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福:靖难之一功臣,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丘福的故事大家听过吗?
大明建文元年(1399年)夏,燕王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口号发兵南下,历时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由此拉开帷幕。朱棣反书至南京后,建文帝朱允炆祭告太庙,削朱棣宗室属籍,并令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率十三万大军北上伐燕,同时传檄山东、河南、山西三省供给军饷。但不久之后,以逸待劳的燕军就在滹沱河大败南军,耿炳文逃入真定城中,闭门固守。建文帝听到耿炳文军败,根据黄子澄的推荐,任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为大将军,代替耿炳文对燕军作战。李景隆本是纨绔子弟,素不知兵,“寡谋而骄,色厉而馁”,统军之后更每战皆败,损失兵力数十万众,致使南北军力优势发生逆转,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攻下南京,并于次月称帝,改元永乐,是为永乐皇帝。朱棣即位之后,开始大封靖难功臣为“公、侯、伯”等爵位,并赐誓书铁券。在成祖朱棣钦定的靖难功臣中,丘福名列之一,每逢奉命议政也都列于首位。
丘福,今安徽凤阳人,行伍出身,原为燕山中护卫千户,隶属燕王朱棣麾下。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靖难,丘福与朱能、张玉一同夺取北平九门,控制北平全城。此后他在攻打真定、夹河、沧州、灵璧等战役中,一直担任燕军前锋,其生性朴实戆厚,作战勇猛,敢战敢冲,是朱棣帐下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但丘福为人低调,燕军每有战胜,诸将都争相言功,唯独丘福落于人后,从不刻意表述自己的功劳, 朱棣常叹道:“丘将军功,我自知之。”建文四年(1402年),丘福与朱能率数百人西行二十里,自上流偷渡,突袭南军,击退盛庸,尽夺战舰,使燕军顺利渡河。同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继位称帝,是为永乐皇帝。朱棣即位后授丘福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淇国公,获赐铁券,子孙世袭。永乐二年(1404年),成祖立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任命丘福为太子太师,后又受命辅导皇长孙朱瞻基,并加岁禄千石。
永乐七年(1409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因鞑靼可汗本雅失里杀死大明使臣为由,任命丘福为总兵官,佩征虏大将军印,让他与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率十万精骑北征鞑靼。成祖担心丘福轻敌,告诫他道:“兵事须慎重,相机进止,不可固执己见!”并且一再叮嘱他不要轻敌,不要落入敌人的圈套。就算没有看到敌人,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因为敌人在暗处,我们在明处,就算作战一时没有取得胜利,也一定要谨慎的寻找时机,不可轻敌冒进。朱棣是十分了解丘福的,知道他虽然作战十分勇猛,但是却并没有多少的计谋,几次三番的提醒,当然也没有让自恃勇猛的丘福放在心上。
年老后的丘福,不仅自负勇武,而且莽撞轻敌。在没有把握战机的情况下,却撇下大军主力,率千余骑兵先行,并不顾众将反对执意疾驰前往,以求一战而胜,直捣敌营,俘获鞑靼可汗。孤军深入的丘福在敌军不断的示弱引诱之下很快陷入不利的境地,不久即陷入鞑靼大军的包围之中,寡不敌众的明军最终全军覆没,王聪战死,丘福与李远、王忠、火真尽皆被俘遇害,丘福死时,终年六十七岁。大明十万精兵在主将阵亡后失去了指挥,人心慌乱,也被鞑靼大军歼灭。成祖闻讯震怒,决定御驾亲征,并剥夺丘福的世袭爵位,将其全家流放海南,丘福一生的功劳也全部被抹杀。直到南明弘光帝时,才追赠丘福为舒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