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吴起改军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离不开其背后2人的支持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9-20)210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吴起改军制为何能成功?不单是他优秀,更离不开其背后2人的支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此时华夏大地上,虽然周王室已极其衰弱,但并没有诸侯可以取代其地位,于是天下诸侯共同推举周幽王的儿子宜臼为周王,史称周平王。

周平王继位之初,为了躲避犬戎部落的威胁,把都城从镐京迁到了洛邑,自此东周时代开始了。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是诸侯并起的时代,而战国则是中原走向大一统的转折。

战国初期最有能力完成这项艰巨任务的并不是最后完成统一的秦国,而是三家分晋而成为诸侯的魏国。

说起魏国的强大,其因素有很多,但单论对外的征战来说,魏武卒的贡献就不能不提。

因为这支精锐的步兵曾经令天下诸侯微风丧胆,并且创造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的辉煌战绩,此外,还曾在秦魏的阴晋之战中创造了以5万大破50万的佳绩。

那么名震一时的魏武卒为何最后会风云四起的战国暗淡出局呢?是因为没了吴起之后,这支队伍就似丢了灵魂一般。

吴起改革军制训练出魏武卒为何能成功呢,其实不单是因为他优秀,更离不开其背后2人的支持。

吴起背后的两个人。

魏武卒的创立,其实是开了后世募兵制的先河,这种做法的实质就是把身强力壮的士兵招募到军队中,训练其成为专职的士兵,并且让他们享有高规格的待遇,这和以往的征兵制更大的不同就是充分调动了士兵的积极性,说白了,就是让这些士兵感觉打仗不是义务劳动,而是成为人上人的途径。

那么问题就来了,身强力壮的士兵都去打仗去了,那么种地谁来呢,毕竟打仗和国家强大都离不开粮食,但这不是吴起要考虑的事情,而是李悝。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讲究重农主义,他提出了“尽地力之教”,就是要极大提高粮食的亩产量,这一做法为魏国的国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后来的商鞅更是把李悝的重农思想发挥到了极致,这里暂不论,由此可见,没有李悝的变法,吴起的改革军制并不会成功。

吴起能在西河之地经营多年,而训练出魏武卒,还离不开魏文侯的鼎力支持,一个将军能有多大的成就,和君主的支持力度有多大,是无法分割的,不然空有一身本事,却不被重用,又有何用呢?

吴起治兵讲究法令。

吴起训练魏武卒时,深知法令的重要性,他要求士兵必须无条件服从上级的命令,不得擅自行动,《尉缭子·武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魏军和秦军列阵对垒,吴起没有下达进攻的命令,结果一个相当勇猛的士兵,直接跑到秦军阵营里砍了秦军两个人头,并且还完整无损的又跑回了魏军的大营,吴起得知后,不仅没有重赏这位士兵,还把他给杀了。

在这名士兵被杀之前,手下有人向吴起求情,说这位士兵是是个勇士,不能杀,这时候吴起就说了,我承认他是勇士,但是不听我的命令就进攻,这是抗命,对治理军队有百害而无一利(《尉缭子·武议》记载:一夫不胜其勇,前获双首而还,吴起立斩之)。

说到这,你可能会说,这故事不真实吧,其实也不见得,因为古代两军对垒之间的距离是相当近的,主帅之间通常还能对上话,这名士兵如果勇猛无比,还是能完成这一项看似不可完成的举动的,不管此事是否为真,但吴起治兵讲究法令却是毋容置疑的。

吴起是魏武卒不可或缺的灵魂。

吴起治兵如果只讲究严酷的法令,估计魏武卒也不能在他的带领下所向披靡,吴起法令严苛的同时,对士兵的关怀那也是无可挑剔的,他对自己并没有特殊待遇,而是和普通士兵同吃同住(《史记》记载: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当然这还不止,据说有一位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二话不说,亲自用嘴给这位士兵吸出了脓液,全军上下为之动容,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只发生一次,后来又一位士兵也是如此,吴起二话不说,又帮其吸出了脓液,巧的是这两位士兵还是一对父子。

吴起爱兵如子的事情被广为传颂,士兵也纷纷誓死效命,这件事传到第二个生疮士兵的家中时,他的母亲却哭了,旁人就问他为何哭,她说,当年将军给他爹吸脓液时,他爹为了报答吴起的恩情,打起仗来,不要命的往前冲,结果战死沙场,现在自己的儿子也会同他爹一样(《说苑·复恩》中记载:吴起吮其父之创而父死,今是子又将死也,吾是以泣)。

吴起如此对待士兵,士兵哪会有不拼死效忠的,吴起就是魏武卒不可或缺的灵魂,当这支军队没有了吴起时,战斗力也大打折扣,可以说当吴起不是这支军队的将军时,魏武卒已经开始没落了,尤其是后继之将军未能出现一个如吴起一样的人,魏武卒的光芒被秦锐士取代亦在情理之中。

飞鱼说:

吴起改军制为何能成功?不单是他优秀,更离不开其背后2人的支持,他们是魏文侯和李悝,这三人堪称战国初期魏国能称霸百余年的铁三角,魏文侯的任人唯贤、李悝的创世变法、吴起的改革军制,缺一角而不可。

魏文侯去世,李悝也紧随其后,魏国三角只剩下了吴起一人苦苦支撑,但魏武侯继位后,非但没有对其封侯拜相,反却把他给逼走了,从此时起,魏国的衰落其实已经注定了,当一个君主不能容纳人才的时候,国又怎么会昌呢?

