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钧:三国时期发明家,造出两大超级武器曹魏却没用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马钧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三国里面,有两大圣人为人熟知,智圣诸葛亮,武圣关羽。
除了他俩,还有一位低调的圣人——木圣马钧。
史上被称为木圣的,多指鲁班。东汉张衡和三国马钧,因为擅长发明创造,也被称为木圣。葛洪 在《抱朴子·辨问》里说:善刻削之尤巧者,则谓之木圣,故张衡、马钧于今有木圣之名焉。
鲁班是传说的人物,生活轨迹不可考证。
张衡出生在大家族,条件优越,而马钧则出生贫寒。
不同阶层,让两位木圣选择不同的关注点。
张衡,选择的是大方向,如地动仪、浑天仪、瑞轮荚、指南车、记里鼓车、地形图、历法,不是天,就是地。
马钧,选择的是小问题。
这些小问题有——
织布效率低。在马钧之前,织绫机有两种,一种50个脚踏板,一种60个脚踏板,复杂繁琐,效率低下。马钧认真研究之后,设计出一种新型织绫机,只有12个脚踏板,不仅效率提高了五、六倍,而且织出的花纹图案更丰富了。
种菜没有水。魏国都城洛阳,不像东汉洛阳人口密集,有一片坡地没人住,挺适合种菜,但因为地势高,没有水而空闲。马钧反复研究、试验,发明了龙骨水车。这种新式翻车,轻快省力,连儿童都能踩动,效率是过去运水方式的百倍。
这两个小问题,关注的都是人。马钧的解决方案,被老百姓采用了上千年,尤其是龙骨水车,到20世纪时,一些地区仍在用,像笔者小时候,都在田间见过、踩过。
不过,这两个大发明,在当时高贵人眼里,只是小技巧,让马钧出名的,是另外两个没啥作用的作品。
一个是指南车,一个是水转百戏。
指南车,黄帝时就发明了。到东汉,张衡又制造出来。
到三国时,指南车又失传了。有一天,当着魏明帝的面,一些大臣和马钧争论,到底有没有指南车这个东西。马钧说有,一些大臣说没有。魏明帝命令马钧制造指南车。马钧既没资料,又没模型,但就这样,他硬是完成任务,把指南车造出来了。
史书说,“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水转百戏,是有人献给魏明帝一些精美的木偶。魏明帝问马钧,你能让这些木偶动起来吗?马钧回答,能。
他用木头做成轮,用水来推动,通过传动,让摆在上层的木偶全部动起来:有女子奏乐、舞蹈,有木偶打鼓、吹箫、叠罗汉,有木偶丢木球、掷剑、走绳索、翻筋斗,有木偶坐堂审案,舂米磨面、斗鸡,动作灵活,各式各样。
这两个物件,让马钧在皇帝那里确立头牌木匠的崇高地位。但是,和新型织绫机、龙骨水车比,指南车和水转百戏就是一个玩具,没释放什么生产力。
对于曹魏来说,马钧有两样发明,最为可惜。如果魏国能重视和运用,将是对付蜀国和吴国的一大杀器。
这两样发明是改良版的诸葛连弩和轮转式发石车。
马钧改良的诸葛连弩,比诸葛亮的威力强五倍。轮转式发石车,可以连续往数百米外发射几十块砖瓦,是当时更具杀伤力的攻城武器。
然而,这两个当时的超级武器,得不到重视。有人向大将军曹爽推荐马钧,曹爽也不重视,也不去考查马钧的发明。
加上马钧口吃,不善言谈。没有宣传和营销,他的发明创造,自然难以应用和推广。
我们现在知道马钧,还得感谢他的知音——文学家傅玄。他在《马钧传》里说,“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当时的魏晋风气,喜欢清谈,讲玄论道,逃避现实。
也许是现实太埋汰,一两个大杀器或许能改变战局,但改变不了人心,更改变不了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