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安禄山凭什么能够倍受唐玄宗荣宠?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8-26)29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安禄山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唐玄宗时期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一个即令人欣慰又让人惋惜的一个时代,开元与天宝两个年号,似乎成了盛与衰的代名词,前者兴盛繁华,后者则又繁华落尽,如同梦幻泡影一般。当然,我们也知道,盛衰荣辱实际上皆系身于唐玄宗一人,什么红颜祸水,什么奸臣当道,很大程度上都不能够掩盖住唐玄宗自身所应该要负有的责任。所以我们也能够得出最终的定论,即安史之乱的发生很大程度上理应归咎于唐玄宗自身,恰是他在后期的懒政怠政,方才致使社会的隐患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

当然,我们也知道,尽管唐玄宗自身是希望大唐兴盛能够延续万年的,然而事实上他自己在晚年的一些所作所为,恰又是在透支本就埋伏着诸多社会隐患的大唐气运。除了纵身于声色犬马之外,唐玄宗还一改往日颇为合理的用人原则,长期专用一相,致使朝廷内部风气欠佳,人才难得尽用,甚至出现上下相瞒、君臣互欺的政治局面,而后至杨国忠为相,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吏治腐败成为一种常态。不过,若是仅仅如此,凭借唐玄宗早期君臣共治下的繁盛,倒也能够勉力维持一段时间,不至于如此在唐玄宗时期爆发大乱。而安史之乱的发生,最为主要的一个人物还应该要数曾经备受荣宠的变将安禄山。

毫无疑问,安禄山是幸运的,毕竟在其起兵造反之前,他所获得的荣宠无人能出其右,甚至可以说是唐玄宗极为信赖的一位边关将领。然而恰也是这样一位倍受信赖与荣宠的人,却也压制不住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行了造反之事,这对于唐朝与唐玄宗自己来说,倒也显得颇为悲凉,孤恩负德从来就是一个悲从中来的故事。当然,安禄山也可能有过是否造反的犹豫,但是世人从来就不看重如何想,而看重怎么做。很显然,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历史事实,对于他造反的诸多具体原因,我们则不再本文细析。而我们的重点所在,主要在于讨论安禄山何以倍受荣宠,毕竟若是安禄山未能得宠,安史之乱是否会发生,也另有他说了。

关于安禄山的速成气候

安禄山可谓是一个身奉其时的人物,毕竟白手起家所需要的除了自身的能力之外,时代所给予自身的气运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而安禄山恰好就能够获得这样一种时代气运,尽管严格意义上来说,他最初所处的环境对他并不友好。在《资治通鉴》中这样提及安禄山的身世:“安禄山者,本营州杂胡”。即安禄山所处的是一个比较杂糅的多民族地域,当然,也恰是身处这样一种环境,所以安禄山最初所从事的就是牙郎(相当于是中介),然而因为行情不好,所以安禄山还跑去偷羊,以此来改善生活。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偷羊之事败露,而安禄山也被处以死刑,不过恰是在此之际,安禄山对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大喊一声:“大夫不欲灭奚、契丹邪!奈何杀壮士!”恰是这句话,令得张守珪对其另眼相看,不仅免去其死刑,并且将其留用于账前,而安禄山的命运从此得以改迹。

开元二十四年,这时候安禄山已经立有多次军功,然而偏偏在这一年贪功冒进,被送去唐玄宗面前议定罪刑。当时,恰为张九龄为相,便表示“禄山失律丧师,于法不可不诛”。按理来说,宰相都说要将其军法处置,安禄山必定难逃一死了,然而此时,唐玄宗观其憨厚忠实便法外开恩,安禄山得以保全。这是安禄山与唐玄宗的之一次接触,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次,因为从此以后,安禄山的忠厚形象便在唐玄宗脑中挥之不去,直至最后的安史之乱爆发。在李林甫当任宰相之后,改用胡人作为边将,所以在唐玄宗的照顾下,安禄山有了更大的舞台,也开始进入良性发展时期,倍受唐玄宗所器重。

安禄山凭什么能够倍受唐玄宗荣宠?

