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援朝之役有何影响?大明栽的树却让清朝乘了凉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万历皇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四月,明神宗向天下发布平倭诏,历时七年的万历援朝之役正式结束。
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兹用布告天下,昭示四夷,明予非得已之心,识予不敢赦之意。毋越厥志而干显罚,各守分义以享太平。——平倭诏
万历援朝之役,大明前后征调辽东、蓟州、宣府、大同等镇将士十九万五千七百人,损失八万五千余人,粮饷、米豆、兵器、盔甲、火药等耗费合银两千四百多万两。以此为代价,大明成功的在东亚栽下了一棵稳定之,确立了东亚地区三百年的和平局面。
但是,栽下了这棵树的大明非但没有从中受益,反而还在四十多年后走向了土崩瓦解。结果,真正在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乘凉的不是大明而是清朝。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大明栽的树却让清朝乘了凉?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知道万历援朝之役对大明和李朝造成的影响都有哪些。
扼杀了大明的资本主义萌芽
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黄道婆从崖州返回故乡——松江府乌泥泾镇,她在崖州时改良的纺车、织机等工具和发明的“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随即在以松江、苏州、杭州为核心的三吴地区推广开来。
得益于黄道婆推广的工具和技术,三吴地区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发展的十分迅速,尤其是大明建立后,由于“三吴地区赋役之重,甲于天下”,使得大量农民被迫放弃田地转而从事棉纺织业,三吴地区的棉纺织业迎来了空前发展。
隆庆、万历时期,经过二百余年的发展、积累,三吴地区出现了大量拥有资产在三十万两白银以上的棉纺织业工厂主,在田地大都被大官僚、大地主兼并的情况下,工厂主们只能将资产用于扩大生产和招募工人,这样,三吴地区就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萌芽。
但是,好景不长,为了缓解万历援朝之役后出现的“国用匮乏”,明神宗派出了大量宦官对三吴地区的棉纺织业和其它手工业征收重税。这种情况下,大明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扼杀了。
严重削弱了大明的辽东军力
万历援朝之役中,大明从临近李朝的辽东抽调了大量将士,其中有杨元、李宁等名将和李成梁赖以抵御土蛮和女真诸部的两千家丁和两万选锋军,结果随着碧蹄馆之战、南原之战和泗川之战的失利,杨元被杀、李宁阵亡,家丁和选锋军损失殆尽。
癸巳(1593 年)朝鲜之役,平壤大捷,李如松以平殄在迩,不与他兵分其功。潜率家丁二千人夜至碧蹄馆,遇伏一举歼焉。其家丁李友升者,积劳已至副总兵,只身殿后战殁,如松始得脱。——《万历野获编》
这种情况不仅导致了李成梁在第二次出任辽东总兵时毫无作为、还导致了努尔哈赤乘机不断发展壮大。
使得李朝丧失了遏制女真发展的能力
万历援朝之役爆发前,李朝拥有战兵十七万两千四百人,至万历二十六年明军与李朝军队向倭寇发动反击时,李朝的战兵竟然下降到了两万五千人。这种情况下,原本对女真拥有强大控制力的李朝失去了扼制女真发展的能力。
在大明的辽东军力被严重削弱和李朝丧失了扼制女真发展的能力后,努尔哈赤乘机不断发展壮大,万历二十七年,努尔哈赤灭哈达部,万历三十一年,努尔哈赤建都赫图阿拉,万历三十四年,喀尔喀五部尊努尔哈赤为汗,万历三十五年,努尔哈赤灭辉发部,万历四十一年,努尔哈赤灭乌拉部,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于萨尔浒之战中大败明军。
此后直至多尔衮率八旗军入关定鼎天下,清朝都在大明所栽的那棵大树下毫无任何后顾之忧,并且由于资本主义萌芽被扼杀,大明在“国用匮乏”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进而没有足够的财力应对努尔哈赤的发展壮大,所以说,大明在万历援朝之役中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栽的树最后却被清朝乘了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