名震一时的魏武卒为何会暗淡出局?没了吴起,这支队伍就仿佛丢了灵魂一般,魏武卒没了吴起之后,再也没有打过像样的仗,你可能会说,魏武侯的时候,这支军队也曾为魏国开疆扩土,这倒是不假,但这只是吴起留下来的余威罢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一支军队以将军为灵魂,其实也注定走不长远,因为将军的生命总是有限的,秦国锐士为何最后能攻灭六国呢,将军的作用固不可少,但它的灵魂却不是哪一位将军,而是秦国的军功制度。

正是有了商鞅这一套专门为战争而设定的奖励制度,才是秦锐士能横扫天下最根源的因素,当然这套制度仅仅能在战时方能显示其威力,而秦国变成秦朝成立大一统之后,仅十余年而亡,其实和这套制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9/84950.html

“吴起改军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离不开其背后2人的支持” 的相关文章

唐宋八大家中的唯一宰相王安石,有哪些功过?

唐宋八大家中的唯一宰相王安石,有哪些功过?

唐宋八大家中的唯一宰相王安石,有哪些功过,为什么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这是因为他所主导的熙宁变法,是宋朝最具争议的一次变法。一、熙宁变法失败了。咱们先不看原因,只看结果。王安石所主导的这次变法,彻彻底底失败了!中国自古以来,以成败论英雄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你成功了,什么都是对的,但是你失败了,那么大...

马武是什么人?东汉开国元勋的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马武是什么人?东汉开国元勋的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公元25年,刘秀称帝于鄗城,后定都于雒阳,延续“汉”的国号,史称东汉。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马武素有蛮力,年少轻狂,在故乡失手伤人结下仇家后,为避祸仇家移居江夏。新朝末年,义军涌起,马援加入绿林军,因作战勇猛,被更始帝任命为侍郎。在著名的昆阳大战中,马武目睹偏将刘秀的大智大勇,深为...

为什么说南宋九帝,从赵构到赵昺一代不如一代?

为什么说南宋九帝,从赵构到赵昺一代不如一代?

南宋九帝,从赵构到赵昺为什么会变得一代不如一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第一位 宋高宗赵构宋高宗赵构,字德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南宋开国皇帝。宋大观元年五月乙巳日,赵构出生于都城东京汴梁大内,生母韦贤妃。同年八月丁丑日,赐名为赵构,授定武...

苏坦妹为何会被朱元璋杀掉?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苏坦妹为何会被朱元璋杀掉?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提起来在我国古代,能力出众的人,肯定是少不了朱元璋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无论是多硬的汉子,在战场上多么嗜血,在遇到貌美的女子时,都难免会心动而柔情起来。现如今,我们常说长得“安全”,这就是说自己长得不好看,所以就不会被坏人盯上,不过...

陆逊作为东吴第一名将 陆逊最后为何会晚节不保

陆逊作为东吴第一名将 陆逊最后为何会晚节不保

对东吴第一名将陆逊为何晚节不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21年,蜀汉皇帝刘备为了报关羽之死以及荆州被夺之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老臣的反对,尽起蜀汉全国之力,准备攻打东吴。吴主孙权获悉此事后,当即派遣使者去往成都求和,但是刘备报仇心切,派人赶走了吴国使者后,挥军攻向...

康熙在位时期一共有35个儿子 九子夺嫡中为何其他26个人不参与

康熙在位时期一共有35个儿子 九子夺嫡中为何其他26个人不参与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皇帝共有35位皇子,9位参与夺嫡,其余26位就不想争一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皇帝,清朝唯一一位能够够得上“千古一帝”称呼的雄主;身为“守成”君主,却依然能够拥有“圣祖”庙号;按照《清史稿》的说法,康熙皇帝“经文纬武,寰宇一统”,在顺治朝...

荆州惨败刘备称帝 刘备到底还有多少称帝的资本

荆州惨败刘备称帝 刘备到底还有多少称帝的资本

对荆州惨败后,刘备还有多少资本称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言: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一月下旬,刘备所属的荆州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建平郡、宜都郡五郡,并至少约六万余人的荆州军全部丢失殆尽,刘备集团因此受到了晴天霹雳似的打击,开始转向下坡路。建安二十五年(公...

司马炎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有何作为

司马炎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有何作为

晋武帝司马炎,字安世,晋朝开国皇帝,司马昭嫡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天下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一直都是统治者,也是老百姓所希望看到的,然而在古代那么多次的改朝换代中,真正能称得上太平盛世的时代却少之又少,也许在我们看来,除非是在明君的统治下我们才能看到盛世,但其实不然。史书上记...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