那么,唐玄宗是如何恩宠安禄山的呢?我们就直接从官职上来窥其一二:

开元二十八年:营州都督、平卢军使天宝元年:平卢节度使、中丞天宝三载: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平卢军使天宝六载:加大夫天宝十载:加河东节度使

如此可见,在天宝时期,安禄山已经掌控了三镇的军政大权,并且还兼有河北地区的人事任免权,可谓是地方大员。除了在官职上的恩宠之外,唐玄宗在其他方面更是待其如己处,甚至连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也不会在意,常常赐予奇物于安禄山。那么,为何唐玄宗要如此厚待安禄山呢?我们先从安禄山自身来谈起。

安禄山痴直与狡黠

我们知道,在天宝时期,唐玄宗周围的人几乎都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尤其以宰相李林甫为最,并且被称作是口蜜腹剑。事实上,除了李林甫之外,安禄山同样也可以称得上是双面人,表面一套背地里又是一套。所以,对于安禄山也有评价为“外若痴直,内实狡黠”,即表面长得憨厚老实,其实同样深谙伪装之术,工于心计。并且,我们也不可否认,安禄山能够荣宠不衰,恰是和自己最初的职业“牙郎”有所关系的,试问,一个真正老实本分的人,又怎能够承担起“中间商”的角色呢?

我们就拿两件比较有代表性的事情来说。

一般说来,在古代封建社会,臣子理应先拜君夫后拜国母(准确来说杨贵妃并不算国母),然而到了安禄山这却是反其道而行之,每次安禄山都是先拜杨贵妃而后再拜唐玄宗。当时唐玄宗甚为不解,便询其缘故,而安禄山则说“胡人先母而后父”,令得唐玄宗深以为意(安禄山认杨贵妃为干娘)。在唐玄宗看来,安禄山此举恰是其忠厚老实的表现,所以更加放心委以重任。

并且在一次安禄山进见唐玄宗,恰逢太子在场,然而安禄山却只拜皇帝而不拜太子。当时唐玄宗同样不解,询问缘故,结果安禄山却反问“臣蕃人,不识朝仪,不知太子者何官?”后唐玄宗解其疑惑,可安禄山却仍然不拜,并且称“臣愚,比者只知陛下,不知太子”。可见,在这里安禄山便是故弄玄虚了,一方面他利用自己的身份条件,来一个不知者不罪,而后又来了一个明知故犯,正中唐玄宗下怀。毕竟安禄山此举摆明了就是为了讨好唐玄宗,所以以太子之辱换皇帝之荣,使得唐玄宗虚荣心爆膨,更加认为安禄山是自己的人。

毫无疑问,安禄山是一个会说话的人,再加上他自身的表演天赋,糊弄起唐玄宗来倒也是轻车熟路。偏偏唐玄宗还乐得安禄山的这些把戏,可以说是当局者迷了。然而,若说唐玄宗单纯是因为安禄山的这些阿谀奉承而赋其殊荣,倒也显得有些浅薄了,事实上,唐玄宗恩宠安禄山,还有着另外的深层次缘故。

唐玄宗的小心思

事实上,唐玄宗会重用安禄山,不仅仅是看在安禄山会哄自己开心的份上,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便是希望安禄山能够成为自己的心腹。当时的唐朝,虽说唐玄宗为九五至尊,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然而人至老年,难免也会心生猜忌,忧心权力为他人所夺。所以,唐玄宗一直以来都默认李林甫排挤太子,就是担心太子羽翼渐丰取己而代之。所以,为了能够保证自己的权力,唐玄宗必须将大部军政大权交予自己所信之人,而安禄山就是这样一个人选。

安禄山凭什么能够倍受唐玄宗荣宠?

