田千秋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有人说一个人的命运不是由上天决定的,也不是由别人决定的,而是你自己。田千秋,西汉人,出生年月不详,《汉书》中称他为“车千秋”。他的祖上是战国时期的齐国王族,之后田氏一脉徙居长陵。尽管祖上身份极为显赫,但到了田千秋这一带也没有太大的成就,早就荣光不再。征和三年之前,他都一直是高寝郎,在皇陵里守护着先帝...

有哪些与宋庠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宋庠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开封府雍丘县人。北宋大臣、文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指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任大理评事、同判襄州。后因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