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威凌皇权的权臣下场有很惨 多尔衮死后为什么会被顺治拉出来鞭尸
多尔衮死后为什么被鞭尸,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大凡显赫一时、威凌皇权的权臣,大多结局凄惨、不得善终,就连死后也大都遭到清算。
汉有霍光,身后全族被汉宣帝灭族;
明有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下令抄家,阖家老幼被禁府内活活饿死;
到了满清,更是有多尔衮,离世后入土下葬才两个月,便被顺治下诏毁墓鞭尸。
其实,对于满清政权来说,多尔衮是继努尔哈赤、皇太极之后,完成清朝入主中原、奠定版图统一基调的里程碑式政治人物。
多尔衮的功绩,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拥戴”幼主福临(顺治)继承皇位
福临生母是孝庄太后,福临在皇太极的儿子中身份地位并不突出,他一不是嫡子、二不是长子、三不是爱子,至于贤不贤明他一个7岁的娃娃身上也看不出什么苗头。因而按惯例推断,无论立嫡立长立爱立贤,都是轮不到福临继承皇位的。
然而由于皇太极是突然间的猝死,死前又未明确继位人的归属,因此围绕着皇位的争夺,形成了睿亲王多尔衮与皇太极长子豪格举兵对峙的局面。
面对一触即发的内战危机,以代善为首的一批满洲亲贵开始出面调停。双方拉锯妥协,最终在皇太极的其他儿子间选出福临继承皇位,新皇成年亲政前,由多尔衮出任摄政王执掌清廷的朝政。
尽管多尔衮扶植孝庄和顺治的动机,有这对母子根基浅薄易于控制的因素在,但毕竟是有了多尔衮的竭力支持,才促成了顺治幸运得登临皇位。
二是顺势入关定鼎中原,奠定一统江山的稳固根基
满清内部刚刚消弭皇位之争,关内的大明王朝却无可奈何得迎来了国祚的终结。抢先攻入北京的李自成,冰锋直指忠于明朝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
在复杂的政治局势面前,又是多尔衮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果断接受吴三桂的投降,入关联合关宁铁骑剿杀李自成的大顺军。
入主北京后,多尔衮很有远见得否决了将北京城洗劫一空,然后派驻将领镇守,大部队则返回关外盛京的建议,而是立马将顺治迎接入主紫禁城,抢先稳定北京周边的局势。
多尔衮还以为崇祯皇帝发丧等举动,收揽明朝遗臣遗民之心,表明大清继承明朝正朔的明确立场,从而开启了满清由辽东地区性政权,向全国大一统王朝的跃升之路。
如此看来,无论对满清政权,还是对顺治来讲,多尔衮都是建有不世之功的辅国勋臣。按常理推断,顺治和朝廷官方,都应当对多尔衮十分尊崇才是。
然而多尔衮死后,却出现了顺治下令将其毁墓鞭尸的强烈复仇举动,这对叔侄君臣间苦大仇深的恩怨纠葛,又是从何而来呢?
其实顺治的情绪也很好理解。
多尔衮之所以能立下入主中原,剿灭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南明诸政权的功绩,前提条件是多尔衮对满清政权运用自如的掌控。
而作为臣属,多尔衮权力的集中,又难以避免得会伤及顺治的自尊和权威。
尤其在豪格死后,清廷内部牵制摄政王多尔衮的实力派轰然倒塌。多尔衮一家独大、权倾朝野,专权之下逼得顺治不断对其笼络恩抚,先是封他为“皇叔父摄政王”,进而甚至直接称其为“皇父摄政王”。
有关多尔衮与孝庄、顺治母子之间的复杂关系,不管是否真如野史所描述的那样,多尔衮与孝庄年轻时候有过青梅竹马的感情纠葛,但单凭“皇父摄政王”的尊号,便让孝庄与小叔子多尔衮产生了名义上的夫妻关系。
满清政权源自于东北白山黑水间的女真异族,在婚姻关系起初不同于 *** ,没有那么多伦理道德层面的限制。
然而自皇太极推行汉化政策以来,更兼清军入关后满清以正统王朝自居的姿态,这就使得孝庄跟多尔衮的名分,有些 *** 方面的议论指责了。
如此尴尬的情形,让夹在多尔衮与孝庄之间的顺治,怎能不产生童年的阴影!
直到多尔衮狩猎坠马,继而不治身亡,顺治积压了多年的怨恨,终于等来了全面爆发的机会。
多尔衮被毁墓鞭尸,自不必说。而他的弟弟多铎死得比较早,算是躲过了顺治的复仇。
但是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可就没那么幸运了,先是关押,后是赐死,顺治丝毫不肯放过任何一个清算多尔衮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