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棣挖下的三个大坑,将大明王朝拖入了深渊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8-27)30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明成祖朱棣在位的22年间文武并重,一面南征北战,赢得了万国来朝的局面;一面又尊崇儒家改善民生,他组织文人编纂的《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更大的百科全书。

在励精图治下,朱棣时代达到了大明王朝的巅峰。

但此后200多年,明朝再也没有一位继任者能重现他的辉煌。

而明代后期的一蹶不振与从朱棣时代定下的三项国策不无关系,甚至最终将大明王朝拖入了深渊。

一、重用宦官

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乱政、唐代晚期的宦官之乱、北宋末年的童贯监军,都令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心有余悸。

因此,朱元璋对宦官的权力进行了极大的约束:宦官不得兼任文武官职、官阶不得超过四品、不得查阅公文等。

制定了诸多律例,朱元璋还是不放心。

公元1384年,他又特意命人打造了一块铁牌刻上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作为基本国策长期执行下去。

据说,晚年的朱元璋无意写错了一个字,身边的老太监帮他指出后,朱元璋点头赞许,后来转念一想大发雷霆,将这位太监遣回原籍,终身不得入京。

发现漏洞的朱元璋又贴心地为子孙们加了一道保险:宦官不得识字,进而从根本上消除宦官参政的基础。

令朱元璋无法预料的是,他的政策很快就被废除。

公元1402年,他的四子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兵临南京,并在南京金川门守备太监的配合下,入宫取代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史称明成祖。

在此之前,朱棣身边有位叫马三宝的太监足智多谋,屡次助他脱离险境。

朱棣登基后对他予以重用,不仅将他提拔为正四品的掌印太监,他甚至作为使臣率船队数次出使西洋,后人更习惯称他为郑和。

朱棣挖下的三个大坑,将大明王朝拖入了深渊

朱棣率先违背了宦官不得参政的祖训,以致于明朝成了宦官乱政最为严重的朝代。

明朝先后涌现出了王振、曹吉祥、汪直、刘瑾、魏忠贤等一批扰乱朝纲的太监,而正是这些人,让大明王朝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天子守国门

朱棣在南京登基后,北方一直面临着元朝残余势力的威胁。

为了消除隐患,朱棣不得不五次御驾亲征扫平漠北,又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修筑了紫禁城。

公元1421年正月,朱棣率百官在北京的奉天殿祭祀,此后北京便一直作为都城。

单就战略意义而言,迁都效果是显著的。

朱棣调整了北部的边防力量,形成了以京师为后盾,北部各镇分层防御的战略格局。

而且在朱棣的威慑下,蒙古实力最强的鞑靼部不得不向明朝称臣纳贡,此举进一步削弱了明朝边境的威胁,而这一系列的成效,都是朱棣亲自镇守北京的结果。

明末的黄宗羲曾经就叹道:天子守国门啊。

然而,迁都对于明朝的弊端也不容忽视。

早在迁都之前,朱棣的长子就担忧:经过元末的战乱,北京的经济遭到了极大破坏,迁都势必会带来人口的剧烈增长。

而源源不断的物资必须要经过几千里水路运往京城,势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此外,迁都后的北京无险可守,而且离边境线太近,一旦边关被强敌击溃,政权将要面临覆灭的风险。

朱棣高估了后世子孙的能力,他本人固然能征善战,但并不代表子孙们也能如此。

果然,迁都的弊端被言中,从的孙子明英宗开始直至明朝终结,北京就遭遇了三次强敌围攻,其中蒙古两次、后金一次。

更为致命的是,朱棣树立了天子守国门的榜样力量,以致后来的皇帝们遇到京师被围,不得不硬着头皮顶上,一旦有人提出迁都就会遭遇猛烈抨击。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克了宁武,京城危在旦夕之际。

