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顼在史书中的形象是怎么样的?吉顼为什么会留下负面形象?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吉顼为什么会留下负面形象?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长安十二时辰》里有个丑角叫吉温,此人拙劣而又令人作呕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作品对吉温的形象描述不夸张,正史中的吉温就是靠无底线的捧臭脚上位。吉温有个叔叔叫吉顼,跟吉温一样官至宰相。
在《旧唐书》中,吉顼被列入《酷吏列传》,留下了不少让人鄙视的记录。但是在欧阳修主持编修的《新唐书》中,我们看到的吉顼,却是另外一个形象,甚至《新唐书》还单独为吉顼列传。
吉顼
《旧唐书》中吉顼的形象
《旧唐书》开篇,就以一句“阴毒敢言事”,给吉顼下了个定语,一条毒蛇的形象呼之欲出。例证就是吉顼揭发箕州刺史刘思礼,与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谋反案:
“万岁通 天二年,有箕州刺史刘思礼,自云学于张憬藏,善相,云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应图谶,有‘两角骐麟兒’之符命。顼告之,则天付武懿宗与顼对讯。”
刘思礼神经叨叨的,到处说綦连耀是长角的麒麟化身,有天命!这件事传到了吉顼耳朵中,吉顼不敢怠慢,向武则天告发了,武则天将案件交给了武懿宗和吉顼审理。
武懿宗和吉顼为了表功,玩起了武周时期酷吏们常玩的花招:诬告、案件扩大化!他俩以保全刘思礼性命为诱饵,令他不断攀咬,先后将凤阁侍郎李元素、夏官侍郎孙元通、天官侍郎刘奇、石抱忠、凤阁舍人王处、来庭等三十六家牵连进来,最后导致数千人丧生。
因为这个“功劳”,吉顼在武则天面前蹿红,被擢升为右肃政台中丞。
武懿宗
后来吉顼爬上了宰相之位,他是怎么从一名监察官员,升任宰辅的呢?
“时易之、昌宗讽则天置控鹤 监官员,则天以易之为控鹤监。顼素与易之兄弟亲善,遂引顼。”
原来是靠给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捧臭脚,通过臭名昭著的控鹤监,坐上了直升梯!难怪吉温深谙升迁之道,原来吉家有这个基因!
《新唐书》中吉顼的形象
不过,《新唐书》不光将吉顼从《酷吏列传》中剥离,记载的内容还有很大区别。
首先,关于告发刘思礼和綦连耀谋反案,负责审讯的是武懿宗,没有吉顼什么事:
“刘思礼谋反,顼上变事,后命武懿宗杂讯,因讽囚引近臣高阀生平所牾者凡三十六姓,捕系诏狱,搒楚百惨,以成其狱,同日论死,天下冤之。”
张易之
也就是说,制造冤案的也是武懿宗,吉顼只是原告,不是法官。
吉顼当上宰相,是不是靠给面首捧臭脚呢?
“始,顼善张易之、殿中少监田归道、凤阁舍人薛稷、正谏大夫员半千、夏官侍郎李迴秀,皆为控鹤内供奉。顼又强敏,故后倚为腹心。”
田归道、薛稷、员半千、李迴秀等人,都是当世的名儒,文学大家,尤其是田归道还是个声誉极高的耿直君子。他们跟吉顼一样,都与张易之一起供职于控鹤监,为何只骂吉顼捧臭脚呢?
