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什么白起一提起赵括就恨得咬牙切齿?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9-30)20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中华文学博大精深,不仅同样的字在不同语境有各种解释,简单的一句话能够诠释一个现象或事情,还有四字成语耐人寻味,往往四个字就能表达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成语的来历都有特定的故事,并非无中生有,胡编乱造,那么下面我们来就说一下“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背后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为什么白起一提起赵括就恨得咬牙切齿?

之所以说纸上谈兵,最起码得有纸这件物品,但是考古学家多年的考古经验发现,虽然纸张在战国时期就已经被创造出来,但是那个时候的 *** 工艺并不完善,因此没有被大家接受,更没有广泛使用。

直到东汉时期的蔡伦对纸张进行改进,发明了蔡侯纸,那个时候人们对纸才慢慢利用起来,到了魏晋时期,纸张的使用力度便非常大,渐渐开始被广泛使用。

因此纸上谈兵这个事情,肯定发生在魏晋时期之后,毕竟之前人们所用的书写材料是简、竹或者是帛。

有些人认为,之所以说成纸上谈兵,而不是在,其他东西上谈兵,很有可能是因为当时明朝初期文人刘三吾所写的

鄂垣仅有湘南地,朝野犹夸纸上兵

一句,因此纸上谈兵这个典故虽然来自于战国,但是这一成语的出现却晚了那么多年。那么纸上谈兵到底说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什么大家对这个词语解释为贬义词?这还要从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说起。秦国跟赵国发生战争时,赵国派出国内名将廉颇应战,然而廉颇的对应办法却令赵王非常不满意,于是将廉颇换成了赵括。

赵括是当时赵国另一名将赵奢的儿子,虽然熟读兵法却没有什么作战经验,因此后世人觉得,赵括的作战经验相比自己的父亲赵奢而言,还是低了很多档次。

再加上赵括确实在长平之战大败,导致赵国的国力一下子衰退不少,因此纸上谈兵四个字也是借机对赵括的讽刺。然而这场两个国家的争斗中,赵国之所以战败,难道全部原因真的是赵括一人所为吗?赵括为什么会输掉战役?他真的是否如传闻所言是一个根本没有能力的人呢?

为什么白起一提起赵括就恨得咬牙切齿?

当初秦国为了扩大国家实力,争夺土地而与赵国发生了激战,秦王命左庶长王龁攻打赵国,而赵国派出大将廉颇与之对抗,面对战斗力超强的秦军,廉颇想出的更好办法就是高筑城墙,只守不攻。

原本这样的做法是想消耗秦军的战斗力,然而在消耗秦军的前提下,赵国也应该有足够的国力支撑,不过战争后期,赵国的国力却无力继续维持,以至于赵国无奈向其他国家借粮草,这也说明赵国国内已经接近空虚。

而此时的赵王为了尽早结束这场战争,不得不向秦国求和,但是遭到了秦国的拒绝,为此赵王对廉颇这种作战方式十分不满。

此时秦国的丞相范雎,看到赵国国内有些君臣不和的意思,于是故意散播出消息说,秦国其实没有什么好怕赵国的,要说唯一惧怕的就是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将军。

这个说法一起,果然令赵孝成王相信了,于是他急忙换下大将廉颇,改用赵奢的儿子赵括为主将,统帅赵军。看到赵孝成王如此行事,丞相蔺相如立即相劝,蔺相如认为,赵括虽然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习兵法,把很多兵法熟读于心,并且对他父亲赵奢的用兵 *** 非常了解,但只是表面上了解罢了,并不能很好的对这些兵法进行理解和运用,而且非常骄傲自大,不适合当一军主帅。

然而蔺相如的劝谏对赵孝成王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此时的他只想尽快和秦国做一个了断,根本听不进任何谏言,于是执意任命赵括为大将,还令赵括立即结束这场战争,对秦国主动出击。

对此赵括的父亲赵奢也表示,自己虽然多次跟儿子探讨军事要法,赵括虽然对父亲提出的问题能够对答如流,但因为实战经验不足,他也并不认为自己的儿子能够统领一方士兵。

赵括的母亲曾对丈夫提出的这种说法感到疑惑,还寻问过丈夫的意见,赵奢说对妻子说,儿子虽然很有天分,但确实有些自持,将统兵一事想得太过简单,如果有一天真的让他带兵一定会吃亏的。然而此时的赵孝成王却是谁的劝说都不采纳,还是依旧我行我素,赵国在换下廉颇改为赵括之时,秦国也将主将王龁改成了大将白起。

