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半部论语治天下说的是谁?半部论语治天下是真的吗?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8-16)310

“半部论语治天下”是真的吗?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论语》这本书,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其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在中国,“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广为流传,一度成为了标榜儒学经典《论语》重要性的赞歌。相传,这句话出自宋朝宰相赵普之口,且在《辞源》、《辞海》中,均认同了这种说法。随着近年来“国学热”席卷中国,“半部论语治天下”被不少人引入文章,然而,这句话真的是赵普说的吗?

半部论语治天下说的是谁?半部论语治天下是真的吗?

赵普早年便跟随赵匡胤,曾参与了“黄袍加身”及后来的一系列政变,深得太祖、太宗两兄弟信任。太祖一朝,赵普出任宰相十年,他提出许多有创见性的举措,有效地巩固了赵匡胤的集权统治。赵普向赵匡胤建议,逐步削弱地方将领的军权、财权,并定期从地方军队选拔精兵,调到中央担任禁军。

并且,赵普还制订了“更戊法”,频繁变动军队的驻地,让将领与兵卒彼此陌生。甚至,连“杯酒释兵权”这一杀招,也是赵普出的主意。可以说,赵普的一系列建议,让赵匡胤成功地削弱了藩镇武力,坐稳了龙椅。

虽然,史料中称赵普“少习吏事、寡学术”,没有多少真材实料,但是,太祖经常会称他为“书生”,赵普本人也常以“书生”自居。

话说,在赵匡胤灭蜀后,从蜀王宫中发现了一面乾德四年制造的镜子,赵匡胤疑惑不解,便问左右何故如此,当时赵匡胤身边的人无法解答,只能找来大学士窦仪。窦仪知识渊博,告知赵匡胤,早年蜀王曾使用过乾德的年号,所以,蜀王宫的镜子上才会出现乾德的字样。

赵匡胤对这件事颇为感慨,感叹道:“一定要让读书人来当宰相啊。”

从时间上来推算,当时赵普在朝廷担任宰相。显然,赵匡胤虽一口一个“书生”称呼赵普,但他打心眼里没把赵普当成读书人,否则,也不会说出这番话。

到了太祖晚年,赵普因多次挑拨赵匡胤、赵光义之间的关系,又涉嫌倒卖渔利、纵容属下的行为,遭到赵匡胤的罢免,被调离京城。太宗时期,赵普又先后两次被调回京城,官拜宰相。二度拜相,赵普帮助赵光义除掉了一众政敌,营造冤狱,迫害了不少大臣。

半部论语治天下说的是谁?半部论语治天下是真的吗?

朱熹在编撰《五朝名臣言行录》时,将赵普排在了之一位。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也详细记载了赵普其人的生平往事。不过,这两本著作中,并未提到赵普读论语或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

结合其他史料进行考证,目前可知最早出现“赵普与《论语》”的史料为南宋人龚昱于1178年编撰的《乐庵语录》。这本著作的附录提到,作者的老师李衡曾对弟子讲述了一段赵匡胤与赵普之间的君臣对话:赵匡胤打算将赵普封为宰相,可他却有些拿捏不定,于是,便召见了赵普。

赵普对赵匡胤说:“臣读的书很少,但我读过一部《论语》,帮助陛下平定江山,只用了半部,至于另外半部,可以用来辅佐陛下。”赵匡胤点了点头,将赵普任命为宰相。由此可见,赵普言下之意,是一部论语能够定江山、致太平,而不是以半部治天下。

显然,后人只截取了半段,并将其略成谚语“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表面上看,这句话与赵普的原意并无区别,但却不是赵普的原话。

半部论语治天下说的是谁?半部论语治天下是真的吗?