其实控鹤监有点被曲解,它刚开始成立的时候,就是一个负责搜罗文学之士,集体搞文学创作的国家级工作室,后期才演变成了武则天的藏污纳垢之所。我们不能因为听到控鹤监,就认为里面没好人,至少以上几位,都不是厚颜 *** 的家伙,吉顼蹿升,靠的是“强敏”的才干,而不是色相。
吉顼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抑武兴唐”的立场,和所做出的贡献。《新唐书》记载了三件事:
一、辞功于李旦,争功于武懿宗
武则天
吉顼受命相州刺史,抵御突厥入侵期间,在当地招募士兵,结果招不上来人。后来武则天下诏,李旦遥领(即挂空职)大元帅之职,结果每天来报名应征的人超过千人。
吉顼回朝后没有贪功,将这种盛况向武则天做了汇报,武则天很疑惑:“李旦的号召力真的这么大?你跟大臣们说道说道。”吉顼当在满朝大臣,猛夸李旦,那意思打败突厥,靠的全是李旦的威信。吉顼的眉飞色舞,让武家人对他恨得牙根痒。
吉顼一边把自己的功劳归于李旦,另一边又跟神兵道行军大总管武懿宗,当着满朝文武争功,搞得武懿宗狼狈不堪:
“争功殿中,懿宗陋短俯偻,顼严语侵之,无所容假。”
吉顼生得高大英武,武懿宗又矮又丑,还佝偻个腰,俩人对峙,还有武懿宗好受的?弄得武则天对吉顼怀恨在心,为吉顼罢职埋下了伏笔。
李旦
二、劝张氏兄弟扶保李唐
吉顼与张家兄弟关系好,吉顼借着二张与武则天关系,力劝他们二人支持李显或李旦:
“顼曰:‘天下思唐久矣!庐陵斥外,相王幽闭。上春秋高,武诸王,非海内属意。公盍从容请相王、庐陵,以副人望?易吊为贺之资也。’易之、昌宗乘间如顼教,后意乃定。”
正是在吉顼的劝谏下,张家兄弟使劲给武则天吹枕头风,为武则天下定决心传位给李显,立下了大功。
后来,武则天得知二张的举动,是吉顼所为,又单独召见了他,吉顼说:“庐陵、相王皆陛下子,先帝顾托於陛下,当速有所付。”最终促成了李显还朝。
三、谏武则天立子贬侄
吉顼受到武氏子弟的迫害,被贬为琰州都尉,临行前,他再次进言武则天,早日罢封武氏。
武则天
吉顼特地给武则天编了个小故事,他问武则天:“把一盆水和一堆土和在一起,做成一块泥巴,水和土有争执吗?”武则天说没有。吉顼又说:“假如把泥巴分成两半,一半捏成佛像,一半捏成道像,它们会有争执吗?”武则天说有。
吉顼说:“武氏和李氏,就像水和土,本来各安本分,不会有争执,现在李氏立为太子,武氏依然为王,一个为佛,一个为道,陛下您这不是给他们制造矛盾吗?所以,您要赶紧废黜武氏的王位。”
被贬黜依然不忘扶保李唐,吉顼的这份忠诚可鉴天日!更难能可贵的是,吉顼所做的这些工作,一直不被人知,直到十几年后李旦即位,才有人告知实情,那时候吉顼早已不在人世:中宗之立,顼实倡之,会得罪,无知者。睿宗初,有发明其忠。
除此而外,诛杀酷吏来俊臣,吉顼功不可没。来俊臣才是真正无愧于“阴毒”二字,让来俊臣走向断头台的就是吉顼。来俊臣犯案后,武则天本打算从轻处罚,正是吉顼的一番劝谏,让武则天决心杀了来俊臣,以安群臣之心。
武则天
两本史书记载差异的辨析
《旧唐书》中吉顼的阴毒 *** ,《新唐书》中吉顼的不计私利、忠贞刚烈,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到底哪个才是他的真面目呢?
笔者认为,《新唐书》记载更可信,理由如下:
其一、吉顼与武懿宗合作制造冤案不可信
在刘思礼谋反案中,吉顼是原告,原告需要出庭作证,怎么可能让原告当法官?武则天再糊涂也不会做出这种事。
在《旧唐书来俊臣传》中还记载了刘思礼案件的一个插曲:
“时綦连耀、刘思礼等有异谋,明堂尉吉顼知之,不自安,以白俊臣发之,连坐族者数十辈。俊臣将擅其功,复罗告顼,得召见,仅而免。”
来俊臣
吉顼最早向来俊臣告发,来俊臣这家伙不但独吞其功,还想把吉顼也捎进案件一锅烩了!后来亏得吉顼得到了武则天的召见,才躲过了来俊臣的诬告。在这么复杂的情况下,武则天更不可能让吉顼当法官了,否则公正性何在?
这一条被推翻,吉顼身上其实就没有多少靠得住的负面新闻了!
