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棣挖下的三个大坑,将大明王朝拖入了深渊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8-27)19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明成祖朱棣在位的22年间文武并重,一面南征北战,赢得了万国来朝的局面;一面又尊崇儒家改善民生,他组织文人编纂的《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更大的百科全书。

在励精图治下,朱棣时代达到了大明王朝的巅峰。

但此后200多年,明朝再也没有一位继任者能重现他的辉煌。

而明代后期的一蹶不振与从朱棣时代定下的三项国策不无关系,甚至最终将大明王朝拖入了深渊。

一、重用宦官

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乱政、唐代晚期的宦官之乱、北宋末年的童贯监军,都令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心有余悸。

因此,朱元璋对宦官的权力进行了极大的约束:宦官不得兼任文武官职、官阶不得超过四品、不得查阅公文等。

制定了诸多律例,朱元璋还是不放心。

公元1384年,他又特意命人打造了一块铁牌刻上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作为基本国策长期执行下去。

据说,晚年的朱元璋无意写错了一个字,身边的老太监帮他指出后,朱元璋点头赞许,后来转念一想大发雷霆,将这位太监遣回原籍,终身不得入京。

发现漏洞的朱元璋又贴心地为子孙们加了一道保险:宦官不得识字,进而从根本上消除宦官参政的基础。

令朱元璋无法预料的是,他的政策很快就被废除。

公元1402年,他的四子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兵临南京,并在南京金川门守备太监的配合下,入宫取代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史称明成祖。

在此之前,朱棣身边有位叫马三宝的太监足智多谋,屡次助他脱离险境。

朱棣登基后对他予以重用,不仅将他提拔为正四品的掌印太监,他甚至作为使臣率船队数次出使西洋,后人更习惯称他为郑和。

朱棣挖下的三个大坑,将大明王朝拖入了深渊

朱棣率先违背了宦官不得参政的祖训,以致于明朝成了宦官乱政最为严重的朝代。

明朝先后涌现出了王振、曹吉祥、汪直、刘瑾、魏忠贤等一批扰乱朝纲的太监,而正是这些人,让大明王朝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天子守国门

朱棣在南京登基后,北方一直面临着元朝残余势力的威胁。

为了消除隐患,朱棣不得不五次御驾亲征扫平漠北,又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修筑了紫禁城。

公元1421年正月,朱棣率百官在北京的奉天殿祭祀,此后北京便一直作为都城。

单就战略意义而言,迁都效果是显著的。

朱棣调整了北部的边防力量,形成了以京师为后盾,北部各镇分层防御的战略格局。

而且在朱棣的威慑下,蒙古实力最强的鞑靼部不得不向明朝称臣纳贡,此举进一步削弱了明朝边境的威胁,而这一系列的成效,都是朱棣亲自镇守北京的结果。

明末的黄宗羲曾经就叹道:天子守国门啊。

然而,迁都对于明朝的弊端也不容忽视。

早在迁都之前,朱棣的长子就担忧:经过元末的战乱,北京的经济遭到了极大破坏,迁都势必会带来人口的剧烈增长。

而源源不断的物资必须要经过几千里水路运往京城,势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此外,迁都后的北京无险可守,而且离边境线太近,一旦边关被强敌击溃,政权将要面临覆灭的风险。

朱棣高估了后世子孙的能力,他本人固然能征善战,但并不代表子孙们也能如此。

果然,迁都的弊端被言中,从的孙子明英宗开始直至明朝终结,北京就遭遇了三次强敌围攻,其中蒙古两次、后金一次。

更为致命的是,朱棣树立了天子守国门的榜样力量,以致后来的皇帝们遇到京师被围,不得不硬着头皮顶上,一旦有人提出迁都就会遭遇猛烈抨击。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克了宁武,京城危在旦夕之际。