白起可不是个一般人物,他统兵以来从未打过败仗,不论是军事能力还是战斗能力都是一流,就连赵国的大将廉颇和赵奢,也不敢说一定就能战胜他,更别说此时的赵括了。

了解那段战争的人都知道,秦国当时为了一统天下,大力征兵,可谓是投入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而赵国却没有这样的觉悟,不过在对战的时候,赵国还是布兵四五十万,而秦国的兵力有多少虽然说法不一,但不论哪种说法,人马比赵国都多上许多。赵括来到战场上本想一展身手,带领士兵主动出击,而在战场上带兵打仗已是家常便饭的白起,更是早早做好准备,他假装吃败仗往后退,引得赵括的部队疯狂追击,后白起又派另一支精锐部队,迂回到赵括后方,前后夹击,对赵括军队形成了包围之势。

正因如此,赵括这一仗打得非常吃力,更糟糕的是,白起命将士将赵括的粮草供应切断,白起用兵之神让赵括根本无力思考对策,只能全力应战,做好防守措施。

接下来赵军因为粮草不足,军心散乱,于是赵括只能率领精锐部队突围,但最终被射杀,不过这次赵括虽然失败了,但也对秦国的兵力造成重创,秦军死伤过半,也没讨到多大好处,说起他让白起也痛恨无比。对于赵括的军事才能,因为他的死,历史也没有过多记载。

但是当时赵括确实是在赵国不占优势的时候,还能给白起所带领的军队造成重创,并不像个只懂理论不懂实践的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9/86694.html

“为什么白起一提起赵括就恨得咬牙切齿?” 的相关文章

隋朝开国功臣高颖,最后的下场如何?

隋朝开国功臣高颖,最后的下场如何?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高颎是隋朝第一能臣,他不仅能征善战,帮助隋文帝统一了天下。而且他在国家政务上很有能力,善于举荐人才。因此他深得隋文帝的宠信,然而他却因为得罪了一个女人,最终落得含冤而死,这是怎么回事呢?高颎出身于...

徐庶没有给曹操献计 曹操为什么还要养着他

徐庶没有给曹操献计 曹操为什么还要养着他

对徐庶有多神秘?誓不为曹操献一计,为何曹操还供养着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群雄争霸,在那个处处是机会,步步是陷阱的时代,君王良将谋士们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历史。刘备作为时代锁链中的关键一环,虽父亲早逝,家道中落,靠贩履织席维生,却依旧胸怀壮志与理想,想要匡扶...

法正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法正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

三国时期的东吴四大都督分别是谁?孙权对他们有何评价?

三国时期的东吴四大都督分别是谁?孙权对他们有何评价?

吴国,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是一顶一的英杰之才,为孙权坐断东南与曹刘相抗贡献了很多。那么在孙权心目中,他对于周瑜、鲁肃、吕蒙是如何评价的呢,谁的地位最高?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

三藩之乱被平定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三藩之乱被平定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1644年4月15日,清摄政王多尔衮接到了这样一封书信:……流寇逆天犯阙……先帝不幸,九庙灰烬……三桂受国厚恩,悯斯民之罹难,拒守之边门,欲兴师问罪,以慰人心,奈京东地上,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我国与北朝通好,二百余年,...

李世民和杨广有没有血缘关系 李世民为何不传位给李恪

李世民和杨广有没有血缘关系 李世民为何不传位给李恪

李世民和杨广有血缘关系吗?为什么李世民不肯传位给杨妃子李恪?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世民和杨广,是表叔侄的关系。当时有个世家姓独孤,有两个出色的女儿,一个嫁给了李家,一个嫁给了杨家。杨家的这个生了儿子叫杨广,谥号隋炀帝;李家的这个有个孙子叫李世民...

武则天上位后大肆屠杀 李世民当初为何没有除掉她

武则天上位后大肆屠杀 李世民当初为何没有除掉她

对唐太宗在位时,为什么不早点除掉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太宗在位时,为什么不早点除掉武则天?原因很简单。那个时候的大唐虽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最开放的国家,但依然没有开放到能接受一个女子做皇帝的事(太宗估计想都没敢想),所以武则天上台后大肆屠杀,只剩下圆滑明哲...

后世是如何评价程普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程普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程普(?~215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东汉末年江东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程普曾跟随孙坚讨伐黄巾军,继而参加讨伐董卓的战斗,斩华雄、破吕布。孙坚死后,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曾经兵败被围,程普将孙策救出重围。在孙策死后,他与张昭、周瑜等人共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