赵匡胤、赵光义两兄弟虽出身行伍,但是,他们与胸无点墨的草莽有本质上的区别。宋朝开国时沿用了唐朝的科举制度,科举的内容涵盖了史书、律法、儒学及例律等,赵匡胤曾亲自为科举命题,开科取士,由此可见,赵匡胤绝不是一些朋友想象的目不识丁的文盲皇帝。

赵匡胤非但不是文盲,他还非常喜欢读书,赵匡胤从民间搜集散亡书籍,丰富了宋宫藏书。赵匡胤还曾提出过“欲武臣尽令读书”的倡议,并劝说赵普多读书。以儒学知识的积累及治国理论这两方面来看,被戏称为“书生”的赵普,其水平估计远逊于赵匡胤。

通过史料我们能看出,赵普为赵匡胤提出的创见是些法家驭臣那一套,并不符合传统的儒学观念。

史载,赵匡胤“性喜读书”,赵匡胤曾在早朝时分发给朝廷百官一人一本《九经》,让他们诵读。后来,赵匡胤还刻印了不少佛经,自建国到太平兴国八年,赵匡胤总共刻印了五千多卷佛经。赵匡胤对佛教有比较浓厚的兴趣,经常研究佛学理论。有一次,赵匡胤还曾对赵普说:“方外之说亦有可观。”让赵普也读些佛经。由此可见,赵匡胤不论从文学素养还是言谈上,都是非常有水平的。

试想,面对这样儒雅的读书皇帝,赵普怎会胆大包天地说出那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狂言?

半部论语治天下说的是谁?半部论语治天下是真的吗?

赵匡胤与赵普的关系放到现在来看就是“发小”,两人自幼相识,在乱世中摸爬滚打几十年,等到赵匡胤想要提拔老朋友为宰相时,赵普已年过五旬。两人从小玩到大,对对方的脾气秉性应该了若指掌。《乐庵语录》中出现的那句“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并不符合赵普与赵匡胤对话的口吻。

《宋史》记载,雍熙三年,赵普呈递了一份奏章:“臣载披典籍,颇识前言,窃见汉武时主父偃、徐乐、严安所上书及唐相姚元崇献明皇十事”,在这份奏章中赵普还引用了《汉书》中的典故。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此时赵普的知识面已经非常广了,至少他已经读过了《汉书》及一些唐史。

赵光义为赵普撰写的《神道碑》中称:“及至晚岁,酷爱读书,经史百家常存几案,强记默识,经目谙心,硕学老儒,宛有不及”。赵普年轻时肚子里的墨水的确少得可怜,很少读书,不过经几十年的学习与进步,到了晚年赵普已经深谙经史,在某些领域的学问甚至超过了当时的老儒。很明显,晚年的赵普不再是“吴下阿蒙”。《神道碑》中的记载应该属实,是赵光义对赵普的真实评价。

说到这,笔者完全可以确定,“半部论语治天下”绝不是赵普说的,他也没有提出过类似的理论。

半部论语治天下说的是谁?半部论语治天下是真的吗?

然而,更让人好奇的是,究竟是谁要捏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他为什么要将这一荒诞不经的歪理扣在赵普头上?而这一离谱的谎言又为什么能流传千年,时至今日仍为人津津乐道呢?

在元人修撰的《宋史》以及《东都事略》中,都有这样的说法。赵普每天下班回家,都要“阖户”,也就是把房门紧锁,然后,“启箧取书”,从箱子里取出一本书埋头苦读。由于,赵普读书时从不示人,所以,谁都不知道他在读什么。直到赵普过世,赵家人打开被他视若珍宝的箱子,里面放着二十篇《论语》。

我们知道,北宋开封府文风开放,《论语》又不可能是什么禁书,为什么要关起门来读呢?简直让人难以置信。笔者推敲,所谓“启箧取书”也是一句彻头彻尾的谎言。赵普都已将房门紧锁,外人怎会知道他在屋子里是翻跟头打滚还是倒头大睡?凭什么确定屋子里的赵普“启箧取书”呢?

通过前文中我们提到的《神道碑》等记载可知,赵普书房中应该存书颇丰,有朝廷发放的《九经》,皇帝推荐的佛经,前朝的史书子书等等,赵光义说他“经史百家常存几案”所言非虚。就算赵普过世后,赵家人从他的遗物中整理出二十篇《论语》,也不能证明赵普每天闭门读书读的就是《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说的是谁?半部论语治天下是真的吗?

