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不是忧虑而死的?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准确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诸葛亮败在了哪里?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其实,诸葛亮被冤枉了很多年。
一个“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让人知道诸葛亮之后蜀国人才匮乏的窘境。还有诸葛亮老对手司马懿的评价,“亮虑多决少。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他在听闻诸葛亮治军事无巨细,“罚二十以上亲览”,只要惩罚20军棍以上诸葛亮就会亲自审视,司马懿就以此推断诸葛亮必然会被累死。
刘备死后,蜀国“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后来,诸葛亮五十来岁就去世,好像是验证了司马懿的论断。但真的是这样吗?未必。
一个不能培养手下的帽子,一个不舍得放权的帽子,还真都戴不到诸葛亮头上。
历史是后人书写的,不管是陈寿还是司马懿,他们要么出于个人的认知局限,要么是其他目的,对诸葛亮多有贬损,他们所说未必就是客观的历史。
比如唐太宗、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里就指出陈寿在《三国志》里对诸葛亮的认知是偏狭的,“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而司马懿也对诸葛亮推崇备至,“真乃天下奇才也”!
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历史上一般几百年才出一个,他未出茅庐就胸怀天下,这样的人又怎么会不知人才和放权的重要性?
他如果真爱权,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是可以取而代之的。
世人大都以成败论英雄,三分天下之后,诸葛亮毕竟是战败了,但他的“败”更多是形势使然,天时地利与人和都不在蜀国这边,诸葛亮也不过出于继承刘备的志向,逆天行事,勉力而为。
另外,诸葛亮也有刻意不留在蜀都的意思。这个不必多说。
至于诸葛亮之死,也不是什么操心过度累死的,而是因病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