朝臣李明睿私下建议崇祯皇帝迁都南京以求延续社稷,但一想到言官们口诛笔伐,这个建议只得被搁置一旁。

三、厚待藩王

准确地说,这个坑应该算在朱元璋头上。

而朱棣不仅没有填坑,还将这个坑挖得更大。

或许是童年饥饿的经历令朱元璋有了心理阴影,他登基后生怕子孙后代吃不上饭,因此对他们异常慷慨。

朱元璋设立的藩王待遇规定:后世子孙无论男女,每人每年都能领用800石的粮米。

经过“靖难之役”后,朱棣对藩王制度进行改革,一方面他解除了藩王手中的兵权,另一面为了笼络人心,他又给予藩王们更加优厚的待遇。

在没有杂交水稻的年代,每年的粮食产出是固定的,但藩王府里的人口却呈几何倍数的增长。

根据规定,这些藩王非诏不得入京,不得经商从政,出行需得到皇帝批准,藩王们成了高级囚徒,只能吃喝玩乐。

庞大的宗室人口开支让大明王朝的财政走向绝境,直到崇祯时期流民四起,最终令大明王朝灰飞烟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8/80751.html

“朱棣挖下的三个大坑,将大明王朝拖入了深渊” 的相关文章

高平陵之变后孙资是什么结局?司马懿为何没有清算他?

高平陵之变后孙资是什么结局?司马懿为何没有清算他?

公元249年,司马懿家族为了从曹爽集团手中夺取魏国政权而发动了一次政变,史称“高平陵政变”。 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曹叡病重,向心腹孙资与刘放询问托孤大臣人选,二人于是极力推举曹爽为辅政大臣。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杀曹爽夺权,还...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受到后世皇帝的推崇?与宰相制度有何关系?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受到后世皇帝的推崇?与宰相制度有何关系?

朱元璋,明太祖,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宰相制度是在朱元璋的手上废掉的。朱元璋最初废宰相制度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想过,他由此创造了一段历史。他的做法,对中国古代的皇权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最初之所以那样做,其实初衷并没有那么复杂,主要是因为他不满意自己选...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有那么厉害吗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有那么厉害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到底有多厉害?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要说古往今来喜欢的人最多最了解的故事莫过于三国,《三国演义》一书让这一时期的人物在历史上如同明珠般的上闪耀。一代奸雄曹操,忠义无双的关羽,智多如妖的诸葛亮。还有那号称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郭...

明君朱瞻基创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个致命错误

明君朱瞻基创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个致命错误

众所周知朱瞻基是明君,他创造了仁宣之治,明朝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就是从仁宣之治开始的。但是明君也会犯错误,那么他犯了哪三个致命错误呢?一、明宣宗重新重用宦官。朱元璋立国以后,为了吸取唐朝被宦官擅权的教训,特地立下祖训:宦官不许干政,违者斩。这事儿如果好好实行下去,对大明朝只有好处。可问题是,到了他...

刘盈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的?商山四皓为何愿意出山?

刘盈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的?商山四皓为何愿意出山?

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刘邦多次请商山四皓都把他们请不出山,吕后(代表刘盈)去一请,商山四皓就出山来了。那么,吕后给商山四皓许诺了什么,他们愿意出山帮助吕后与刘盈呢?刘邦看见商山四皓站在刘盈身后,问他们,为什么我请不出你们,太子...

戚夫人受到刘邦宠爱,吕后为何敢对她下手?

戚夫人受到刘邦宠爱,吕后为何敢对她下手?

戚夫人是汉高祖刘邦生前最宠爱的妃子,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汉太祖刘邦去世,其妻吕雉成为皇太后,控制了汉朝大权。吕后掌权后,十分怨恨戚夫人,因此先派人将其囚禁,还把她儿子刘如意召入京城软禁。汉惠帝元年(前194年),吕后先是毒杀刘如意,而后把戚夫人砍掉双手双...

曹操活到了66岁 后代寿命为何那么短

曹操活到了66岁 后代寿命为何那么短

为什么曹操的后代都短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魏政权延续46年,皇帝换了5个,一个比一个短命。曹操活到66岁,也算长寿,可仿佛诅咒,他的后人,没有一个人活过他。这是为何?作为三国时赫赫有名的枭雄,曹操活到了66岁,不算短命了,可他的后人却都不给...

长平之战结束后 廉颇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长平之战结束后 廉颇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还不知道:长平之战后,廉颇去了哪里?最终是什么结局?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进行了长平之战。此战,秦国方面虽然战线更长,但国力远强于赵,赵孝成王怕再拖下去对赵国更加不利,于是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并派出纸上谈兵的赵括。来到战场后,赵括选择...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