朝臣李明睿私下建议崇祯皇帝迁都南京以求延续社稷,但一想到言官们口诛笔伐,这个建议只得被搁置一旁。

三、厚待藩王

准确地说,这个坑应该算在朱元璋头上。

而朱棣不仅没有填坑,还将这个坑挖得更大。

或许是童年饥饿的经历令朱元璋有了心理阴影,他登基后生怕子孙后代吃不上饭,因此对他们异常慷慨。

朱元璋设立的藩王待遇规定:后世子孙无论男女,每人每年都能领用800石的粮米。

经过“靖难之役”后,朱棣对藩王制度进行改革,一方面他解除了藩王手中的兵权,另一面为了笼络人心,他又给予藩王们更加优厚的待遇。

在没有杂交水稻的年代,每年的粮食产出是固定的,但藩王府里的人口却呈几何倍数的增长。

根据规定,这些藩王非诏不得入京,不得经商从政,出行需得到皇帝批准,藩王们成了高级囚徒,只能吃喝玩乐。

庞大的宗室人口开支让大明王朝的财政走向绝境,直到崇祯时期流民四起,最终令大明王朝灰飞烟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8/80751.html

“朱棣挖下的三个大坑,将大明王朝拖入了深渊” 的相关文章

曹操历史上为何没有将吕布收为己用?

曹操历史上为何没有将吕布收为己用?

吕布,字奉先,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志》裴注的《曹瞒传》:“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可简单理解为,吕布为非常优秀的人才,甚至可以说是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诚然,吕布确实武艺高强,但他也是一个满身污点、背主弃义之人。吕布也绝不像...

历史上赵云咋蜀汉真的是个杂号将军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赵云咋蜀汉真的是个杂号将军吗?真相是什么?

赵云是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各方政权为争得霸主地位,免不了一场血雨腥风的厮杀,在这其中武将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原,在各种较量制衡中,最终形成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这也就是历史上...

孙权本来没有必要杀到关羽 孙权最后为什么还是下手了

孙权本来没有必要杀到关羽 孙权最后为什么还是下手了

还不知道:孙权本来是没有必要杀掉关羽的,为何最后杀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奇袭荆州是三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转折点,奇袭荆州已经算是第三次攻占荆州了,这里没有用偷袭,而是用了奇袭,所以可以看出其实战况十分不好,因为如果光看这件事情的表面的话,孙权进攻偷袭荆州是没...

商鞅变法后秦国怎么样 士兵打仗为何像饿狼见了肉

商鞅变法后秦国怎么样 士兵打仗为何像饿狼见了肉

对商鞅变法后为什么秦国百姓一听说打仗,就像是恶狼看到了肉一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春秋战国时期,为了能在六国之中快速崛起,各个诸侯国之间纷纷掀起了改革的大旗,如吴起变法,管仲改革等等,不过要说举世闻名的变法那就非秦国的商鞅变法莫属了,商鞅变法的一个侧重点就是调动秦...

平阳公主三任丈夫都是功臣之后 最后为什么会和卫青合葬

平阳公主三任丈夫都是功臣之后 最后为什么会和卫青合葬

对平阳公主三婚三嫁,三任丈夫皆是权贵,临死前为何选择与卫青合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朝的婚姻可能是封建社会最自由的,已婚生育的女子可以嫁给皇子并当上皇后,比如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嫁给汉景帝之前就已经结婚并生育过一个女儿,寡妇可以不断改嫁,比如平阳公主,三次结婚三次出...

朱棣身边最猛的男人,朱能是如何击败耿炳文、李景隆等人的?

朱棣身边最猛的男人,朱能是如何击败耿炳文、李景隆等人的?

朱棣身边最猛的男人,朱能是如何击败耿炳文、李景隆、平安等人的?他最后的结局好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父亲去世后,按照当时军中子承父职的规矩,朱能也承接了朱亮的副千户军职。后来天下太平,朱能便被太祖皇帝朱元璋直接委任去跟在燕王朱棣的身边。后来也曾经跟着朝廷的大部队,一起...

汪由敦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汪由敦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汪由敦(1692-1758年3月1日),初名汪良金,字师苕,号谨堂、松泉居士,安徽休宁人,清朝大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雍正二年(1724)进士,改庶吉士。乾隆间,先后担任了工部尚书与刑部尚书又兼署了左都御史一职。乾隆十一年(1746年)任军机大臣,吏部尚书,老诚敏慎...

朱元璋获得第二能打皇帝 朱元璋军事能力有多强

朱元璋获得第二能打皇帝 朱元璋军事能力有多强

对朱元璋为何军事能力天下第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伟人曾对古代帝王的军事能力有过这样的评价:“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意思就是说,自古最善于领兵打仗的皇帝是李世民,而仅次于李世民的是朱元璋。天策上将李世民这种十几岁就敢怂恿亲爹造反,亲自提着刀砍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