其二、投靠张易之兄弟之说有点混淆视听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因为做了武则天的面手,名声不佳,吉顼与他们关系亲密,那就一定等于吉顼人品不佳吗?比如《新唐书》另一位编者宋祁,在肯定吉顼时,就说他“进不以道”,宋祁这个评价是否客观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可是事实上《旧唐书》就是打了这个擦边球。司马光甚至认为,吉顼劝二张拥立李氏,动机是为了利益,并不是真心为李唐。这个说法太过于欲加之罪了,如果为利益,吉顼为李唐做了那么多,为何直到死后才被李旦知道?
武则天
所以,《旧唐书》的编撰者带有明显的感 *** 彩,刻意丑化了吉顼!
吉顼为何会留下负面形象
《旧唐书》为何要丑化吉顼?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吉顼的性格过于刚烈,容易招惹是非
吉顼这个人性格过于刚烈直率,我们从他与武懿宗当廷争功就可以看出来。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相州抵抗突厥,武懿宗的表现实在糟糕,不但无功,相反还做出对内杀戮激起民变的事,他不但无功,反而有罪。
问题是为什么别人不说?武懿宗毕竟是武则天的宝贝侄子啊,武家人再混账,也得给武则天留几分面子。吉顼不管这个,当众戳破,史书对他很不公平,这不是“争功”,而是为了揭露武懿宗的嘴脸!也只有吉顼这种刚烈的人才做得出来。
李旦
吉顼的刚直多次得罪武则天,《资治通鉴》记载,有一次武则天恼羞成怒,公然威胁吉顼,要让他尝尝她征服狮子骢的三宝:铁鞭、铁楇、匕首!
二、吉氏家族名声不佳,吉顼受连累了
吉氏家族三代人都有劣迹。吉顼的父亲吉哲,早年为了跟博陵望族崔氏结亲,以权势逼南宫县丞崔敬,将女儿嫁给吉顼。吉哲后来还因受贿罪,差点被杀头:“哲为易州刺史,坐赇当死。”后来靠吉顼的两个妹妹嫁给武承嗣,才躲过一劫。
吉顼的弟弟吉琚更严重,他竟然冒充官员行骗,“顼坐弟冒伪官贬琰川尉”,导致吉顼跟着吃锅烙,从宰相被贬黜为县尉。
再就是吉琚的儿子,《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那个吉温了。
过去讲求门第家风,吉家的门风不佳,连续出现败类,吉顼想独善其身都难。
吉顼娶崔氏
三、武周时期的历史,是价值观最混乱的时期
其实像吉顼这样,被历史弄得黑不黑白不白,甚至黑白颠倒的人比比皆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观,狭隘的道德准则往往会害死人。就不举例子了,容易让某些愤青不舒服。
武周时期就比较典型,武则天以女人身份登基,皇位还是从儿子手上夺回来的,又篡唐立周。这个举动毫无疑问,不为文人士大夫所容。不过武则天晚年又还政李唐,并自去帝号,为自己增色不少,又碍于亲亲孝道,后世又不能将她打入黑名单。
所以,武则天让儒生们很抓狂,想骂又不能骂,不骂又想骂。比如司马光,在他的著作中,一律称武则天为太后,好像武周革命不存在,回避了对武则天的道德评论。
对武则天人们可以犹抱琵琶半遮面,对她的死党就没那么客气了,武周朝的一大批干将,就这么上了历史的黑名单。比如李义府、崔义玄等,像狄仁杰这类武周的忠臣还能成为道德楷模的,凤毛麟角。
狄仁杰
吉顼被黑跟这个历史大背景有很大关系,是狭隘的史观和特定的道德准则下的产物。
尾声:还吉顼一个公道
关于李唐复位,人们只记得狄仁杰的功劳,其实在狄仁杰之前,首倡就是吉顼和另一位大臣李昭德。他们二位和狄仁杰、张氏兄弟,都是“抑武兴唐”的大功臣,这是无论如何也抹杀不了的历史事实。
妄图拿道德说事,以混淆视听的方式,偏废历史,甚至涂改历史,都是要不得的,吉顼应该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我们就以唐睿宗李旦,对吉顼的评价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
“吉顼体识宏远,风规久大。尝以经纬之才,允膺匡佐之委。曩时王命中圯,人谋未辑,首陈反正之议,克创祈天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