那么,为什么《宋史》与《东都事略》非要画蛇添足,将这个经不起推敲的谎言收录其中呢?难道北宋也像某些“焚书坑儒”的朝代一样,《论语》不能与“经史百家”并存,只能放进箱子里?赵普读书为什么要关起大门,不愿让人知道自己读书的内容呢?

杜甫的一句诗,为我们揭开了奥秘:“小儿学问只《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原来,在古人眼中《论语》只是一部启蒙书。当时,赵普已官拜宰相,若再读《论语》,难免会让人笑掉大牙,于是,他只能躲在房间中偷偷看书。

不过,“启箧取书”之说仍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想来赵普不会做出这种此地无人三百两的蠢事。《宋史》是何人编撰的?元人。元明以来,《论语》关乎仕途,其地位扶摇直上,逐渐摆脱了启蒙教材的身份,变得“高大上”起来。所以,元、明、清三朝人屡次引用“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掌故,借此自抬身价,也就能够理解了。

元明清士子的身价的确抬高了,可怜赵普却成了只读论语的庸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说的是谁?半部论语治天下是真的吗?

在文化史的变迁中,《论语》的地位水涨船高,赵普反而深受其害。一个晚年精通经史的宰相,竟被后世的文人描述成每天抱着一本启蒙书不放的无知者,着实有些讽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8/78927.html

“半部论语治天下说的是谁?半部论语治天下是真的吗?” 的相关文章

武则天在李治生前就残害萧淑妃和王皇后 李治为何没有保护她们

武则天在李治生前就残害萧淑妃和王皇后 李治为何没有保护她们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残害王皇后萧淑妃,李治为何不去保护自己的妃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都说武则天历史上最为恶毒的女人,其对情敌萧淑妃和王皇后的处置更令人发指。作为唐高宗李治身边最为尊贵的两位女人,虽已被冷落而被囚宫中。但她们毕竟是李治的原配、宠妃,且萧淑妃又诞有...

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原因是什么?万历帝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原因是什么?万历帝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张居正,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声名显赫的历史文化名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张居正去世以后,朝中大臣纷纷上书,指责张居正的各种错误。于是万历皇帝上书对张居正进行严查。夺去了万历皇帝曾经赐给张居正的各种玺书、四代诰命,甚至还一度准备对张居正进行开棺鞭尸。虽然最终没有开棺鞭...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潜心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潜心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朱温是如何建立后梁的?他为何会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朱温是如何建立后梁的?他为何会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后梁,五代十国时期五代之一,朱温所建。都开封。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21帝,享国289年。唐朝在我国封建王朝占有重要席位,在历经了“永徽之治,武周夺权,再到开元盛世之后,唐朝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就像风雨...

陈震: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奉命出使东吴祝贺孙权称帝

陈震: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奉命出使东吴祝贺孙权称帝

陈震(?—公元235年),字孝起。荆州南阳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领荆州牧时,辟陈震为从事。后随刘备入蜀,为蜀郡北部都尉、汶山太守、犍为太守。建兴三年(225年),拜尚书,迁尚书令。建兴七年(229年),孙权称帝。蜀...

演义中刘备哭哭啼啼的 正史上的刘备军事能力如何

演义中刘备哭哭啼啼的 正史上的刘备军事能力如何

对三国演义中只会哭的刘备,历史上,他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刘备除了在平黄巾军表现还算可以外,后来打仗几乎是屡战屡败,直到诸葛亮出山以后才有所改观。所以很多人对刘备的感觉,就是除了会哭之外没什么大本事,甚至有人还戏称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

年轻时期的曹操是什么样的 曹操又是什么样的人

年轻时期的曹操是什么样的 曹操又是什么样的人

正史记载里年轻时的曹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三国,曹操就是其中之一,他一统天下,却不是一个称霸天下的人,而是一个“乱世之君”,这是因为这个世界已经无法统治,必须要重建。曹操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主要是因为他的家世,...

秦始皇留下六十字誓言 这件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

秦始皇留下六十字誓言 这件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始皇临终之前留下一个60字的誓言,这是真的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首先这个60字的誓言是:“ 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 ”首先乍一看这句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