一方面,安禄山能征善战,履建奇功,是一位难得的边军将领,所以就算是看在安禄山的能力上,唐玄宗也应该要厚待于他,使其为大唐江山发光发热。另一方面,安禄山此人长久以来给唐玄宗的印象都是忠厚老实的,看起来没有那么多小心思,尤其是在那次皇帝太子的跪拜事件后,更让唐玄宗认为安禄山是和自己一条心的,所以也就将其引作是自己的心腹了。对于自己的心腹,唐玄宗更有必要不遗余力的行笼络之事了,所以频频予其恩宠倒也不足为奇了。

可惜的是,唐玄宗与安禄山之间注定是擦不出爱的火花。当然,除却杨国忠针锋相对等其他因素之外,也许安禄山会等至唐玄宗去世后再反,可是无论怎样,安禄山所生的反唐称帝之心,都是辜负了唐玄宗的最初期待。可见,安禄山虽说不上是恶狼,但也称不得是为忠犬,至少从他的所做所为来看,他也是一个被权力操纵的傀儡,在无上权力的面前,唐玄宗对自己的殊遇之恩,倒也显得更不那么重要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08/80730.html

“安禄山凭什么能够倍受唐玄宗荣宠?” 的相关文章

刘廷让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刘廷让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刘廷让是赵匡胤义社兄弟之一,他也是众兄弟中出身最好的。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雍熙四年(987年),北宋名将刘廷让在被流放的途中绝食而亡。刘廷让是北宋名将,为宋太祖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之一,在助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混乱割据局面立下大功。那么刘廷让为何会被宋太宗赵光义逼得绝...

刘备手稿中传出赵云是女儿身 这件事情是真的假的

刘备手稿中传出赵云是女儿身 这件事情是真的假的

还不知道:刘备手稿出土,昔日三国名将赵云竟被说成是女儿身?究竟是真是假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被刘备称作“一身是胆”,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曾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然而...

裴子野是个怎样的人?他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裴子野是个怎样的人?他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裴子野(469年~530年),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南朝大臣、史学家、文学家,太中大夫裴松之曾孙,“史学三裴”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勤奋好学,善于属文。初仕南齐,起家武陵左常侍、右军参军,以父丧去职。梁朝建立后,除右军参军、廷尉正,出任冠军录事参军,迁国子博士,转比...

在凤鸣山被围困之后,赵云是什么表现?

在凤鸣山被围困之后,赵云是什么表现?

赵云是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赵云跟随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主动请战要当先锋,赵云老当益壮,勇猛不减当年,一开始在战场上就斩将立功,但是,后来因为轻敌,中了夏侯楙之计,被围困在凤鸣山,尽管赵云杀敌无数,但赵云最终还是觉得突围无望,赵云叹息说...

张嶷: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为人豁达豪爽,最终战死沙场

张嶷: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为人豁达豪爽,最终战死沙场

张嶷(nì )(?~254年),字伯岐,巴西郡南充国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豁达豪壮,初为本县功曹。刘备攻打蜀郡,山贼趁机抢掠县里,张嶷营救县长夫人,因此得名。诸葛亮预备北伐时,张嶷平定广汉叛乱,授牙门将。多次随从马忠平定南中叛乱,授越巂太...

郭子仪最后能得以善终,是怎么做到的?

郭子仪最后能得以善终,是怎么做到的?

自古伴君如伴虎,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郭子仪(691—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父亲郭敬之,曾任刺史。他不仅长相魁梧、面貌英俊,就是现在流行语所说的帅呆了酷毙了,还是一个刚强勇敢、公正无私之人,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做过官。据传他遇难时李白救过他,尔后两人相交为友...

陶璜:东吴至西晋初官员、将领,曾成功将西晋势力赶出交州

陶璜:东吴至西晋初官员、将领,曾成功将西晋势力赶出交州

陶璜,生卒年不详,字世英,丹阳郡秣陵县人,交州刺史陶基之子,三国时期东吴及西晋初年将领,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陶璜本人曾历显位,因为其父曾任交州刺史,故陶璜也十分熟悉当地的情况。263至271年东吴与西晋在交州一带爆发争夺交州地盘的战争,陶璜被任命为统帅,...

谢万:东晋时期大臣、名士,才干过人,善于清谈

谢万:东晋时期大臣、名士,才干过人,善于清谈

谢万(320年-361年),字万石,陈郡阳夏县人,东晋时期大臣、名士,太常卿谢裒第四子,太保谢安的弟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谢万出身陈郡谢氏,才干过人,善于清谈。起家司徒掾,参加兰亭雅集。历任抚军从事中郎,辅佐会稽王司马昱。出任吴兴太守,颇有政绩。兄长谢奕去世后,接任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